2025届高考复习:句子表达效果+课件

上传人:p****u 文档编号:558787523 上传时间:2024-06-27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2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高考复习:句子表达效果+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5届高考复习:句子表达效果+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5届高考复习:句子表达效果+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5届高考复习:句子表达效果+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5届高考复习:句子表达效果+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届高考复习:句子表达效果+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届高考复习:句子表达效果+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请大家比较分析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请大家比较分析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1)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挂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2)她一手提着一个有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挂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1)(1)倒倒装装句句式式,将将“空空的的”“”“下下端端开开裂裂”放放在在中中心心语语“破破碗碗”“”“竹竹竿竿”后后,起起到到强强调调作作用用,突突出出祥祥林林嫂嫂的的惨惨状状,“空空的的”表表明明她她常常常常处处于于饥饥饿饿之之中中,“下下端端开开裂裂”意意在在强强调调她她乞乞讨讨生生活活为为时时已已久久;(2)(2)变变换换之之后后,变变成成了了一一般般性

2、描写,仅说明祥林嫂已经是一个乞丐了。性描写,仅说明祥林嫂已经是一个乞丐了。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句子句子表达效果表达效果1.通过真题引领,总结句子表达效果类题目的答题角度。2.能够熟练运用总结的答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3.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树立文化自信。学习目标真题引领 解析题型 真题引领,解析题型时间时间高考考题高考考题20232023新新IIII卷卷19.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5分分)20232023全国乙卷全国

3、乙卷19.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好,为什么?(4 4分)分)20222022年高考年高考新高考新高考卷卷21.202221.2022新新IIII卷卷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祖父祖父”的衰老死亡和的衰老死亡和“我我”的成长是一个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这的成长是一个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这一表达效果是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怎么取得的

4、?(4 4分)分)20202020年新高年新高考全国考全国卷卷山东卷山东卷20.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4分)分)1.语段特点语段特点解析题型解析题型 该类题目一般考查描写抒情类语段。这类语段主要是对某些意象或环境等进行多角度的细致描摹,有些还辅以适当的抒情成分。文学性强,语言优美,表达往往更为形象生动,有些语段还特别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美,富有画面感和意境美等。2.设问方式设问方式分

5、析效果型比较效果型0102设题:设题:分析文中画线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的特点特点或艺术手法或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的表达效果。设题:设题:将将文中句子与文中句子或文中句子与文中句子或与题干所与题干所给句子给句子进行表达效果的进行表达效果的比较。比较。3.命题角度命题角度句句式式特特点点改改变变语语序序词词语语分分析析修修辞辞手手法法语语体体特特点点语语言言风风格格人人称称使使用用结结构构安安排排知识图谱角度具体内容表达效果句式特点整句/散句,长句/短句,设问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常式句/变式句,等句式变化常式句是按照“主语在前,宾语在后;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的排列次序组成的句子。作用为条理

6、清晰,主次分明,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变式句包括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等。作用为突出强调某一词句所承载的语意。改变语序某一语言成分(定语、状语)独立出来起强调、突出的作用词语分析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词、名词罗列名词罗列: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四字短语:概括力更强,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特殊用法:褒义贬用、贬义褒用、大词小用等。角度具体内容表达效果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借代、反复等借代:事物形象鲜明,利于表达感情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语体特点口语、书面语口语:活泼生动,自然亲切,灵活简短。书面语:严谨周密,

7、典雅庄重。语言风格形象生动、淡雅自然、清新明快、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前后文语体风格一致人称使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真实,便于抒发情感第二人称:拉近了读者距离,增强亲切感第三人称:客观公正结构作用位于开头、中间、结尾等特殊位置前后文的照应(主语一致性、语境的协调)、铺垫、伏笔、过渡衔接等。典题精析 归纳方法典题精析1 1 1 1 (2024(2024年年5 5月石家庄三模月石家庄三模)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时,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时,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4分)21.画线句将时光“匆匆”的特点写得真切又灵动,这种

