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外语教师职业挫折原因及对策初探.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78197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外语教师职业挫折原因及对策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外语教师职业挫折原因及对策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外语教师职业挫折原因及对策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外语教师职业挫折原因及对策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外语教师职业挫折原因及对策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外语教师职业挫折原因及对策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外语教师职业挫折原因及对策初探.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外语教师职业挫折原因及对策初探摘要: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模型,教师的职业生涯可分为8个阶段,即1职前期2职初期3能力建构期4热情与成长期5职业挫折期6职业稳定期7职业消退期8职业离岗期。职业挫折期一般出现在职业中期。这一阶段的特征 是教师的挫折和幻灭,随着工作满足感的变弱,教师开始对自己为什么从事这份工作提出疑问,也就是“倦怠”。我的目的是研究这一现象,找出教师职业生涯周期中的挫折期,找到理解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为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制定个性化专业发展方案的可操作性策略。找出教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找到激励措施和支持体系。关键词: 挫折期 职业倦怠 教师发展 水智慧本

2、文写作背景:自从1983年美国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出台后,中小学教育质量问题成为美国公众关注的焦点。对教育质量的抱怨演化成为对教师素质的担忧,由此引发了席卷全美的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热潮。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逐渐达成了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共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既不能只用”补救”的方式 ,为教师开设一些进修课程,弥补教师专业发展,也不能仅仅依照某些外在的标准,开展一些自上而下(up-to-down)的在职教育活动,从而把教师塑造成时代要求形象。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应该是学校本位的,(school-based)个性化(personalized)的和有利于教师增权

3、(teacher empowerment)的发展活动。(Ralph Fessler & Judith C. Chirstensen 1992)但是中国教改和教师发展生活的现状却另人担忧。中国教育机构中庞大的外语教师群体,长期以来被定位在充当简单技能培训者和课程递送者角色。教育者应具有的思想性和独立决策能力被语言的外壳削弱。教育机构以提高教师质量的名义,发展出一系列操控和制约教师发展的机制,包括用于控制目的的和被经济利益驱使的考试制度和培训机制。教师被牢牢钉在一个狭隘的职业范畴里,仅仅思考一些支离破碎的语言枝节和教学技巧。教师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没有喘息的机会,加上职业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

4、,无法像公司白领一样上班就是上班,下班完全自由。一直处在学生分数与安全的重压下。教师生活贫困,职业所得仅够糊口,不够养家。本文写作目的:职业挫折期一般出现在职业中期。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教师的挫折和幻灭,随着工作满足感的变弱,教师开始对自己为什么从事这份工作提出疑问,也就是“倦怠”。我的目的是研究这一现象,找出教师职业生涯周期中的挫折期,找到理解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为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制定个性化专业发展方案的可操作性策略,找到激励措施和支持体系。本文结构:1 现状2教师受挫原因来源2.1 教育机关(现行教育体制) 2.1.1“无权感”。2.1.2 无标准感。 2.1.3 缺

5、乏教学的有效感。得不到教学有效性的反馈。2.1.4官僚机制僵化,工作流动障碍。教学专业内部的变动机会较少。2.1.5无提拔。“教学是无生涯进阶”的职业2.1.6 缺乏专业组织支持。2.2 教师自身2.2.1 教师在知识更新速度如此快速的今天不能赶上知识更新速度,自我教育没有跟上,因此,在身心飞速发展的学生面前不能做到潇洒自如,出现知识恐惧。 2.2.2 常年一成不变的工作,缺乏教学热情。2.2.3家庭原因,家庭成员健康,犯罪(吸毒),婚姻关系等。3 建议与对策3.1 校长及学校其它领导3.2 教师个人3.2.1学习水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2.1.1 积极主动寻找前进方向.3.2.

6、1.2变化自身以适应环境。3.2.1.3 带动周围的人和事前进,量力而行,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3.2.2 加强学习,促进专业成长。3.2.3 培养教师交往沟通的能力。1 现状从手机短信谈起(这两个带有调侃性质的手机短信据说被中学教师广泛传发,借此感叹自己的境遇,也聊以自嘲,解闷):上联:听狗叫,看猪脸,课时加重,收入在减。下联:教畜牲,哄笨蛋,生不逢时,诲人不倦。横批:人民教师。XX学校教师人生写照:吃的比猪都差,权利比民工都小,起的比鸡都早,放学比小姐都晚,看着比谁都好,死的比谁都早。 职业挫折期一般出现在职业中期。教师热情降低,对日复一日的教学事务没有乐趣。对所教的大部分内容不再感到舒适,

7、与家长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与同事相处的乐趣更少,和实习教师的合作也不多。他们开始质疑教学的效率,拷问他们对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责任。他们对教学不太乐观,教学经历中没有获得舒适与安全,与学生相处的很不愉快,甚至根本没有感到愉快。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教师的挫折和幻灭,随着工作满足感的变弱,教师开始对自己为什么从事这份工作提出疑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 ” 2 笔者经过仔细分析与调查,发现教师之所以出现以上感受,主要原因如下:2.1 教育机关及主管部门原因2.1.1 “无权感”。中国教育机构中庞大的外语教师群体,长期以来被定位在充当简单技能培训者和课程递送者角色。教育者应具有的思想性和独立决策能力被

