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高中历史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558770414 上传时间:2024-06-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高中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高中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高中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高中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高中历史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高中历史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高中历史 Word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渠县中学高2021级高二下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地理1-11题,政治:12-23题;历史:24-35题。每题4分,140分)1. 某同学在收集整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史料笔记时制作了下表,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谚语解读A“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反映了土地所有权变动开始合法化B“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说明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深其耕而熟覆(平整土地)之,其禾繁以滋体现了精耕细作的耕作理念D“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体现了中国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成立中的“深其耕而熟耰(平整土地)之

2、,其禾繁以滋”信息可以得出,古代劳动人民细心耕作,禾苗繁茂,精耕细作的理念得以体现,C项正确;材料中的“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信息反映了土地所有权的变动,但“开始合法化”的表述有误,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的“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信息可知,谚语意思是一个男子不种田,就会有人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会有人挨冻,该谚语的内涵强调必须重视衣食的生产,这体现出重农的思想但未涉及抑商,排除B项;根据材料中的“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信息可知,该谚语所指的是农业是根本、种地比经商可靠,这体现出重农抑商观念,排除D项。故选C项。2. 据记载,考古学家早年在安阳殷墟清理出的商代马车均是直

3、衡车(古车前端架于马项之上的横木是直的)。后来发现甲骨文中的“车字有多种写法,既有直衡车,还有曲衡车。受此启发,考古学家按图索骥,果然清理出曲衡车。由此可见,商代甲骨文( )A. 是世界上最早的成熟文字B. 再现了商代马车演变C. 实现了艺术与现实的结合D. 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后来发现甲骨文中的车字有多种写法,既有直衡车,还有曲衡车。受此启发,考古学家按图索骥,果然清理出曲衡车”可得出,文字记载的内容与考古发现的得到印证,说明,商代甲骨文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D项正确;甲骨文并不是世界上最早的成熟文字,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出能印证马车的演变,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

4、艺术与现实结合,排除C项。故选D项。3. 诗经中描绘的贵族和平民女子,多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端庄、娴雅淑女形象。“楚辞”中描绘的女子多含有“美人迟暮”“香草美人”的理想化政治意象。据此可知,诗经和“楚辞”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植根于礼制传统B. 蕴含着人文精神C. 体现了平等意识D. 彰显出士人风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诗经中描绘的贵族和平民女子,多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端庄、娴雅淑女形象。”可见诗经注重表现人体美;根据材料“ 楚辞中描绘的女子多含有美人迟暮香草美人的理想化政治意象。”可见楚辞中也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可见诗经和楚辞都注重表现人的精神和意蕴,都体现出

5、人文主义精神,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诗经和“楚辞”的共同之处是植根于礼制传统,排除A项;材料与平等意识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士人风骨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4. 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先秦时期( )诗经大雅(西周) 墨子兼爱(战国初期) 孟子滕文公(战国中期)A. 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B. 华夏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C. 国家统一的趋势已经出现D. 儒墨两家的思想趋于融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题干图片可知,从西周到战国中期,随着时间推移,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

6、域范围不断扩大。大禹是华夏文明的领袖,大禹治水区域范围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华夏文明范围的界定,反映华夏文明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治水范围扩大,并非传说内容丰富,排除A项;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国家处于分裂战乱中。材料未提及人民渴望统一,也看不出局部统一的实现、地区联系加强,不能得出国家统一的趋势已经出现,排除C项;材料主要讲墨子 孟子对大禹治水区域范围的记载,而非体现儒墨两家的基本思想,未提及两家的思想相互影响和彼此吸收,不能得出“趋于融合”,排除D项。故选B项。5. 据周礼记载,周代设有“典妇功”,掌管“典丝”“典臬(掌管麻草及制作麻布的材料)”“内司服”“缝人”“染人”五个部门

7、,且明文规定编制,如“缝人”部门中相当于工头的“奄”为2名,“女御”8名,有技术的“女工”80名,干粗活的“奚”30名。这一记载反映了周代( )A. 妇女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B. 纺织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大C. 重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D. 手工业已出现新的经营方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周代设专门官员“典妇功”管理纺织业生产,规定不同生产部门的人员编制,反映周代重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C项正确;材料反映周代在纺织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妇女,但纺织业只是众多生产部门之一,不能得出妇女在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纺织业产值等信息,不能得出对经济贡献大,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手工业经

