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材料开掘深度.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764364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过材料开掘深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通过材料开掘深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通过材料开掘深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通过材料开掘深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通过材料开掘深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过材料开掘深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材料开掘深度.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过材料,开掘深度我们的作文中,往往材料简单,缺乏深度,难以形成对人物、事件、观点有张力的表现效果。由于缺乏高于他人、宽于他人、深于他人的材料和思想,作文当然不能脱颖而出。因此要在平时做素材的深度积累。建议预先定下明确的若干专题方向,然后作较广的阅读收集整理工作,例如“文化知名人物”(生平、标志性事件细节、名言、评价)、“重大历史事件”(背景、细节场景、历史文化意义)、文学样式(诗词曲赋等典型特征、时代特点)、艺术门类(国画与油画、书法艺术)、文学艺术作品(文学作品内涵丰富的主人公、具备博大艺术空间的人事)等等。对“文化知名人物”的素材积累在选材上要注意所选择人物的精神、品质、经历是否其有比较

2、丰富的思考空间,人物的选择也有一定的技巧,“一流明星”(如屈原、司马迁、居里夫人)要少选慎选,除非有独特新颖的素材或视角,以免因为一般阅读者的基本了解不够而产生解读障碍,比较合理实用的人物应该以“似热不热”,“说冷不冷”,一般大众阅读有所了解而又知之有限的为好,既能够形成阅读上的基本认同,又能够在人所未知处继续前进,往往能够提升文章的阅读意味,从“面目可憎、乏善可陈”的文章中跳跃而出。以马寅初为例。作为20世纪中国思想界、学术届的标志性人物,马寅初身上为后人敬仰的知识分子品格是多数人熟知的,但如何使人物能够以更丰满的形象树立起来,如何使人物的例证效应超越一般化,如何在合理情况下利用人物的生平身

3、世、经典场景来展现可能的话题主旨,这个时候就需要对人物的基本情况作深化了解和梳理准备,才有可能以优于他人的人物内在品质展现、细节心理把握、更深度契合主旨取胜于同类作文。基于这样的需要,我们可以通过对与人物相关书籍的阅读、尤其是网络检索整合,形成合理有效的专题素材,一般说来,应该包括以下方向:1、人物的基本生平。2、人物品格得以彰显的标志事件。3、人物的言论。4、后人的评价。(一)人物直接资料1、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903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矿冶专业学习。1907年毕业后,被清政府派往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官费留学,攻读经济学。1910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又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

4、经济学博士。学业完成后,于1916年回到祖国,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任经济学教授。1919年到1927年,出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27年夏,担任浙江省政府特别经济顾问。不久转往南京,任立法院财经委员会委员长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南京失守后,马寅初随国民政府迁到重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近古稀的马寅初以经济学家的身分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50年代初,他发表新人口论,最早提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主张,但遭到不公正批判。“错批一人,多生几亿”,指的就是这个。粉碎“四人帮”后,马寅初被任命为北大名誉校长。1982年5月14日与世长辞

5、,享年100周岁,马寅初纪念馆以“民族瑰宝、一代宗师”为主题陈列史料。2、1929年,他曾在国民党立法院的一次会议上提出自己的主张,针对当时的国情,他说:“粮食和食盐,不是一般的商品,是直接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这两种东西不应该由私商经营,而应由政府统一管理、统一调节。”他将这一利国利民的建议作为议案在会议上正式提出,但由于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束之高阁。1940年,他在国民党政府陆军大学将官班做讲座,说:“现在是下等人出力,农民和劳动人民在前线浴血抗敌;中等人出钱,后方广大人民受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之害;上等人既不出钱,又不出力,还要囤积居奇,高抬物价,从中牟利,民国难财。更有甚者,还有一

