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两首教学设1.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749712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古诗两首教学设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5古诗两首教学设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5古诗两首教学设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5古诗两首教学设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5古诗两首教学设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古诗两首教学设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古诗两首教学设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5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

2、?(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 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 (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 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3、。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 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

4、: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 站在_看到 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 :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 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 ,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 这首

5、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 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 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 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 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 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 者迷,旁

6、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四、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游山西村 1初读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 (1)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教师补充。 (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3|理解诗句的意思。不要笑农家腊酒浑浊,丰收之年,他们全以丰盛的菜肴招待留下来的客人。走过一座座青山,经过一条条溪水。突然看见柳色葱郁鲜花明媚,又是一座村庄。交流:第一二两句:写了淳朴的村民习俗。第三四句:写了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4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读一读

7、,并说说从中感悟到什么?读“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感悟:这两句诗写出了主人的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的欢乐气氛,为下面的出游写景抒情作游力的铺垫。(齐读诗句)诗人喝了酒,吃了肉又干什么去了?师:读出相应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师:喜欢这两句的站起来读一读。师:从这句诗,大家欣赏什么,从中悟出了什么?“疑”字用得好,一个“疑”字把山村四周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惑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又”字用得好,一个“又”字把乡村处处繁花似锦的春月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 生:朗读诗句。师:这第三四句诗之所以流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的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二、熟读成诵。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三、布置作业1、背诵古诗。 2、思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能结合实际举个例子吗?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北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观察的角度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观察的效果不同游山西村南宋 陆游腊酒浑 丰年 淳朴的乡风足鸡豚 留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深刻的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