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焊缝缺陷图谱.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785957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射线检测-焊缝缺陷图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射线检测-焊缝缺陷图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射线检测-焊缝缺陷图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射线检测-焊缝缺陷图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射线检测-焊缝缺陷图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射线检测-焊缝缺陷图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线检测-焊缝缺陷图谱.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外部缺陷在焊缝的表面,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就可看到,如咬边,焊瘤,弧坑,表面气孔和裂纹等。2内部缺陷位于焊缝内部,必须通过各种无损检测方法或破坏性试验才能发现。内部缺陷有未焊透,未熔合,夹渣,气孔,裂纹等,这些缺陷是我们无损检测人员检查的主要对象。焊缝缺陷的危害性:1、 由于缺陷的存在,减少了焊缝的承载截面积,削弱了静力拉伸强度。2、 由于缺陷形成缺口,缺口尖端会发生应力集中和脆化现象,容易产生裂纹并扩展。3、 缺陷可能穿透焊缝,发生泄漏,影响致密性。焊缝纵向裂纹示意图一、 焊缝纵向裂纹X光底片 焊缝纵向裂纹1 焊缝纵向裂纹2 焊缝纵向裂纹3 焊缝纵向裂纹4 焊缝纵向裂纹5 焊缝纵向裂纹6 焊

2、缝纵向裂纹7 焊缝纵向裂纹8 焊缝纵向裂纹9 焊缝纵向裂纹10 焊缝纵向裂纹11 焊缝纵向裂纹12 焊缝纵向裂纹13 焊缝纵向裂纹14 焊缝纵向裂纹15 焊缝纵向裂纹16 焊缝纵向裂纹17 焊缝纵向裂纹18 焊缝纵向裂纹19 焊缝纵向裂纹20 纵向裂纹的表面特征是沿焊缝长度方向出现的黑线,它既可以是连续线条,也可以是间断线条。纵向裂纹影像产生的原因是沿焊缝长度破裂而导致的不连续黑线。二、热影响区纵向裂纹X光底片 热影响区纵裂1 热影响区纵裂2热影响区撕裂呈线性黑色锯齿状,平行于熔合线,穿晶扩展,表面无明显氧化色彩,属脆性断口的延迟裂纹。焊缝横向裂纹示意图三、焊缝横向裂纹X光底片 焊缝横向裂纹1

3、 焊缝横向裂纹2 5 焊缝横向裂纹3 焊缝横向裂纹4焊缝横向裂纹的表征是横在焊接影像上的一根细小黑线(直线或曲线),它产生的原因是由焊缝上的金属破裂引起的。当焊接应力为拉应力并与氢的析集和淬火脆化同时发生时,极易产生冷裂纹。四、母材裂纹X光底片 母材裂纹1 母材裂纹2裂纹:材料局部断裂形成的缺陷。裂纹的分类方法:按延伸方向可分为纵向裂纹、横向裂纹、辐射状裂纹;按发生部位可分为焊缝裂纹、热影响区裂纹、熔合区裂纹、焊趾裂纹、弧坑裂纹、母材裂纹;按发生条件和时机可分为热裂纹、冷裂纹、再热裂纹。1、 热裂纹产生的机理:发生于焊缝金属凝固末期,敏感温度区间大致在固相线附近的高温区,最常见的热裂纹区是结晶

4、裂纹,其生成原因是在焊缝金属凝固过程中,结晶偏析使杂质生成的低熔点共晶物富集于晶界,形成所谓“液态薄膜”,由于焊缝凝固收缩而受到拉应力,最终开裂形成裂纹。结晶裂纹最常见的情况是沿焊缝中心长度方向开裂,为纵向裂纹。有时也发生在焊缝内部两个柱状晶体之间,为横向裂纹。孤坑裂纹是另一种形态的常见的热裂纹。热裂纹都是沿晶界开裂,通常发生在杂质较多的碳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等材料焊缝中。 62、冷裂纹产生的机理:、焊接拉应力的作用:金属在焊后冷却至马氏体转变温度(大致在300-200)以下时被冷却过程中的过度热应力拉开,常发生在热影响区熔合线附近的过热区中。、氢的聚集作用:在焊接高温作用下,氢以原子状

5、态进入熔池中,随着熔池温度的不断降低,氢在金属中的溶解度急剧下降;在金属发生相变时其溶解度将发生突变。焊接时冷却速度很快,氢来不及逸出而残留在焊缝中,过饱和的氢就向热影响区扩散,聚集在熔合线附近,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以气体状态进入到金属的细微孔隙中,并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局部产生很大的应力而形成冷裂纹。氢的扩散在不同材料中速度不同,因此这类冷裂纹产生的时间也不同,有时在焊接后立即出现,有时在焊后几天,几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出现,这就是冷裂纹的延迟性,具有更大的危险性。3、再热裂纹产生的机理:是指某些含钼、钒、铬、铌、钛等沉淀强化元素的低合金高强钢和耐热钢,焊接冷却后又重新加热(通常是消除应力热处理

