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七方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756974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5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任务七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习任务七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习任务七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习任务七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习任务七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任务七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任务七方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行驶跑偏故障诊断与排除一、 故障现象汽车正常行驶时发飘、跑偏,转向时在方向盘上左右用力不同,这些现象称为汽车行驶跑偏。二、 故障原因(一) 两侧胎压不一致(二) 胎面花纹磨损程度不一样(三) 车轮底部或车架变形(四) 前螺旋弹簧失效或减震器失效(五) 轮毂轴承左右间隙不一致(六) 单边车轮制动器制动拖滞(七) 两侧前轮定位参数不准确或不匹配三、故障分析(一) 两侧胎压不一致:汽车车轮的正常压力一般为22.5bar,在行驶一段时间以后,会出现左右轮胎胎压不一致的情况。这将导致汽车左右车身一边高一边低。如果左侧胎压高于右侧,车身向右倾斜,右车轮的正外倾角会随之增大。左右两侧胎压的不一致导致车身

2、右倾时,右侧车轮的正外倾角大于左侧车轮的正外倾角,便会使汽车向右偏行。右侧胎压高于左侧时情况相反。(二) 胎面花纹磨损程度不一样:汽车长时间没有做车轮动平衡会导致车轮轮胎出现较为严重的磨损,如果左右车轮的磨损量不同,也会出现车身倾斜,使左右两侧外倾角不一致而导致汽车行驶跑偏。(三) 车轮底部或车架变形:底盘车架的变形会使左右两侧的车轴长度不相等,导致汽车行进时绕前轮轴线和后轮轴线的交点转动,最终导致汽车的向右跑偏。(四) 前螺旋弹簧失效或减震器失效:弹性原件在汽车行驶时受到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对车身的交变冲击载荷,时间一长,会导致汽车弹性原件出现疲劳现象,使弹性元件失效,承受并传递垂直载荷的能力

3、大大下降。情况更严重的会明显看到车身的倾斜。车身倾斜必然导致汽车一侧正外倾角大于另一侧而向一边偏行。一侧减振器失效后,汽车在行驶时一旦受到路面对车身的冲击,就会出现减振器失效一侧车身由于弹性原件的作用而上下振动。另一侧由于减振器工作良好,减震效果明显,振动较小,便会使车身出现微小的左右跑偏现象。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出现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五) 轮毂轴承左右间隙不一致:在装配汽车时,轮轴的轴承都留有一定的预紧力。汽车设计要求左右两侧的轴承预紧力应该一致。一旦汽车两侧的轮轴轴承预紧力不一致,或是在事故中的碰撞使轴承有所变形,就会导致汽车两侧车轮绕车轴的转动阻力不同。最终的结果就是使两侧车轮转动线速度

4、不同而导致行驶跑偏。(六) 单边车轮制动器制动拖滞:在行车制动中,当抬起制动踏板后,全部或个别车轮的制动作用不能完全立即解除,以致影响车辆重新起步、加速行驶或滑行。当某侧车轮出现制动拖滞时,因左右两侧车轮受到的制动力不同而使得两侧车轮的转动线速度不同,这就导致了汽车向出现制动拖滞的一侧行驶跑偏。(七) 两侧前轮定位参数不准确或不匹配1、 车轮外倾转向车轮安装在转向节上,其旋转平面上端向外倾斜,这种现象称为转向车轮外倾。车轮旋转平面与垂直于车辆支撑面的纵向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外倾角。轮胎的上边缘偏向内侧(靠近发动机)或偏向外侧(偏离发动机)。当轮胎中心线与铅垂线重合时,称为零外倾角当轮胎中心线在

5、铅垂线外侧时的夹角称为正外倾角。当轮胎中心线在铅垂线内侧时的夹角称为负外倾角。(1)外倾角的作用1)零外倾角的作用不管采用正外倾角或负外倾角,由于车轮内侧和外侧转动的半径不一致,而车轮转速相同必然造成车轮内外磨损不均匀,如图所采用零外倾角的主要原因,是防止轮胎不均匀的磨损。2)正外外倾的作用a. 减低作用于转向节上的负载b. 防止车轮滑脱c. 防止由于载荷而产生的不需要的外倾角d. 减少转向操纵力e. 减小轮胎磨损为改善前桥的稳定性,早期车辆的车轮采用正外倾角,使轮胎在车辆重荷时轮胎面与路面完全接触,减少轮胎磨损。3)负外倾角的作用在现代汽车中,由于悬架和车桥比过去的坚固,加上路面平坦。所以,

