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习题2.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775314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习题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物化学习题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物化学习题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物化学习题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物化学习题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习题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习题2.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习题(下) Edited by Lizongfu写在前面:本答案开始做时很匆忙,不是很理想,有很多的错误,考完试后我又把复习时发现的很明显的错误给修正了过来,但是在里面肯定还会有很多的地方写的不好,或者过详,或者过简单,也肯定还会有一些错误。同学们在使用时可以仅作参考,有些东西最好自己组织语言。还有老师每年都会有个别题的修改。本总结参考了04级同学总结、生物化学(下)课件及相关教科书。建议认真看书,活学活用,掌握真东西用到实际中才是目的,考试不是目的。一,概念题(每题2分,) 1. 糖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生成CO2,H2O,ATP的过程。分三步:第一步:细胞质中,G

2、生成丙酮酸(6-8个ATP);第二步:线粒体中,丙酮酸生成乙酰CoA(6个ATP);第三步:线粒体中,TCA循环(12*2个ATP)。2. 脂肪酸-氧化:进入线粒体的脂酰CoA在酶的作用下,从脂肪酸的-碳原子开始,依次两个两个碳原子进行水解,这一过程称为-氧化,具体步骤如下:即:脱氢水化脱氢硫解 1步生成FADH2,3步生成NADH。如此循环,全部生成乙酰CoA。奇数碳脂肪酸-氧化除乙酰CoA外,还生成1mol丙酰CoA。3. 鸟氨酸循环:自己画图。4. 酮体:包括丙酮、-羟基丁酸、乙酰乙酸。其前体是:乙酰CoA。酮体在肝内合成,肝外分解,分解产物为:乙酰CoA。乙酰CoA丙酮、乙酰乙酸、-羟

3、基丁酸血运至组织细胞中乙酰CoATCA酮体的生理意义:1、大量消耗脂肪酸时,肌肉使用酮体节约G;2、大量消耗脂肪酸时,脂肪酸在血液中只能升高5倍,但是酮体可以升高20倍;3、酮体溶于水,易扩散进入肌细胞,脂肪酸则不能;4、大脑在饥饿时,可用酮体代替葡萄糖使用量的25%,在极度饥饿时,可达到75%;5、酮体是脂肪酸更有效的燃料。5. 半保留复制:DNA复制,双链打开,以一条链为模板,分别复制出互补子代链。DNA复制出来的每个子代双链DNA分子中,都含有一半来自亲代的旧链和一条新合成的DNA链。6. 核酸酶P:核酸酶P是专一的核糖核酸酶,催化大多数tRNA前体产生分子的5端,切除前导序列形成pG,

4、由RNA分子和一个蛋白质分子组成,保持完整的酶活性两者都需要。但催化亚基是RNA而不是蛋白质,蛋白质只起到保持RNA正确折叠和最大的催化活性。核酸酶P是一种具有工具酶一样催化活性的核酶。7. 中心法则:画图。文字描述: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和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RNA,通过复制把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到子代。DNA中的遗传信息还可以传递到RNA中(转录),并通过RNA再传递到蛋白质中(翻译)。在个别生物中遗传信息可以由RNA传递到DNA,即反转录. 8. 联合脱氨基:氨基酸把氨基转给a-酮戊二酸转变成谷氨酸,然后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脱掉氨基。9. 氮的正平衡:氮的征平衡是指生物体内摄入氮量大于

5、排出的氮量。生长中的幼年动物,怀孕动物,哺乳动物,疾病恢复期的动物均处于氮的正平衡状态。10. 糖异生:在肝脏中由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丙酮酸羧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丙酮酸草酰乙酸苹果酸草酰乙酸PEG2-P-甘油酸3-P甘油酸 生物素 ATP 传出线粒体到质中 -GTP1,3-二磷酸甘油酸3-P-甘油醛+P-二羟丙酮1,6-二磷酸果糖6-P-F-ATP -NADH6-P-GG11. DNA的变性:DNA变性是指双螺旋之间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形成单链无规则线团,因而发生性质改变(如粘度下降,沉降速度增加,浮力上升,紫外吸收增加等),称为DNA变性。加热、改变DNA溶液的pH、或受有机