6、种所谓的上上等人,他们依靠权势,利用国家机密从事外汇投机,大民超级国难财。这种猪狗不如的所谓上上等人就是孔祥熙、宋子文等人。”对此,蒋介石先采取拉拢的办法,派马寅初出国考察、封官、批给外汇,统统遭到严辞描绘。最后,蒋介石图穷匕首见,把马寅初抓进了牢房。花甲之年的马寅初在贵州息峰监狱、江西上饶集中营等处饱受牢狱之苦。由于共产党人和进步学生的营救,马寅初才被软禁在重庆歌乐山。蒋介石在气急败坏时曾说马寅初则说自己是“嵊县强道”,即强大的道理,而蒋介石之流不是“大道为公”而是“大盗为私”。正义加雄辩,举国景仰。1945年,他刚被解除软禁,便在重庆工商界人士举行的聚餐会上激动地说:“抗日战争中的主力是谁

7、?吾敢答曰农民!看在战争中,其断肢折足,或流血阵亡,或死于饥饿、瘟疫,或辗于沟壑者,十之八九是农民子弟。我们若以真正的民族英雄这个头衔给予农民,他们定可当之无愧。战争是不人道的,但眼见一般难民之困苦和颠沛流离,而不集中僵力量快快设法去救济,反惟一己之私利是问。这种念头是更不人道的,他们的罪恶要比制造战争还大中国要工业化,就必须衽民主,必须发展农业,改善亿万农民生活。要发展农业,就必须进行土地改革。”3、新人口论(提纲)马寅初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人民日报19570705我国农村过去长期存在着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这个矛盾经过了解解放战争胜利和土地改革完成,已经解决了。土

8、改之后,农村中发生了新矛盾,这就是个体农民走向资本主义还是走向社会主义的矛盾。经过了几年来的斗争和艰苦工作,一九五六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合作化,中国农民肯定地走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基本上解决了这个两条道路的矛盾。那么现在还有没有矛盾呢?矛盾是有的,除了毛主席所说的人民内部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外,我认为人口多,资金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矛盾。过去的矛盾是阶级矛盾,现在的矛盾主要的是生产矛盾。一、我国人口增殖太快二、我国资金积累得不够快三、我在两年前就主张控制人口四、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错误及其破产五、我的人口理论在立场上和马尔萨斯是不同的六、不便要积累资金而且要加速积累资金七、从工业原料方面

9、着想亦非控制人口不可八、为促进科学研究亦非控制人口不可九、就粮食而论亦非控制人口不可十、几点建议4、事态的发展对善良的马寅初来说,是料想不到的。这时的毛泽东认为马寅初的人口论,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将他连同他的新人口论打入了冷宫。就连过去几年赞成马寅初的观点、对人口问题表现出关注的其他领导同志也起批驳。马寅初第一感官告诉他,既然中央领导同志的口径一致了,自己的灭顶之灾也就来了。但一身傲骨、坚毅执著年近八旬的马老先生不想投降,也根本不可能退却。当然,厄运也就随之而来。一个批判“马寅初反动思想”的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5、马寅初先生在1927年讲的北大之精神。他在文中写道:“回忆母校自蔡(元培)

10、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例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铖加身毫无顾忌之精神,国家可灭亡,而此精神当永久不死。既然有精神,必然有主义,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往直前。”马寅初先生在受批判被围攻中,所体现的正是这种虽斧铖加身仍毫无顾忌、勇往直前的北大精神。6、马寅初不惧孤立,风骨铮铮,有着单枪匹马,直到战死为止的豪迈气概。1959年夏天,马寅初随人大视察回到北京。周恩来代表毛泽东、党中央找他谈话。因为马老不服输,认准了理,谈话自然是谈不拢。最后,周总理近乎用了种哀求的口吻说:“马老啊,你比我年长16岁,你的道德学问,我是一向尊为师长的。