6、采用正外倾角的车越来越少。而采用零倾角或负倾角的车越来越多。以改善转弯时的稳定性和行驶时的平顺性。在负外倾角的车辆转弯时外倾角减小,车辆倾斜度也相应减小。小轿车高速转向,离心力增大,车身外倾斜加大,产生了更大的正外倾,使得外侧悬架超负载,加剧了外侧轮胎的变形,外侧轮胎与地面接触的内外滚动半径不同,外侧小于内侧,着不仅加剧了轮胎磨损,也会使转向性能降低。所以现代轿车车轮外倾角较小甚至为负值(内倾),可使内外侧滚动半径近似相等使轮胎内外侧磨损均匀,还提高了车身的横向稳定性(2)故障分析:当汽车左右的外倾角不一致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会使左右两侧车轮产生的侧滑量不一致,致使汽车向侧滑较大的一侧偏行。2、

7、前轮前束车轮安装在车桥上,两前轮的中心平面不平行,其前端略向内侧收束,这种现象称为前轮前束。零前束:左右轮胎的中心线,其前端与后端距离相等。零前束,前后的距离相等A=B。正前束:左右轮胎的中心线,其前端小于后端距离。正前束,后端距离大于前端AB。负前束:左右轮胎中心线,其前端大于后端的距离。负前束,后端小于前端AB。(1) 前束的作用消除由于外倾角所产生的轮胎侧滑。因为车轮外倾角作用使车轮顶部外倾斜,当车辆向前行驶时,车轮要外滚动,从而产生侧滑。侧滑会造成车轮胎磨损,所以,前束作用是消除由于外倾角所产生的轮胎侧滑。(2) 故障分析:外倾角产生的侧滑会造成轮胎的磨损,前束就是用于消除外倾角的侧滑

8、的。前束在一定的范围内能明显消除外倾角产生的侧滑,但是当出现前束角不一致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会导致汽车向一侧跑偏。如图所示,当时,右轮向左跑偏的作用大于左轮向右跑偏,二者共同的作用就会导致汽车向左偏行。3、 主销后倾主销安装在前轴上,其上端略向后倾斜,这种现象称为主销后倾。在垂直于汽车支撑平面的纵向平面内,主销轴线与汽车支撑平面垂线之间的夹角叫主销后倾角。(1) 主销后倾角的作用主销后倾角的作用是形成回正力矩,保证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并使汽车转向后回正操作简便。主销后倾角越大、车速越高,回正力矩越大,转向轮偏转后自动回正的能力也越强。但是主销后倾角也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2-3度,否则在转向是为了

9、克服此力矩,驾驶员需在转向盘上施加更大的力,使转向沉重。(2) 故障分析当左右主销后倾角不等时,两边车轮回正力矩不一致,车辆直线行驶时会引起跑偏。4、主销内倾主销安装在前轴上,其上端略向内侧倾斜,这种现象称为主销内倾。在垂直于汽车支撑平面的横向平面内,主销轴线与汽车支撑平面垂线之间的夹角称为主销内倾角。(1) 主销内倾角的作用主销内倾角的作用是使转向轮自动回正,并使转向操作轻便。主销内倾角既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主销内倾角过大,转向时,车轮在滚动时将与路面产生较大的滑动,增加轮胎与路面的摩擦阻力,这不仅使转向沉重,而且加速了轮胎的磨损,故主销内倾角一般不大于8度。主销内倾角过小,汽车行驶的稳定

10、性和制动稳定性将变差。(2) 故障分析内倾角一般是不可调整的角度,对车辆行驶跑偏影响不大。四、 故障排除(一) 轮胎压力的检测与调整汽车轮胎要经常进行胎压的检查。汽车车轮的正常压力一般为22.5bar,不同的车型应根据本车所带的行车手册进行检查。如果汽车胎压不正确,应及时进行冲放气,保证汽车各个轮胎的胎压为正常值。避免因胎压不一致而导致车身的倾斜,最终导致行驶跑偏的情况出现。(二) 轮胎胎纹的检测与调整一般情况下,每一条轮胎上每隔60就在它的胎侧上有一个小“A”符号,共有6个小“A”,在小“A”符号所对着的胎冠部分,花纹下刻有花纹的磨损残留深度极限。当花纹磨损到这一残留深度极限时,那么这条轮胎

11、就应该被换掉而不应继续使用。实验证明,轮胎的花纹残留深度一般不能低于16mm,否则,不论是轮胎的驱动力还是制动性能都要大大降低,而遇到水路时,即会出现前面讲过的“水上滑行”现象。车轮未达到磨损极限时,要经常对车轮进行换位,按照交叉换位原则进行。并对车轮及时进行车轮动平衡检测。(三) 车架变形的检测与调整车架是否扭斜,一般通过测量车架对角线来加以判断,为保证前后桥轴线平行,必须使固定在车架上的钢板座销孔的中心前后左右距离合适。车架如因交通事故造成变形,一般用眼即可看出。但弯曲变形较小的车架,就要用拉线、直尺、角尺等来检测其平直度和垂直度。纵梁的平直度与垂直度影响着车架的强度和有关总成的安装,平直