8、语言的外壳削弱。教育机构以提高教师质量的名义,发展出一系列操控和制约教师发展的机制,包括用于控制目的的和被经济利益驱使的考试制度和培训机制。教师被牢牢钉在一个狭隘的职业范畴里,仅仅思考一些支离破碎的语言枝节和教学技巧。专家,课程,决策者,管理者,出版者等都凌驾于教师之上来制造和传播“课堂话语”,而教师只是在这种课程体系里充当最底层的简单劳动角色。学校被改造成一种制造产品的工厂,教师成为流水线上无个性的作业者。教师通过大纲,教材,培训种种标准化的指标去接受工作指令,并由一 种技术评价体系(数字游戏)对他们的劳动产品进行所谓的质量控制。这样就把教师及教育活动简单化,庸俗化,功利化,表象化。教师失去

9、他们最神圣的事业-教和学的主导权,成为别人话语的传声筒。(吴宗杰 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 ) 2.1.2 无标准感 。一切靠分数说话。应试教育被教师称为夺命的机械游戏。有这样一句话:“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有外语老师把这句话转换成为“考试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学生考试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其实,中国目前相当多的教师都是年复一年围绕着“分数”,“成绩”打转,上级领导期盼用学生成绩来充实个人政绩,校长迫于压力和自己的前途,将指标摊丁入户分摊给每位教师,并鼓励每位教师,每个班级展开竞争。通过建立一套奖惩机制加剧这种竞争,

10、大多数地方的教师节表彰大会和职务晋升,通常都是以成绩论英雄,家长更是只认能提高孩子成绩的老师。多座大山的重压导致没有对学生“以人为本”,也没有对教师坚持“以人为本”,使分数或成绩无可争议地成为了绝大多数教师的工作中心,班主任做学生思想工作,也三句话不离“分数”。真可谓“一切以提高分数为中心,一切工作都要服从于,服务于提高分数这个大局”。虽然教改进行了这么多年,但是各方面还只能只为分数服务,与国家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2.1.3 缺乏教学的有效感。得不到教学有效性的反馈。教师不像学生,可以通过短期的测试和作业检查反馈,以促进自己的学习。对于教师而言,评职称,评先进这种正面的反馈和激励很重要

11、。但是,这种奖励或晋级很多年才轮到一次,有的教师甚至一次也轮不到,一切都要论资排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几乎没有哪位校领导经常下去听教师的课,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鼓励和督促他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外科研人员与教师共同探讨的机会几乎为零。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出现“无人问津”和“失重感”。2.1.4官僚机制僵化,工作流动障碍。教学专业内部的变动机会较少。教育市场标准严格使教师轻易退职和重新加入教育岗位的情况明显减少。这一点资深教师职位流动障碍感更强烈。如果想调动,从乡下到市里重点中学,无论你成绩多么突出,多么受到学生喜欢或新领导欣赏,改变工作岗位都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通常历时几年,心

12、力憔悴,财力匮乏。2.1.5 无提拔。“教学是无生涯进阶”的职业,在其它行业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上升的台阶,(职员,科长,局长,市长,省长)但在教学职业中这种台阶几乎没有。已获长期聘用的年轻教师和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他们的地位和角色几乎没有差别。因此,许多年富力强的中年外语教师在经过艰苦的专业磨练后,几乎没有方向与追求,政治上没有任何晋升的可能,只好抽烟,喝酒,打麻将。2.1.6 缺乏专业组织支持,目前在岗教师很难有进修机会,繁重的教学任务下,有些学校甚至对坚持离岗在职进修的教师勒令辞职。即使偶尔有培训也严重忽略了教师的个人经验,缺乏与教学工作环境相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场景。教师在培训过程中

13、没有被引导进行积极的,反思性的学习,可以说,目前的教师培训很不如人意。2.2 教师自身原因2.2.1 教师在知识更新速度如此快速的今天不能做到赶上知识更新速度,自我教育没有跟上,因此,在身心飞速发展的学生面前不能做到潇洒自如,出现知识恐惧。As the time went by, as the work went deep, I found that I became ignorant of many things. I even doubted that with that little knowledge in my mind, how could I teach my students

14、who were smarter than I. I felt very humiliated. I wanted to learn. I became very eager to learn. Every one became my teacher. I found that every one could be my teacher in different areas. I lost confidence as I used to have. There were so many things that I did not know. I even wanted to quit teac

15、hing. The best job for me was to be a housewife. No one could understand me. Sometimes I seemed to see the dawn, but sometimes not. I was in a place which was full of mist.(A teacher in search for knowledge, the 15th April 2000) - Wu Zongjie Teachers Knowing in Curriculum Change 2.2.2常年一成不变的工作,缺乏教学热情。有人说教师生涯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有个叫西西弗斯的神,曾经是一位国王,由于在世作恶多端,死后被打入地狱。在地狱里,他被惩罚做一件重复的工作,每天把一块巨石卖力地推向山顶,然后回家休息。可是,在他休息时,石头又会自动滚落下来。于是,他就又要把那块石头往山上推,如此重复循环,永无止境。很多外语教师都认为自己每天就是在演绎着人间版的西西弗斯式的生活。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一头被蒙上眼睛,像拉磨的驴一样春去冬来年复一年的围着分数做重复,单调,无奈的机械运动。蒙上眼睛体现了学校系统的相对封闭性,与外界之间的信息对流相对较少。教师自早晨踏入学校大门起就好像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