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782486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2 学习通过神态、行动、心理、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批判极端的利已主义人生观。教学重点、难点:1 学习通过人物表情、行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变化和性格特征的写法;2 理解作品的主题。教学时数:2课时布置预习:(完成讲学稿上的预习作业)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步骤:一 导入:我们有很多同学是独生子女,能告诉我还有哪些同学不是吗?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兄弟姐妹?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的关系怎样?如果有一天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在金

2、钱、地位上发生变化,你们的这种亲情还会保持吗?在现实生活中,手足之情有时候并不像大家想得那样美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体会一下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二 作家作品: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小说和6个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

3、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人们精神的堕落。三 生字词四 检查预习1 于勒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明确:于勒年轻时,是个浪荡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遗产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钱,因而被家里的人看不起,甚至视为全家的“恐怖”。终于,他被送到美洲。后来,据说他在那里作生意赚了钱,并且给菲利普夫妇去信说,打算发了财回法国来跟哥哥同住。于是,哥哥、嫂子把他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阔了一阵之后,重又潦倒落魄下来,沦落成一个穷光蛋,被法国船

4、长带回来,在船上摆摊靠卖牡蛎过日子,跟讨饭差不多,他又重新成为哥哥、嫂子的“恐怖”,被弃之家门外。2 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明确:菲利普是个小公务员,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不仅“样样都要节省”,甚至连女儿都嫁不出去。但是,他们知道了以前被视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而且准备回到故乡,和哥哥菲利普一家“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于是“大家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变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归来,并对“这桩十拿九稳的事”“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我”的二姐也因这一“福音”订了婚。3 小

5、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原因何在?明确:直接原因是于勒又沦落为穷人。五 疏理情节,理解小说巧妙的构思1 按照下面的提示疏理小说的情节(括号里各填一字)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从时间顺序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2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提示思考:为什么将“赶于勒”以插叙方式安排?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呢?如果这样设计:于勒来过几次信,再以写信告知其不幸落魄。效果有什么不同?明确:巧设悬念,开头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埋下伏笔;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安排船上

6、相遇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具有一种较强的讽刺意味。六 人物形象(一)课文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它的中心词是“叔叔于勒”,那么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吗?说说你的看法。(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主要人物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者的创作意图。)明确:于勒不是主人公,真正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但这个人物在文中无处不在。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全家人的谈话,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在游船上。于勒显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他的命运决定着菲利普夫妇的变化,并在他们一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

7、的波澜。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二)文中的“我”起到什么作用呢?明确:“我”是这一事件的见证人(从一个孩子的角度看这件事,真实);“我”对于勒的态度与菲利普夫妇形成对比。寄托了作者的希望。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步骤:一 赏析小说主要人物,理解小说主题(一)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并概括出他们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明确:于勒状况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贫: 坏蛋、流氓、无赖。富: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办法的人。贫: 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于勒状况: 贫 富 贫菲利普夫妇的态度:恐怖希望恐怖仇恨。(二)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明确:虚伪、自私

8、、虚荣、唯利是图、冷酷等。妻子(克拉丽丝)比丈夫(菲利普)泼辣、有心计。(三)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是本文的特点之一。1 请认真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如何刻画人物性格。(1)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语言描写。盼望于勒,望眼欲穿,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刻相见。)(2)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行动描写。把发了财的于勒看成福星,全家值得炫耀的事情虚荣。)(3)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语言描写。道出了盼

9、望于勒叔叔的根本原因,盼人是假,盼钱是真。)(4)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行动描写。这笔毫无着落的财产,竟然列入了他们的开支计划,还计划要买别墅,可见对钱的贪婪。多么可笑,可怜,可鄙!)(四)从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前后态度的对比中,折射出怎么样的社会现实?明确:本文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的态度的前后变化(对比),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和腐朽。用一幅对联来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正是: 十年思盼同胞好比摇钱树, 一朝相逢兄弟形同陌路人。(对小说的主题还可以怎样理解?)二 环境:

10、请找出文中两处环境描写,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前一段景物描写衬托出全家人当时快活而骄傲的心情;后一段景物描写则衬托出全家人失望沮丧的心三 拓展思考:你觉得在中国会不会发生于勒这样的遭遇?假如遇到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你会怎样评价他们?你希望拥有怎样的人际关系?四 续写训练: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展开合乎情理的想象,依据下列情境提示,续写小说的结局(任选一情境完成,注意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200字左右)情境一: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亲弟弟”情境二: 船到达哲尔塞岛,菲利普夫妇赶忙带着儿女们准备离开。这时,于勒也认出了兄嫂,并走过来小声地向菲利普夫妇问好,女儿女婿惊讶地望着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