6、溶剂(如乙醇、尿素、甲酰胺及丙酰胺等)等理化因素的影响,均可使DNA变性。12. 限制性内切酶:生物体内能识别并切割特异的双链DNA序列的一种内切核酸酶。它可以将外来的DNA切断的酶,即能够限制异源DNA的侵入并使之失去活力,但对自己的DNA却无损害作用,这样可以保护细胞原有的遗传信息。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DNA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内切酶。13. 转氨酶:催化氨基酸和-酮酸或醛酸之间的氨基转换反应,生成与原来的-酮酸或醛酸相应的氨基酸,原来氨基酸转变成相应的酮酸。转氨酶催化的反应都是可逆的。转氨酶的辅基是磷酸吡哆醛或磷酸吡哆胺,两者在转氨基反应中可互相变换。14. 底物磷酸化:分解代谢过

7、程中,底物因脱氢、脱水等作用而使能量在分子内部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然后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形成ATP的过程。例如在糖的分解代谢过程中,G3P脱氢并磷酸化生成BPG,在分子中形成一个高能磷酸基团,在酶的催化下,BPG可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给ADP,生成3PG与ATP。又如2PG脱水生成PEP时,也能在分子内部形成一个高能磷酸基团,然后再转移到ADP生成ATP。15. 氧化磷酸化:伴随生物氧化而生成ATP的过程。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产生的NADH和FADH2,不能被直接氧化。它们中H+ 和e-,都要通过一系列电子传递体的传递,最终才能传递给氧。这些电子传递体在传递电子的过程中,它们的能量

8、水平将逐步下降,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推动着磷酸化作用,使ADP和无机磷酸结合生成ATP。由于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同时进行,故名氧化磷酸化。由NADH氧化到生成水的过程中,发生三次磷酸化,并生成3分子ATP。由FADH2氧化到生成水的过程中,只发生二次磷酸化,只生成2分子ATP。16. 磷酸戊糖途径:第一阶段:不可逆的氧化阶段:生成5-磷酸核酮糖和NADPH和CO2。第二阶段:可逆的非氧化阶段:磷酸己糖的再生3个五碳糖2个6碳糖和+1个3碳糖。17. 遗传密码:是一种决定蛋白质肽链长短和氨基酸排列顺序、负荷着遗传信息的密码。遗传信息的载体是核酸,根据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而合成蛋白质。(1)三个碱基合

9、在一起(三联体密码)决定一个氨基酸。遗传密码通常以mRNA上的碱基排列来表示;(2)密码的解读是从mRNA上某一个固定的碱基排列开始的,按53的取向,每三个碱基为一区段进行解读的;(3)蛋白质合成的终止是由不对应任何氨基酸的无义密码子决定的;(4)三联体单位中三个碱基都不重复解读,密码子与密码子之间不存在多余的碱基;(5)有的氨基酸具有两种以上的密码子;(6)遗传密码对于所有生物都是共通的。18. 移码突变:在正常的DNA分子中,1对或少数几对邻接的核苷酸的增加或减少,造成这一位置之后的一系列编码发生移位错误的改变,这种现象称移码突变。移码突变的结果将引起该段肽链的改变,而肽链的改变将引起蛋白

10、质性质的改变,最终引起性状的变异。严重是会导致个体的死亡。19. 糖酵解: 糖酵解是在无氧条件下,一个分子葡萄糖降解成二个分子乳酸,同时产生ATP的过程。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分四大部分12步反应。21.转录泡: 在转录延长过程中,DNA双链需解开10-20bp,形成的局部单链区象一个小泡,故形象地称为转录泡。转录泡是指RNA聚合酶-DNA模板-转录产物RNA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转录复合物。22.Tm值:DNA熔解温度,指把DNA的双螺旋结构降解一半时的温度。不同序列的DNA,Tm值不同。DNA中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成正比关系。23.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器,原核生物的核糖体的沉降