6、)的过程中,在焊接热影响区的粗晶区产生的裂纹。产生裂纹的原因是再加热时焊接残余应力松弛,导致较大的附加变形,与此同时热影响区的粗晶部位会析出合金碳化物组成的沉淀硬化相,如果粗晶部位的蠕变塑性不足以适应应力松弛所产生的附加变形,则沿晶界发生裂纹。再热裂纹的敏感温度区间为550-650。产生裂纹的三大因素:拘束应力、淬硬组织和扩散氢。延迟裂纹发生的部位:热影响区,少数在焊缝上,纵向和横向都有发生。常出现在低合金高强钢和中、高碳钢的焊接接头。焊趾裂纹、热影响区裂纹、焊道下裂纹、根部裂纹等都是延迟裂纹常见的形态。裂纹微观形态:穿晶开裂,也有沿晶开裂。裂纹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焊接缺陷:裂纹是一种面积型缺陷

7、具有三维尺寸的缺陷称为体积型缺陷,具有二维尺寸(第三维尺寸极小)的缺陷称为面积性缺陷,它的出现将显著减少承载面积,更严重的是裂纹端部形成尖锐缺口,应力高度集中,很容易扩展导致破坏。防止裂纹的措施: 1)焊前预热,焊后缓慢冷却,使热影响区的奥氏体分解能在足够高温度区间内进行,避免淬硬组织的产生,同时也有减少焊接应力的作用。 2)焊接后即时进行低温退火,去氢处理,消除焊接时产生的应力,并使氢及时扩散到外界去。3)选用低氢型焊条和碱性焊剂等;焊材按规定烘干,并严格清理坡口。 4)加强焊接时的保护和被焊处表面的清理,避免氢的侵入。5)选用合理的焊接规范(例如:焊接速度过大或过小均易产生淬硬组织),采用

8、合理的对口组装焊接顺序,以改善焊件的应力状态。 7未熔合示意图焊缝未熔合X光底片 未熔合1 未熔合2 未熔合3 未熔合4 未熔合5 未熔合6 8 未熔合7 未熔合8未熔合9坡口咬边(未熔)示意图坡口咬边(未熔)X光底片 坡口咬边(未熔)1 坡口咬边(未熔)2 9坡口咬边(未熔)影像的表面特征是较黑的细长起伏宽度不一的黑线线内常含有熔渣,可以是一根黑线,也可以是多根黑线,它产生的原因是长条形空腔出现在焊缝坡口的两侧。未熔合影像的表面特征为一根或多根长条形的平行黑线,未熔合线较直,有时较黑的密集斑点会沿未熔合线散布。它产生的原因是由焊接金属与母材金属之间长条形的间隙而引起的。未熔合:熔焊时,焊缝金

9、属与母材金属、或焊缝金属之间未熔化结合在一起的部分,对口点焊时,母材与母材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未熔合的种类:按其所在部位,未熔合可分为坡口未熔合、根部未熔合、层间未熔合三种。未熔合产生的原因:焊接电流过小;焊接速度过快;焊接角度不对;产生了弧偏吹现象;焊接处于下坡焊位置,母材未熔化时已被铁水覆盖;母材表面有污物或氧化物影响熔敷金属与母材间的熔化结合等。未熔合的危害:未熔合也是一种面积型缺陷,坡口未熔合和根部未熔合对承载截面积的减小非常明显,应力集中也比较严重,其危害性仅次于裂纹。防止措施:正确选用坡口和电流,坡口清理干净,正确操作防止焊偏等。 10未焊透示意图未焊透X光底片 未焊透1 未

10、焊透2 未焊透3 未焊透4未焊透影像表面特征为焊缝中心部分呈规则性的边缘整齐的直线,成连续的或间断的黑色条纹,产生的原因是焊缝坡口钝边的根部未完全溶化。 11未焊透:母材根部钝边金属之间没有熔化,焊缝金属没有进入接头的根部或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叫未焊透。未焊透类型:可分为双面焊未焊透和单面焊未焊透两种。未焊透型状:可分为双边未焊透与单边未焊透两种。未焊透产生的原因:焊接电流过小或运条速度过快,焊接速度过快;坡口角度太小;根部钝边太厚;组对间隙太小;焊条角度不当;电孤太长及电弧偏吹等。未焊透的危害:未焊透也是一种比较危险的缺陷,其危害性取决于缺陷的形状、深度和长度。未焊透缺陷不仅降低了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而且在未焊透处的缺口和端部形成应力集中点,承载后往往会引起裂纹,是一种危险性缺陷,在受压焊缝中,这类缺陷一般是不允许存在的。防止措施:合理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