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目 录一、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二、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作用三、信息时代文化传承的新载体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一、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校传文化图存文化书写文化博览文化穿越时空假如你是?一、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一)学校教育的发展时空观念中国:古 代近 代现 代官学先秦:“学在官府”;汉朝:中央官学太学;开始设立地方官学;西晋:设立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学习任务:阅读教材,梳理发展历程一、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一)学校教育的发展时空观念中国:古 代私学近 代现 代春秋时期:私学产生;唐代以后:私学得到发展,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教育的重要形式;宋代:书院制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官学一、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一)学校教育的发展时空观念官学中国:古 代私学近 代现 代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建,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1912年:改名北京大学;1916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北京大学“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一、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一)学校教育的发展时空观念官学中国:古 代私学近 代现 代北京大学1911年:创办清华学堂;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一、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一)学校教育的发展时空观念中国:古 代私学近 代现 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形成体系官学一、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一)学校教育的发展时空观念中国:古 代私学近 代现 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形成体系“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遭到破坏官学一、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一)学校教育的发展时空观念中国:古 代私学近 代现 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形成体系遭到破坏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指导方针,教育改革步伐加快;1995:国家开始实行“科教兴国”恢复发展官学一、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一)学校教育的发展时空观念古希腊世界:古 代近 现 代柏拉图学园: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中世纪法国12世纪,“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意)和巴黎大学(法):现代大学制度起源,为其他大学的兴办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德国柏林大学:“研究教学合一”美国大学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一、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公元前30世纪 古埃及出现纸草书卷,书籍雏形书籍雏形公元前5世纪简策、帛书,中国最早最早的书籍前2世纪植物纤维纸植物纤维纸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制出“蔡侯纸蔡侯纸”唐朝雕版印刷品11世纪中叶北宋毕昇发明胶泥胶泥活字印刷术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采用金属金属活字印刷(二)印刷书的诞生时空观念学习任务:阅读教材,梳理发展历程。
一、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三)图书馆的成长时空观念古亚述世界:古 代近 现 代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图书馆中世纪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私人图书馆兴起英、美等国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出现了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学习任务:阅读教材,梳理发展历程一、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三)图书馆的成长时空观念官藏中国:古 代近 代现 代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建有“府”“阁”“堂”“室”等藏书之所重视图书文献保存)学习任务:阅读教材,梳理发展历程一、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三)图书馆的成长时空观念中国:古 代私藏近 代现 代明清出现一批藏书家和藏书楼代表:明中期“天一阁”官学一、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三)图书馆的成长时空观念中国:古 代私藏近 代现 代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年,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收藏,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京师图书馆官学一、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三)图书馆的成长时空观念中国:古 代私藏近 代现 代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改称“国家图书馆”;各级各类的图书馆逐渐建立。
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官学一、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时空观念世界:古代缪斯宫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创建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阿什莫林博物馆1683年学习任务:阅读教材,梳理发展历程近 现 代大英博物馆18世纪法国卢浮宫一、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时空观念徐家汇博物院上海博物院中国:近 代国立历史博物馆1868年,法国人韩伯禄建立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1874年,英国亚洲文会在上海设立了主要陈列动物标本的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馆1912:筹备1926:开馆北京博物院1925.10.10:成立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国立中央博物院1933:倡议1948:竣工南通博物苑1905年,张謇在南通建立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一、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发展历程(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时空观念中国:现 代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1959年7月建成,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1959年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建成;2003年2月,在两馆基础上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综合、专业博物馆中国各地都建有综合性博物馆,以及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专业博物馆二、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作用(以中国为例)唯物史观、史料证实、历史解释(一)学校教育的作用 材料1:中国古代的学校既是中华文化的汇聚和凝练之地,又是其传承的主要场城,并在储才和育才的过程中始终肩负着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重任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在讲学的同时,还与弟子们一起收集和编纂上古时代的文献典籍,如诗经易经尚书礼记等经典由于两千多年来的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央官学教育对儒家经学的重视,最终使其进化为理论化和系统化的学科体系,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文化摘编自栗洪武、陈磊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与创新文化的历史规律探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的特征并作简要评价特征:起源早,历史悠久,从未中断;官学与私学并存;儒学主导;对于古代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评价: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儒学正统地位,推动儒学发展;有利于推动科举制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二、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作用(以中国为例)唯物史观、史料证实、历史解释(一)学校教育的作用材料2: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而兴起的。
洋务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懂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洋务事业的人才,中国近代教育随之产生当时的新式教育事业主要表现在创办新式学堂与派遣留学生等方面章开沅 朱英中国近现代史材料3:选派留学生出国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而在甲午战争后数量大增新政期间,由于不分官费自费概以科名奖赏学成归国者,遂使留学蔚为潮流,在20世纪初年出现了第一次“留学热”在这些留学生中,后来产生了一大批民主革命的志士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探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留学教育有何作用?1、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2、为近代化事业培养了优秀人才,促进了近代思想解放;3、推动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发展;4、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二、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作用(以中国为例)唯物史观、史料证实、历史解释 举 足 轻 重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 学校 教育(一)学校教育的作用二、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作用(以中国为例)(二)印刷书的作用唯物史观、史料证实、历史解释 革 命 性 巨 变成为现代印刷术发展具有象征意义的重大事件,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出版文化发展大大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
印刷书P79思考点:印刷书为什么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二、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作用(以中国为例)唯物史观、史料证实、历史解释(三)图书馆的作用二、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作用(以中国为例)图书馆 保 存 古 籍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开发,方便读者更好利用信息化技术更使 馆藏文献走向数字化图书馆,特别是高校拥有大量学术资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图书馆通过提供书籍阅读、开展讲座与主题课堂,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图书馆所保存的历史文献与人类古籍,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文 献 开 发培 养 人 才教 育 功 能唯物史观、史料证实、历史解释(三)图书馆的作用二、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作用(以中国为例)唯物史观、史料证实、历史解释二、文化传承多种载体的作用(以中国为例)教 育 功 能唯物史观、史料证实、历史解释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文化遗产(四)博物馆的作用 博物馆图书馆图书馆印刷书印刷书小 结: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博物馆博物馆新发展:新发展:综艺节目综艺节目活化传活化传统文化资源;统文化资源;数字技术数字技术赋能,赋能,创新沉浸式体验;创新沉浸式体验;打造打造传播矩阵传播矩阵,短视频、社交媒短视频、社交媒体和户外媒体合体和户外媒体合力多元传播。
力多元传播不忘本来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