8、营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6. 先秦诸子思想各有“奇谋”,如道家“谋道”,儒家“谋(圣)心”,墨家“谋利”,法家“谋势”“谋霸”,兵家“谋胜。先秦诸子的“奇谋”旨在( )A. 达到复古的政治目标B. 推动社会政治变革C. 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D. 努力完善个人品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当时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各家思想都受现实影响,又为现实服务,战乱纷争使各家均谋求结束纷争,实现天下大治,重塑一个有序的社会,C项正确;主张复古的是儒家,排除A项;主张社会政治变革的是法家,排除B项;儒家强调修身,努力完善个人品质,排除D项。故选C项。7. 西周的名籍制度主

9、要登记的是宫廷卫兵和军队士卒的个人身份资料。春秋后期,开始出现以家庭为基本登记单位、包括“广土众民”的户籍制度。人口管理制度的变化( )A. 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B. 激化了社会矛盾C. 导致了宗法分封制瓦解D. 加重了民众负担【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由材料“名籍制度主要登记的是宫廷卫兵和军队士卒的个人身份资料”、“以家庭为基本登记单位、包括广土众民的户籍制度”可知,户籍制度相较名籍制度,更进一步加强了对民众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收取赋税和征派兵役,适应了诸侯争霸的需要,A项正确;

10、户籍制度是社会管理的途径,并未激化矛盾,排除B项;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宗法分封制的瓦解,排除C项;户籍制度本身并不会加重民众的负担,而是在户籍制度上的税收、徭役等政策加重民众负担,排除D项。故选A项。8. 据考古发现,相隔1500多公里的三星堆、吴城两地,先秦古人在炼铸青铜器时竞采用同一地的金属原料,铸造技术也十分相似;而江西瑞昌铜山铜岭铜矿,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商代采铜遗址,既可能曾向四川三星堆输送过炼铜矿石,也可能是商王室的御用铜矿。这表明先秦时期( )A. 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B. 政府全面干预社会生产C. 南北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D. 存在区域经济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

11、所学知识可知,“三星堆、吴城两地,都曾可能使用江西瑞金的铜矿为金属原料”说明三地存在经济文化往来,D项正确;材料信息表明三星堆、吴城两地出土青铜器存在较多相似之处,不符合多元一体特征,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政府对社会生产的干预指导,排除B项;材料没有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9.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以前农民家庭需要定期“换土易居”,即“别田之善恶(好坏),分为三品肥饶不得独乐,饶境(瘠薄)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春秋战国及以后“换土易居”的现象逐渐消失。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B. 土地私有权逐步确立C. 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D. 国家加强了土地

12、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因此三年易土的耕作模式逐渐消失,B项正确;A项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这一时期国有制土地制度逐渐废除,国家对土地的控制在减弱,排除D项。故选B项。10. 在孔子和他弟子的推动下,“士”这个原来低级贵族的专用称谓,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比如士志于道,质直而好义,杀身以成仁,不耽于舒适的生活等。这表明A. 孔子意识到周礼难复B. 儒学具有入世精神C. 西周分封制得到调适D. 官僚主要来自士人【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对变化中社会现实的态度,积极发

13、声、并试图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包括对“士”的改造,赋予它道德的意义,体现积极入世的精神,B项正确;孔子毕其一生都在“克己复礼”,材料不能反映孔子意识到周礼难复,排除A项;春秋中后期,分封制走向瓦解,士人也还未成为官僚主要来源,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1. 孔子曾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孔子在春秋中进行“华夷之辨”,把文化(礼乐)放在了区分标准的第一位,大诗人韩愈在原道中曾评论“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至中国则中国之。”可见孔子重文化的主张利于( )A. 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 遏制诸侯割据势力的发展C. 推动各族人民互动认同D. 推动礼乐制度形成与发展【答案】C【

14、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孔子认为“夷”与“夏”相区别的主要特征是文化礼仪上是否一致,主张以自身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德行对“夷”进行感召,这种重文化主张有利于推动各族人民的互动认同,C项正确;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孔子重文化有利于遏制诸侯割据势力的发展,排除B项;孔子所处时期礼乐制度逐渐崩溃,排除D项。故选C项。12. 荀子王制“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鲋、绩,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一主张( )A. 践行了儒家仁政治国的理念B. 反映了儒道思想的融汇贯通C. 体现出保

15、护自然资源的意识D.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荀子强调遵循自然规律,体现出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C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儒家仁政治国的理念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儒道思想的融汇贯通,排除B项;材料体现出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未涉及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地理36-38题,政治:39-42题;历史:43-45题。共160分)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土分民”,促进土地私分。其他各诸侯国的变法也类似。商鞅还下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荀子则从理论上论证了私分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他还提倡“分田而耕”。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材料二 独秦(国)不然,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宋洪迈)春秋以来尤唯贵戚世臣是赖,虽以罪诛,皆不绝世列国独秦无世臣,而迭天下。(清钟文桑)材料三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战国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