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探.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77790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探.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探科技要创新,这是勿庸置疑的;教育要创新,似乎宣传和实践却做得很不够。事实证明,要造就创新的人才,必先有创新的教师。而要成为创新型的教师,就必须注重创新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教师创新素质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培养教师创新素质是应对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是21世纪的一个显著标志。未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竞争,不仅仅是人才数量的竞争,而且是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在21世纪,人的有效的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人口或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只有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才能使我们有能力参与日趋激

2、烈的国际竞争,并且保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关键是教师。教师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应对新世纪挑战的需要。(二)培养教师创新素质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促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世界各国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浪潮此起彼伏。就我国而言,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必须改变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单一化、封闭式的办学体制和教学模式,变之为多元化、开放型的办学体制和教学模式,真正发挥教育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而作为教育改革主力军的教师,就必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增强创新

3、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另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将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并产生深刻影响。传统的“粉笔+黑板+讲授”的教学方式遭受到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的严峻挑战。新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国际互联网营造了信息和知识来源多样化的教育与学习环境,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接受和传送信息,这也就使学习的行为空前地个别化。在这新的环境中,如何处理好师与生、生与生、师与师、人与机的互动关系,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等,都是摆在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都有赖于教师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三)培养教师创新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

4、响,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满足于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这样的教育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说创造性行为的形成。而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育模式刻板,教学方法陈旧,也与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显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素质。具有创造性的教师最懂得怎样把学生引入创新的殿堂,使学生发挥出创造性的才能。教师的创造性是形成和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应自觉地从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强创新素质的自我培养。 二、培养教师创新素质应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 21世纪的到来,给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我们也应看到,旧的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旧的教育

5、观念,主要表现为“三型”(封闭型、重复型、记忆型)和“三性”(专制性、权威性、统一性)。很明显,它们是与现代教育的“三型”(开放型、创造型、思辩型)和“三性”(科学性、民主性、多样性)的理念相悖的。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对习惯化的传统教育观念进行深刻审视和反思,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并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结合教研实际,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改革要做,要常抓不懈,不能敷衍了事,半途而废。但是反观现实,我们看到一些教师即使改革也做不到持之以恒。如优质课比赛,从赛前的准备到比赛都很投入,也有一些改革的表现。可一到平常就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教学观念上。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所以语文教学改革

6、也好,培养教师创新素质也好,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这是转变教学行为,实现教学创新的前提。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观念要转变: (一)变“教师中心”为“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传统教育的主体观只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灌输知识为主的教育,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以及学生智能的培养,它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在肯定教师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要求:1、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2、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3、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标准,尤其是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将作为衡量教学的重点。实

7、现以“教师为中心”向“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的转变,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二)变“教师权威”为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传统教育强调教师的权威。无论从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评价等教学管理角度看,还是从知识体系选择、观念更新、思想信念的确立等“价值取向”角度看,教师的权威是不容学生漠视的。在教师绝对的“权威性”打压下,学生的选择只能是“听话”,不乱来,按照教师的吩咐去做。这样,学生匍匐在教师的“权威”面前,交出了自我发展的主体性,放去了自由意志。而现代教育强调确立民主平等教育观,这一观点认为,在创新教学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

8、习的设计师和引路人;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变教师权威为民主平等观,使教师成为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倡导者,教师对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以及异想天开的设想,对学生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的勇气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宽容和尊重,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变单一性教学观为多样性教学观单一性教学观过于强调统一,以单一的标准、内容、方法去统一个性多样的学生。教学结构的单一性,表现在课堂教学结构基本是“教师-教材-学生”的单向传递,缺乏师生、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信息交流。教学评价的单一性,表现在只要求同一的一个分数评价,只重视结果评价,缺乏过程评价

9、,只有教师的评价,缺乏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只用“一言堂”、“满堂灌”的讲授方法。这种单一性的教学就只能是“教教案”、“教教材”,而不是“教学生”,课堂就摆脱不了“闷气”和“ 匠气”,课堂就会演绎成“赶鸭子”、“填鸭子”、“考鸭子”、“训鸭子”,学生成为“板鸭子”的沉闷课堂。 现代教育则强调以多样性教学观指导课堂教学。首先,它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旧有局面,代之于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其次,要变“统一认识