8、效果是如何取得的?请加以分析。典题精析1 1 1 1 (2024(2024年年5 5月石家庄三模月石家庄三模)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时,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时,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4分)句子特点具体内容效果 21.画线句将时光“匆匆”的特点写得真切又灵动,这种效果是如何取得的?请加以分析。拟人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赋予人的特征,形象灵动 排比 洗手时.过去,吃饭时.过 去,默默时.过去 多角度、具体展现时光的悄然 易逝、不易察觉,第一人称 我也茫茫然.我的切身感受出发,更显真切具体场景 洗手,吃饭,默默日常生活细节,

9、将时光具象化【参考答案】使用拟人手法。使用拟人手法。赋予太阳以人的特征,以“太阳挪移脚步”生动描绘时间的悄然流逝,表达形象灵动。化抽象为具化抽象为具体。体。选择人们熟知的日常生活细节,从“我”的切身感受出发,通过一组排比,多角度、具体展现时光的悄然易逝、不易察觉,读来真切可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果只答比喻不答拟人不给分;答“排比”也可,但如果脱离文本内容,只答排比增强语气语势之类的常规作用效果,不给分。归纳方法 分析效果题分析效果题壹1、审题要准确2、找全句子特点:从八个命题角度入手,在字法、句 法、章法上进行多角度分析。3、结合文本、语境分析效果4、规范作答典题精析2 2 2 2(2

10、0202020年年新新高高考考全全国国卷卷山山东东卷卷)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典题精析2 2 2 2(20202020年年新新高高考考全全国国卷卷山山东东卷卷)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变动改句原句效果风格不同 使用长句

11、 使用 短句 语序不同 “心满意足”做状语调整语序,单独成句强调感受,重点不同结构不同“一扫而光”做结尾 语气舒缓,适合做结尾拆成两个短语,放结尾处 偏口语,文风更和谐【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强调的重点不同: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适用的位置不同: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语体风格不同: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归纳方法

12、比较效果题:比较效果题:贰1.1.比比一一比比 发发现现“不不同同点点”:通过对比,发现二者的不同,这些不同点就是表达上的特点,也是答题的切入点。2.2.理理一一理理 角角度度“多多样样化化”:明确了原句在表达上的特点,就要认真细致地进行梳理,从八个命题角度入手,尽量多地开辟“蹊径”,但也不能无中生有,过度解读。3.3.析析一一析析,写写出出“精精彩彩处处”:不能只分析“特点”,还要需结合内容进行作用分析。实战演练 巩固提升 沿着堤坝向南走,可以看到一带蜿蜒起伏的山峦。春夏时节,那山是绿色的,其中还夹杂着点点的白色,那是白桦树荡漾在松林中的几点笑窝。山脚下,有一条清澈而宽阔的河流。从河岸到堤坝

13、,是一片茂密的柳树丛和几百棵高大的青杨。那些青杨间距很广、错落有致地四散开来,为这带风景平添了几分动人的风韵。初春的时候,残雪消融,矮株的柳树、高大的青杨,红了枝条,绿了身躯。那些青杨就像是站在河岸的穿着绿蓑衣的渔民,而那丝丝柳枝,有如一群漫游在他们脚下的红鱼。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初春残雪消融的时候,矮株的柳树的枝条是红的,高大的青杨的身躯是绿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更好,为什么?(4分)实战演练1实战演练1 1 1 1变动改句原句效果句式不同 用词不同 “红”“绿”形容词 语言生动,有画面感手法不同 化静为动突出变化过程风格不同语言具有诗意美化用诗句简洁明快,有节奏感

14、运用短句使用长句 静态画面寻常叙述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参考答案】句式上:原文运用短句,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与初春生机勃勃的特点相契合。手法上:化静为动,将“红”“绿”两个形容词用作动词,突出春天到来时柳树、青杨的变化过程,更富有画面感。语言风格上:语言具有诗意美,最后两小句化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词句,更添诗化之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需要考虑到结构作用和词语之间隐藏的递进关系,同时还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表达效果。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祖父”的衰老死亡和“我”的成长是一个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4分)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实战演练2【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以时间为序,以时间为序,将“我”与祖父的年龄对举,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用相似句式用相似句式再三叙说:“祖父”和“我”的年龄变化,不断强化祖父由衰老至死亡与“我”由出生至成长的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表达了对祖父的深深怀念。课堂总结选择角度要精准回答内容要详细体会感情扣中心组织语言要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