11、1938年你我在重庆相识,成了忘年之交,整整有20年了啊。人生能有几个20年呢。这次,你就应我一个请求,写一份深刻的检讨,检讨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也算是过了社会主义这一关,如何?”马寅初对周总理是了解的,不到万不得已,周总理是不会说这番话的。马老在友人和真理面前,选择了真理。他对周总理说:“吾爱吾友,吾更爱真理。为了国家和真理,应该检讨的不是我马寅初!”7、马寅初生性不唯上、不惧压,老朽之年公开表露,“为了国家和真理,我不怕孤立,不怕批斗,不怕冷水浇,不怕油锅炸,不怕撤职坐牢,更不怕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要坚持我的人口理论。”马寅初写了重述我的请求一文,严正声明:“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

12、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所投降!”在政治高压下,马寅初没有写过一个字的检讨,这在那个年月,恐怕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大丈夫。1959年12月到1960年1月,在康生的煽动下,北京大学掀起了大规模的批马恶浪。大字报、批判会、批判文章,铺天盖地。许多人劝马老放弃观点,随意写个检讨了事,他所敬爱的周总理也曾就此事找他谈过话。他没有检讨,而是声称:“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而是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学术问题贵平争辩,愈辩愈明,不宜一遇袭击,就抱明哲保身,退避三舍的念头,相反,应知难而进要

13、坚持真理,即于个人私利甚至自己的宝贵性命有年不利,亦应担当一切后果。”他说:“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尊严不能不维护,只好拒绝检讨。”重温那段历史,我们看到了马老身上的学术尊严,看到了一位学者对大是大非当仁不让的气节。8、回想当初,北大经济系教师当中,赞成马老“新人口论”观点的确有人在。如1958年初,陈岱孙、樊弘、赵靖等教授就组织了一个人口理论研究会,探讨人口问题。其中,陈岱孙教授就是赞同马老的观点的。政治系的许德珩教授也说过:“当时,我是非常赞同马老人口论的。”但是,自从批判新人口论以来,北大并没有像别的政治运动那样,揪出一个集团。这主要是由于马老将一切责任独自包下来,没

14、有牵连别人。9、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三个夏天,主持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中央组织部长胡耀邦在认真审阅有关马寅初的材料后,动情地说:“当年毛主席要是肯听马寅初一句话,中国今天的人口何至于会突破十亿大关啊!批错一个人,增加亿人。我们丙也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共产党应该起誓:再也不准整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了!”1995年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为马老建立铜像,树立在北大法学楼前。1999年我国经常学界将马老的新人口论评选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并在江苏省委党校举行“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学术研讨会”。会上,经济学界人士高度评价了马老的学术思想和高尚人格。马寅初精神的实质就是“坚

15、持真理,不畏权势”的赤子情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考”的学术追求。“马寅初精神”是人口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界在新世纪里再创辉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诗人北岛在回答中写到:“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了死者弯曲的倒影。”马寅初的身影并没有弯曲,他用站立的姿势镌写了一篇高尚者的墓志铭。不屈不淫征气性,敢言敢怒见精神。周总理1957年说过:“马寅初这个人有骨气,有正义感,是爱国的。”这是对先生人品准确的评价。马寅初曾言,“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所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所不敢言,就更难。我就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为什么?因为,“我对我的理论

16、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再就是,“欲使人民养成国家观念,牺牲个人而尽力于公,此北大之使命,亦即吾人之使命也。”(二)间接资料1、事实上,政治并非一切悲剧的来源,关于价值的混乱、蔑视更是傲慢与偏见的渊源,这就如同在英国,曾被指为马寅初师承的马尔萨斯亦“是个在其生活的时代被批评的坏透了的人。此人对天花、奴隶制及溺婴加以辩护,对施舍衣食、早婚和教区补助加以谴责。他指出家庭的流弊之后,自己却实行结婚”、“马尔萨斯从开始起就没有被人饶放。在三十年间,对他的责难之词没有断过”(詹姆斯博纳)。因此说,对于马寅初的悲剧的反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历史的反思,而更应该在于对今天的批判。2、马克思曾经说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