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课前预习.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771894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视课前预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重视课前预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重视课前预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重视课前预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视课前预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视课前预习.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视课前预习,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吴玲俐【摘要】“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课前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它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注重课前的有效预习,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重视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策略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课前预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述新课之前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习惯,提高其自我学习的能力,为其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对预习的要求

2、不够具体,并缺乏有效的指导,往往使预习流于形式,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也不能让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我在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过程中,通过预习题纲,引导学生学会预习,逐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也使我的课堂教学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一个愉悦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形成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良性循环。然而,对于让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我们好多老师并没有把具体的方法交给学生,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预习无从下手。现在提倡的“互动课堂,学程导航”的模式中,课前预习虽然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忽略课前预习的作用,因课前预习的缺位或不到位,消耗了学生大

3、量的课堂时间,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一、目前,课前预习大体存在以下几种现状:1、课前预习放课堂。教师没有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本,而是把课前预习放入了课中。学生因为没有事先预习课本,对课本的内容不熟悉,书中的重难点无所了解。所有本该课前掌握的东西,全部要到课堂解决,这样,就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有时,教师由于要赶进度,有些环节难免不扎实,水过地皮湿。而且,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课本的前准备,学习兴趣以及对课本的感悟深度,都将大打折扣。2、课前预习一刀切。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若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脱离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好的现象。还有一些

4、教师因为对预习内容缺少精心设计,过于随意性,有些内容就是直接照搬书上的例题,学生照抄书上的例题就能应付,效果非常不如人意。3、课前预习无检查。有些老师虽然也布置了学生预习,但是在课堂中却没有检查、反馈、评价的环节。学生预习的怎么样,无从得知,学生对课文已经拥有了哪些知识储备,也不知晓。课堂从零开始,按照教师预设的教案进行。这样,由于没有对学生的了解、把握,所以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性。没有有效的课前预习,没有学生对文本的前期准备,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1、创建“以优领先”的学习小组,为有效

5、学习创造条件为了增强预习的有效性,我尝试把班上语文成绩好的8位学生任命为语文学习小组的组长,其余学生自由选择加入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既可以保证每组都有“领头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学生的“自由情结”并相互监督,为有效预习创造了条件。2、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内容合理的预习内容往往体现了合理的预习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提纲去预习,故而预习提纲应精心设计。(1)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2)要有启发性,即启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3)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4)要难易度适当。指导预习时应注意设计问题时难度因人而异,不

6、能全班一刀切。学生所能解决的问题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预习也不例外。如果提过高,过难的问题,学生即使预习也完不成,他们就会丧失信心。因此要科学地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尽量不要布置那些学生通过手边的资料就能获得答案的预习题。如指导预习看云识天气一课可设计如下环节:收集各类云的图片并说说这是什么云。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用多种思路、方法解决问题,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3、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方法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除了教师在对教材深度了解后合理设计预习问题外,应重在加强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1)要认真读书。先将教材粗读一遍,领

7、会基本大意,然后再反复细读。细读时,可用彩笔在课本上初步勾划出重点、难点、疑难问题。(2)要认真思考。预习时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有关参考材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内容中的每一个概念、定律、公式等。(3)要虚心请教。在预习过程中,有些问题虽经过独立的思考(包括查资料),但仍得不到解决,可与学习小组中的成员讨论,必要时要向老师、家长或其他人请教,尽量将问题解决在课前,以便课上集中精力思考些新问题。(4)要适当地做些习题和实际操作。以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和巩固、深化知识系统,从而为上新课做些必要的准备。(5)要认真做好笔记。4、重视课前预习检查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

8、预习后,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一定的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可以分成这样几种:(1)教师参与式,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预习讨论,并给以正确的引导;(2)教师检查式:教师可以抽查部分学生的预习作业,对于重点预习的知识也可以检查全班学生的预习作业;(3)小组汇报式,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可以放手给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去检查,然后由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向教师汇报各小组的预习情况(课前或课上汇报)(4)考察式,就是学完同一类知识以后,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其中一课的知识点编排出考查题,在知识检测活动中让学生分析解答,以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什么水平。这样,教师可根据这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再结合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也是孩子们交流学习的场所。“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充分的课前预习,能让我们的课堂迸发出令人激动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