10、”为“各抒己见”,激发课堂教学思维。如突破一题一解,主张一题多解;突破常规思维,主张求异思维。再次,改革与完善以考试测验为主要手段的课堂教学评价,强调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一性教学观为多样性教学观,促使师生互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使课程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之间通过交流、对话、互动去探求未知世界和进行创新活动的实践过程,学生的任务不再是单纯地接受和掌握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发现知识。 (四)变封闭式的教学观为开放式的教学观传统教学观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观,它把学生束缚在课堂教学这个狭小的天地里,禁锢在课本、作业之中,与日新月异、丰富

11、多彩的社会生活相隔绝,与实践相隔绝,与知识更新的速度相脱节,使学生自我封闭,造成视野狭窄、思路闭塞,抑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开放式的教学观表现为教育在时间、空间、内容等方面的进一步拓展。在时间的拓展上表现为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就是教学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具有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在空间上的拓展表现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与实践的广泛结合。在内容上的拓展表现为通才教育,就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在教学中努力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相互渗透,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综合

12、性。 (五)变旧教材观为新教材观旧教材观是以本为本教教材,这种思想要抛弃;新教材观认为,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旨,教材是达到目标要求的一种载体,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这种“以校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要确立。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应成为转变教学观念的首要环节。所以有人说,教学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这话不无道理。 三、教师创新素质培养的途径教师创新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主要通过教师培训和教师本人的自我修养来完成。 (一)教师培训是教师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师任职后的组织培训有赖于教育部门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师训体系来进行。在培训内

13、容方面,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以唤起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教师的创新知识教育,通过介绍新的学科教学方法、现代思维方法知识,开拓教师的思维视野;加强教师的心理素质培养,以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创造欲望和做好创造的心理准备。在培训方式方面,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观摩、集中研讨、个案分析、现场调查、对话等多种方式,让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体,真正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掌握多种教育策略。 (二)教学实践和不断反思相结合是教师创新素质自我修养的最有效途径首先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也叫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主要是对教师自身这一堂课上完后的鉴定评价。反思的主要内容是

14、:1、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2、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否体现了学生学习为主体;3、反思自己的教学成果是否体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其次是教师根据他人的评议进行反思。教师在参加校内外组织的教学观摩课、公开课等活动中,对其他教师评议和指导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反思有利于教师开阔思路,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是教师与同行在交流中进行反思。教师要时常与校内外同行交流创新教育教学实践的体会,多阅读成功教育教学论文,这些交流能碰撞出许多创新思维的火花,便于提高创新素质。最后是教师敢于对权威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进行反思,做到在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合理扬弃。教学

15、实践与不断反思相结合,是优秀教师的优秀品质,是教师形成独特教学风格和新的教育教学思想不可缺少的路径。 反思的方法包括多角度分析、访谈、问卷调查、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等。通过反思这个校本研究的重要环节,既能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又能对教学中的不足、失误进行“诊断”,以便改正,从而达到实践-反思-提高,再实践-再反思-再提高的效果。 (三)学会学习 这里的学习主要指教师个体的阅读学习。其途径是向书本学习,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教学改革动态等方面的论著;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修养,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教师的学习不是生吞活剥地照抄照搬

16、,而是要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通过阅读学习是教师获得创新能力的最省力的也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四)优化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学校环境学校是教师成长的直接环境。教师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离不开学校这个特殊环境。 1、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质量判断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依据学生考试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分数和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评价参数的,评价方式单一、片面,评价具有过强的结论性,根本不考虑被评价方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得只以学生考试成绩取代对教师的评价。但实际上,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来评价教师。结果,分数成为束缚教师手脚的钢绳铁索,导致教师有创新的欲望而无创新的胆量的尴尬局面。因此,教学评价机制要改革,要强调教育评价的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