11、系数是70S,它能解离成一个大亚基(50S)和一个小亚基(30S)。30S亚基中含有21种蛋白质和一个16SrRNA分子(蛋白质起始时与mRNA配对)。50S亚基中含有34种蛋白质和2个RNA分子。(23S和5S)。真核细胞的核糖体沉降系数是80S,能解离成一个大亚基(60S)和一个小亚基(40S),小亚基中含有一个18SrRNA分子,大亚基中含有三个rRNA分子(28S,5.8S,5S)。24.引发体:由DnaB解螺旋酶和DnaG引物合成酶构成了复制体的一个基本功能单位成为引发体。引发体还包括一些辅助蛋白质。引发体能依赖ATP延复制叉运动方向在DNA链上移动,并合成冈崎片段的RNA引物。25

12、.冈崎片断:DNA复制时在复制叉上一条新肽链是连续合成的,后随链的合成是以片段的方式合成的,人们称这种片段为冈崎片段。26.丙氨酸-葡萄糖循环:在肌肉中,由G通过糖酵解途径生成的Py,与Glu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Ala和KG,Ala即被转运到肝中,在肝中与KG通过转氨基作用又生成Py和Glu,其中Py通过糖异生作用生成G,G被运输到肌肉组织中再次进行糖酵解完成下一个循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1.糖酵解有 1 步脱氢反应和 2 步底物磷酸化反应。2.18C(14C)的饱和脂肪酸经 8 次氧化生成 8 个FADH2 8 个NADH和 146 个ATP。3. 真核细胞mRNA 5 端有 m

13、7G-5-PPP-5-Nm帽子结构 。4. 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磷酸化酶 。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是 FAD 。 5. 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时共消耗了 2 个ATP。6.三羧酸循环中有 2 步脱羧反应, 4 步脱氢反应, 1 步底物磷酸化反应。7. 氮的总平衡是指机体摄入的氮量 约等于 排出的氮量。8.LDL是由 血液 向 肝外组织 运输胆固醇。9.脂肪酸合成时所需的NADPH 来自 磷酸戊糖途径 和 柠檬酸穿梭 。10.饥饿时大脑可以用 酮体 代替糖的需要。11.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胰岛素 ,其主要作用是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 12.PRPP的中文是 5-P核糖-1-焦磷酸 。hnRN

14、A的中文是 核不均一RNA。13.糖代谢为脂肪合成提供 ATP , NADPH , 甘油 和 乙酰CoA 。14.主要的生物氧化途径是 NADH 和 FADH2 。15.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始氨基酸是 N-甲酰甲硫氨酸 ,携带起始氨基酸的tRNA反密码子是 5CAU 3。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是 FAD 。16.奇数碳原子脂肪酸代谢的 琥珀酰CoA 可以进入三羧酸循环。17.丙酮酸脱氢酶系含 丙酮酸脱羧酶 , 乙酰硫辛酸转移酶 ,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酶和 6 种辅酶。FADH2 NADH TPP Mg2+ HSCoA 硫辛酸19.酮体在 肝脏 合成而在 肝外组织 分解。20.酪氨酸转变成 延胡索酸

15、 和 乙酰乙酸 再生成糖和酮体。21.脂肪酸合成的原件是 丙二酸单酰CoA 。 22.HDL在 肝脏 形成,主要运输 胆固醇 。甘油先转变成P-二羟丙酮 再进入糖代谢途径。磷酸戊糖途径不可逆的部分是由 6-P-G脱氢酶 催化。23.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受体是 NADP+。谷氨酸脱氢反应中的氢的受体是 NAD+和NADP+。24.嘌呤在人体内的最终分解产物是 尿酸 。25.肝肾以外的组织由于没有 6-P-G酶 而无法直接补充血糖。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磷酸化酶 。26.HDL是由 肝外组织 向 肝中 运输胆固醇。27.糖代谢的3个交汇点是 6-P-G , 丙酮酸 和 3-P甘油醛 。28.RNA聚合酶是由 核心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