12、度可用拉线的方法检测,车架上平面最大弯曲应不超过5mm;垂直度可用角尺检测,最大离缝不应超过5mm,纵梁侧面弯曲可用直尺检测,当最大弯曲超过5mm时即应进行校正。当车架纵、横梁局部产生不大的弯曲时,可在车架装合的情况下,利用移动式液压机校正。或采取两端用链条锁住,中间用千斤顶顶出的方法校正,一般用冷压校正,以免影响车架的机械强度。对于弯曲较大,用冷压不易校正的硬伤,可辅助以局部加热,加热范围应尽量减少,温度不应超过700C,并缓慢冷却,以免增大材料脆性。车架校正后应对车架上的螺钉进行检查,以防在校正时螺钉产生松动。行李架如有严重的弯曲和扭曲时,应分散校平,分别对纵、横梁按样板要求进行校正,然后

13、重新挪合。车架经检验后,如有弯曲、歪扭超过极限,应进行校正。当主架总的情况良好,仅个别部位有不大的变形时,直接在车架上、校正。如果车架损坏严重,则应将车架部分拆解校正。(四) 减震器弹簧和减震器的检测与维修减振弹簧的结构相对简单,它的主要故障是出现机械疲劳,导致弹簧失效。测量的方法是拆下弹簧后,用卷尺测量左右两侧的弹簧自由长度是否相等。如果步相等,则应进行更换。注意,减振弹簧的更换要成对的进行。1、减振器的工作是否良好可用下列方法检验: 1)使汽车在道路条件较差的路面上行驶10km后停车,用手摸减振器外壳,如果不够热,说明减振器内部无阻力,减振器不工作。此时,可加入适当的润滑油,再进行试验,若

14、外壳发热,则为减振器内部缺油,应加足油;否则,说明减振器失效。 2)用力按下保险杠,然后松开,如果汽车有23次跳跃,则说明减振器工作良好。 3)当汽车缓慢行驶而紧急制动时,若汽车振动比较剧烈,说明减振器有问题。 4)拆下减振器将其直立,并把下端连接环夹于台钳上,用力拉压减振杆数次,此时应有稳定的阻力,往上拉(复原)的阻力应大于向下压时的阻力,如阻力不稳定或无阻力,可能是减振器内部缺油或阀门零件损坏,应进行修复或更换零件。2、减振器的调整在确定减振器有问题或失效后,应先查看减振器是否漏油或有陈旧性漏油的痕迹。 油封垫圈、密封垫圈破裂损坏,贮油缸盖螺母松动。 若发现漏油,首先拧紧油缸盖螺母,若减振

15、器仍漏油,则可能是油封、密封垫圈损坏失效,应更换新的密封件。如果仍然不能消除漏油,应拉出减振杆,若感到有发卡或轻重不一时,再进一步检查活塞与缸筒间的间隙是否过大,减振器活塞连杆有无弯曲,活塞连杆表面和缸筒是否有划伤或拉痕。如果减振器没有漏油的现象,则应检查减振器连接销、连接杆、连接孔、橡胶衬套等是否有损坏、脱焊、破裂或脱落之处。若上述检查正常,则应进一步分解减振器,检查活塞与缸筒间的配合间隙是否过大,缸筒有无拉伤,阀门密封是否良好,阀瓣与阀座贴合是否严密,以及减振器的伸张弹簧是否过软或折断,根据情况采取修磨或换件的办法修理。另外,减振器在实际使用中会出现发出响声的故障,这主要是由于减振器与钢板弹簧、车架或轴相碰撞,胶垫损坏或脱落以及减振器防尘筒变形,油液不足等原因引起的,应查明原因,予以修理。(五) 轮毂轴承间隙的检测与维修将前轮毂装到转向节横轴上,转动几次,并以9.8Nm的力矩将轮载固定螺母拧紧。再把固定螺母反向拧松20,把预先调零的千分表固定在轮毂上,慢慢转动轮毂,观察表的读数,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即为前轮毂轴向间隙,应在0.05-0.15mm范围内,超出了标准,应更换轮毂轴承并加以调整或更换轮毂总成(六) 车轮制动器制动拖滞的检测与调整若个别车轮发热,应检查该轮制动轮缸是否回位不畅,管路是否不畅,制动器制动间隙是否太小,制动蹄(盘)是否回位不畅,然后做相应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