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评审管理指引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75696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步设计评审管理指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步设计评审管理指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步设计评审管理指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步设计评审管理指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步设计评审管理指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步设计评审管理指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步设计评审管理指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下称省公司) 初步设计评审管理的职 责、管理内容与方法、报告和记录。本标准适用于省公司初步设计评审工作的实施与管理工作。2 管理职责2.1 省公司负责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委托工作; 组织初步设计评审, 督促审查意 见的落实。2.2 项目公司负责落实初步设计审查意见。3 评审组织与评审要点3.1 评审组织省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组织初步设计评审会议, 由省公司分管工程副总经 理主持并签发会议纪要。3.2 参加评审人员 省公司开发、建设、运营、财务等职能部门领导、项目部成员及设计院、 控股公司工程建设管理部、运营管理部相关人员参加。3.3 评审要求3.3.1 由省

2、公司负责工程初步设计委托, 并为设计单位提供初步设计所需的资 料,包括红线图、地形图、初勘报告、由当地政府和农业管理部确认的农业方 案、接入系统方案等专项技术方案以及概算中的相关支撑性费用清单。3.3.2 省公司至少提前三天将初步设计(送审稿)发送给参会人员。3.3.3 由省公司工程管理部组织,工程副总经理主持召开初步设计评审会议, 评审结果及任务必要措施应予以记录、保存,并进行跟踪管理;会议评审结果 应写评审会议纪要; 评审会议纪要由参加人员签字并由支持人签发, 评审会议 纪要应分发至所有参加评审单位及部门。3.3.4 设计院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初步设计后, 交省公司逐条对照确认, 由 省公

3、司通过 PM 系统报控股公司批准后作为收口版。3.4 评审要点3.4.1 初步设计评审要点a)核实初步设计依据的真实性和工程建设的边界条件;b)光伏电站系统效率按照不低于 82%进行设计。c)初步设计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和控股公司颁发的规程规范、标准的相关要求;d)初步设计文件包括总的部分、各专业部分、主要设备材料清册、工程 概算及附件等内容。e)总平面布置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专业间协调性。f)应充分表达设计意图,各专业重大设计原则应做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应认真开展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造价,并提出推荐意见;初步设计概算应准确 反映设计内容,满足控制基建投资的要求。g)初步设

4、计应推广使用公司系统内已成功应用的典型设计方案;对采用 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详细说明在技术上的优越性、经济上的 合理性和在工程中采用的可行性, 并说明在工程中所能发挥的实效和在施工运 行中需注意的事项。3.4.2 初步设计方案评审内容3.4.2.1 光伏电站场址选择 光伏电站场址选择,即光伏电站宏观选址,是指在缺少现场太阳能辐射资 源的条件下,从一个范围较大的地区,根据全国或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分布图、 当地的气象数据资料、地形地貌等情况,初步判断、选择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区 域,并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水平、能源结构、土地使用、交通运输、电网现 状、环境影响等因素,确定符合建设条件的光伏

5、电站地址。3.4.2.2 光伏电站工程太阳能资源评估 太阳能资源评估主要包括辐射量数据收集和验证、 辐射量数据处理和辐射资源评价等,核实与当地气象资料是否一致。3.4.2.3 光伏电站工程测量a)根据工程各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及场址区地形地貌条件,确定满足光 伏电站建设要求的测图比例尺及深度要求。 测量工作结束后,应组织验收和编 写测量报告。b)坐标系统应与工程所在地的土地、规划、水利、海洋等部门采用的坐 标系统一致。c)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工程所在地使用地方高程系统的, 应与国家高程点联测,计算出两个高程系统之间的换算关系。d )测量范围根据光伏电站场址条件确定。e)光伏电站工程

6、测量除满足本规定外,还应满足现行国家、行业测绘规 范中的有关标准和规定。3.4.2.4 光伏电站工程勘察a)光伏电站的工程勘察主要包含光伏电站阵列区、 输电线路、场内道路、 升压变电站和升压变电站的房屋建筑及构筑物(简称建筑物)等部分。每个部 分的勘察一般包括勘察原则、勘察技术要求和勘察成果等。b)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的原则确定 勘察方法和手段。C)各部分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 程勘察。工程勘察应按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 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 报告。d)光伏电

7、站的工程勘察除满足本规定外,尚应满足现行国家、地方、行 业的规程规范(标准)的要求。3.4.2.5 光伏阵列区土建设计包括道路工程、光伏支架基础、箱变基础、逆变器室、厂区围栏等。光伏 电站阵列区支架基础设计主要依据风荷载等因素提出支架基础设计、 检测等方 面的技术要求。a)道路工程1)光伏电站道路工程包括光伏电站进站道路、升压变电站道路、阵列区 道路的设计。进站道路范围为从已有交通网络 (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县、乡镇等级道路和市政道路)开始至光伏电站升压变电站大门之间道路。 升压变电站道路范围含升压站、综合楼、水泵房等升压变电站之间道路。阵列 区道路范围为各光伏方阵间消防和检修道

8、路。2)光伏电站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必须贯彻“安全、适用、节约、和谐” 的设计理念。应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结合经济、技术条件,积极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节约用地,重视环境保护,注意与光 伏电站总体(分多期)规划等协调。3)光伏电站道路工程中路基标准宜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2003 )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采用 15km/h。道路平曲线半径及通道 宽度应满足电站设备运输单位提出的最小指标要求, 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较 高的平曲线指标。道路纵坡可参照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 (交公路发 2004372 号)规定执行,对特别困难的路段,干线道路可以按照最

