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78622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中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和宣传等综合措施,结合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再生废弃物资源,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合理和永续利用的一种社会系统。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按资源种类将资源分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和其他等5种资源,按资源的循环过程分为开发、利用、排放和回用4个循环过程,在每个循环过程中选取指标,从而建立一个包含5类资源、4个循环过程、3个层次的指标体系,简称为“543指标体系”。其中,3层次分别是:(1)资源层:本书将资源分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和其他共

2、5种资源;(2)过程层:本书在第一层“资源层”的基础上,将各种资源按资源的循环过程分为开发、利用、排放和回用共4个循环过程;(3)指标层:在第二层“过程层”的基础上,针对5类资源4个不同循环过程,选择具体的指标,构成“指标层”。在过去的20年,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国内储蓄率(指银行储蓄额占GDP的百分比)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世界银行(2000年)的统计显示,中国近20年的经济增长率平均为10.3%,在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中居于第2位(仅次于非洲资源国家博茨瓦纳)。1999年中国国内储蓄率为42%,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0个百分点。但是,由于中国资源的浪费、生态的退化和

3、环境的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名义国内储蓄率”的真实性,即中国国内储蓄率中的相当部分是通过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所换来的,这种以资源的超常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为代价的经济收益,必须进行有效的修正。据中国科学院 牛文元的研究,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中国经济成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这种代价至今仍存在于我们的经济发展之中8。 资源和环境本身就是财富。日本在20世纪60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曾频繁发生破坏环境的事件并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日本吸收了这方面的教训,近年来相继制定了容器包装循环法、家庭电器循环法、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逐步建

4、立健全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制。目前,日本政府正加紧拟定循环型社会基本法(草案),争取在2001年开始实施。这将为日本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奠定法律基础。 除法律保障外,日本积极开发以下四种技术:一、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和能源投入量的技术;二、能够长期使用的产品的制造技术;三、循环利用技术;四、尽可能减少破坏环境物质排出量的技术。“循环型经济社会”的确立将导致产业结构的重大变革和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转变,它还会改变人们迄今为止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建立新型价值观念。“循环型经济社会”会给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创造新的市场。据日本通产省估计,到2010年,与环境有关的市场规模将从现在的15万亿元增加到37

5、万亿元,就业人数将从现在的64万人增加到140万人。日本经济计划厅预测,到2020年,环境产业将是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零排放工厂”已经在日本成为企业在新世纪里新的追求目标。其中,食品加工和饮料业走在最前列,汽车、造纸、水泥、化工、电子及家用电器等制造业也十分积极,目前已建成上百座“零排放工厂”。在一些啤酒制造厂里,所有副产品和废弃物都实现了100%的再资源化和循环利用9。 4我国资源与环境状况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和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指出10,困扰中国环境十大问题是: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水灾、旱灾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WTO与环境问

6、题、三峡环境问题和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问题。 回顾我国5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资源、能源的 高消耗上,我国单位GDP的资源消耗远远高于世界平均值;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利用效率十分低下。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造成了自然生态恶化,环境污染触目惊心9。得关注的是,除了高能耗低产值的投入外,各种强制性消费(如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媒体的超量广告宣传、各种考试经济链、愈演愈烈的节日礼品经济、超值超量的商品包装、虚假伪劣产品等等)不仅增加商品的成本,加重消费者的负担,豢养了一大群贪污腐败的蛆虫和蛀虫,而且浪费了国家的资源和能源,导致空前的能源和资源的紧缺形势。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

7、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著名环保人士梁从诫曾说:“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每个人浪费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大得惊人。同样地,如果每个人节

8、约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相当可观。”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破坏环境有罪的观念,坚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如果每个人都树立起节约和环保的意识,我们节省下来的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成果会十分可观。我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紧缺形势.严峻资源形势呼唤资源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实质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唯一出路,势在必行源节约型体系。资源节约型体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产业为标准划分的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主要包括:重效益、节时、节能、节约原材料的工业体系,规划科学

9、、设计优良、节地省材、质量过硬的基本建设体系,节水、节地、节时、节能的“二高一优”节约型农业体系,节时、节能、重效益的节约型运输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节约型生活服务体系;另一类是战略资源节约型体系,即有关战略资源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有机节约整体。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途径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根本所在。其中要着重考虑建设

10、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的利用。如,目前不合理的水价是阻碍水资源基础产业深化改革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水价导致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使与水相关产业的经营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同时,水价体系的不合理也是造成水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 完善产权制度。只有明晰了资源的产权,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做到物尽其用,使资源的损失浪费降到最低限度。既应明晰自然资源的产权,优化自然资源配置,节约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又应保护知识产权,提高人们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技术的积极性。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应用技术,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

11、和综合集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目前应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节油代油、洁净煤和节电、节水技术。大力研究和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以及生物能等“绿色能源”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倡导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此,应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制订和完善战略性资源的中长期开发和利用规划。重点编制节电、节水、节油、

12、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中长期规划,为工业节水、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墙体材料革新、散装水泥和环保产业发展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制定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明确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用以指导全国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加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技术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撑。 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环境资源、粮食资源、水资源及各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护法的制定和完善;制定反对浪费的法律法规,为惩罚严重破坏环境资源者和严重浪费资源者提供法律

13、依据;完善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和理顺产权关系,保护各种产权权益,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完善产品质量和市场交易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坑蒙拐骗以及制假售假行为,规范市场交易,减少资源损失。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

14、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因环境问题而起,并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整体性思维方式,将有利于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行为、政治制度、科技支撑和文化纳入到有机统一的科学发展框架下,是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集合。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以环境友好为特征的新的人类社会发展形态,是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也必然是人与人基本和谐的社会。 济南保护母亲河签字仪式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必须符合生态规律,向着有利于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并应用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和方法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

15、、绿色政治制度、环境文化价值观、绿色科技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素,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和措施。 “环境友好”的概念是动态的和分层次的。在现阶段,“环境友好”首先应该是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负荷和影响要达到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最小化;最终这种负荷和影响要控制在生态系统的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自净容量之内,形成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 编辑本段建设途径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活动的组织方式决定了经济基础,进一步决定了上层建筑。所以,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形态的性质和方向。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以牺牲环境

16、容量为代价来获得财富数量的增长,表现出典型的高消耗、低效益和高污染排放特征。因此,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的 环境优美的黄河湿地首要任务是实现低资源能源消耗、高经济效益、低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也就是说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绿色的政治制度保障。这里的绿色政治制度内容至少应包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的政绩观和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等三个方面。它们是保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最高制度保障。只有这些基本制度建立和落实好了,政府才可能进一步制定和切实实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政绩考核制度、绿色贸易政策和绿色财税金融政策等环境友好型的管理制度和政策。绿色政治制度既要依靠绿色的政治家及其政府,更要凭借公众的绿色力量,实行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在发达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