9、大纵坡不 大于12%、最大坡长不超过150m控制,支线道路可以按照最大纵坡不大于15%、 最大坡长不超过100m控制,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纵坡指标。4)对光伏电站工程进场道路应按照充分利用既有道路,连接宜短捷且方 便行车,避免与铁路线交叉。进场道路及升压变电站路主干道行车部分的道路 宽度宜采用4.0m6.0m,升压变电站次干道(环形道路)宽度宜采用 4.0m,阵 列区道路宽度宜采用 4.0m 。进场道路、升压变电站道路路面可采用混凝土路 面或沥青路面,阵列区道路路面采用砂石路面。5)当光伏电站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建设时,光伏电站道路工程特别是进场 道路和后期光伏电站衔接的场内道路应按照 “一

10、次设计、 满足规划的后期使用 要求”的原则做好总体设计,处理好前、后期工程的相互衔接。b)支架基础选型基础型式可分为混凝土基础及钢螺旋地桩两类。1)混凝土基础主要型式包括:预制管桩、独立基础(或锚杆桩) 、条形基 础、微孔灌注桩基础(或钢锚桩)等。独立基础及条基主要适用于拟建场地较 平整,不便于开挖;预制管桩适用于渔光互补、农光互补项目,微孔灌注桩适 用于大多数场地,但对地下水埋深较浅,易蹋孔的场地应慎用。此外此种基础 遇较硬岩石成孔困难,经济成本较高。2)钢管螺旋地桩适用于基础持力层较浅,土层开挖较易,地势平坦,机 械化施工程度高,工期快,但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场地土腐蚀性影响,光伏支架 基础选

11、型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气象条件、地震烈度、施工条件、材料供应、技术 经济指标等,进行全面综合考虑力求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施 工方便的基础型式。3)合理基础的埋深的确定,需要根据抗倾覆、抗拔、抗压、土层结构、 地下水位和冻土深度等各种因素综合确定,天然地基基础应设置在持力层上。c)箱变基础结构型式1)根据地下水位、冻土深度、地基承载力、交通情况等采用不同的布置 和结构型式。一般采用空箱结构,基础可为筏板或条形基础;地下水位较高时 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箱体结构。 检修人孔盖板一般采用成品铸铁盖板或花纹钢盖 板,基础顶出地面高度不小于 300mm 。2)箱变基础的设计要满足稳定、承载、变形的要

12、求。另外根据需要设踏 步、通风孔、爬梯,同时预留电缆穿线孔,基础周边应考虑检修通道或采取其 它有利于检修的措施。d)支架结构材料规定1)钢结构主要材质采用 Q235B 钢,并满足下列要求:钢材的屈服强度实 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0.85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 伸长率不应小于 20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2)钢结构连接用螺栓宜采用 8.8 级普通螺栓,普通螺栓应进行渗锌处理; 对组件与支架连接部位采用铝合金压块的部位其连接螺栓应采用 A2-70 不锈 钢螺栓;螺栓、螺母、垫圈等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3)光伏支架钢构件须进行表面处理,除锈方法和除锈等

13、级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8923-88 )的相关规定。4)除锈:钢构件可采用喷砂或喷丸的除锈方法, 若采用化学除锈方法时, 应选用具备除锈、磷化、钝化两个以上功能的处理液,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多功能钢铁表面处理液通用技术条件 (GB/12612-2005 )的规定。5)铝合金支架表面防腐处理采用阳极氧化处理措施,氧化膜级别为 AA15 级,阳极氧化膜的检测方法按铝合金建筑型材 (GB/T5237-2004 )的规定执 行。6)钢支架防腐采用热浸镀锌涂层,镀锌层厚度不应小于65 口m,热浸锌须满足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4、T13912-2002 )的相关要求。7)钢结构构件运输及运输吊装时要妥善绑扎,以防止构件的变形、损伤 及镀锌层的破损。8)钢结构安装工艺应满足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及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相关规定要求。e)升压变电站土建设计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图、道路、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给排水等方面。1)总平面布置应按最终规模进行规划设计,并宜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土地 宜采用一次性征用,统一规划,分期建设。2)道路设计主要包括道路范围、标准、路基标准和路面形式等方面,环 形道路一般为 6米宽,转弯半径为 9米,采用混凝土硬化路面。3)建筑

15、设计原则采用预制仓和木质别墅,并体现企业文化和风格,外观 形象和元素应符合新能源控股公司视觉识别系统管理手册 。总面积应根据 光伏电站的规模确定。4)光伏电站采暖优先采用电采暖。给排水设计应按照变电所规划容量统 一规划,分期建设。5)升压变电站的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 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输出条件,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主要考虑的 因素有:输出电压、光伏电站容量、各种功能确定、周围环境(进场道路、地 势高低、大门出口方向、送出线路的方向)等。6)设计内容一般包括总平面布置图、 预制式生活仓(包含控制室、办公、 宿舍等功能用房)、钢结构预制式电控楼(包含高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 SVG 室、二次设备间等)、附属建筑工程、设备基础、配电架构、电缆沟、污水处 理装置、进场道路、厂区路面及地面、围墙、围栏及大门、消防及上下水、采暖通风等。7)建构筑物的设计应做到统一规划、造型协调、整理性好、生产及生活 方便,同时结构的类型及材料品种应合理并简化,以利备料、加工、施工和运 行。f)电气设计1)光伏电站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包含:光伏电站接入系统的方式;集电 线路设计和升压变电所主接线方式; 光伏电站短路电流计算成果和主要电气设 备选择;光伏电站和升压站防雷保护和接地;电气设备布置及照明;光伏电站 接入系统继电保护、系统远动、系统通信设计;光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