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受伤能否认定工伤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73310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受伤能否认定工伤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受伤能否认定工伤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受伤能否认定工伤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受伤能否认定工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受伤能否认定工伤(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受伤能否认定工伤?一、问题的源起近阶段,先后有不同的咨询人咨询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的法律关系特别是实习 学生在实习单位受伤能否认定工伤的问题,其中,企业和学校这两种顾问单位迫 切需要通过合法的途径有效地规避或减轻自己的责任,学生及其家长、教师对这 个问题更是表现出强烈的关切。据了解,目前大量的实习学生在各种用工单位较 为长时间地“实习”,已经远远超出了“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的性质。出于便于 学生就业的考虑,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与实习单位通过各种各样的协议把学生 的实习与毕业后的就业联系起来,特别是大量的中等职业学校(或高等职业学院) 甚至把学制中的最后一年全部安排为“实习”,

2、学生在一年的时间里只有几天需要 回学校,其余时间均在实习单位“实习”。甚至还出现了学校与劳务派遣公司签“实 习协议”,劳务派遣公司再将实习学生派遣到实习单位“实习”的五花八门的新形 式。实习学生有“工作”之实,而徒具“实习”之名,从整体范围上讲,纠纷在所难 免。一旦出现纠纷,家长痛心疾首,学校、实习单位不堪其累,有时甚至教师也 受牵连。刚开始,我凭印象觉得实习学生与用人单位不是劳动关系,理所当然不能认定 工伤。通过深入学习,我发现这还真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二、重要相关法律规定及其变迁_劳动法(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对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 未做明确规定。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

3、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5年8月4 日)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 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按照现有的法律规定和一般法理,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不是劳动关系这应 该是毫无疑问的。实习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是基于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实习 协议,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是一种委托培训的合同关系,学生的实习只是培训的 一种形式而已,是学习阶段的延续,单位受学校的委托暂时对学生进行管理,实 习单位不向学生支付劳动报酬,而是由学校向学生支付一定的实习补贴。但是,在形式上,特别是长期全天在实习单位实习的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其他 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新职工

4、并无太大区别。同样存在发生事故伤害的 可能性。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第六一 条规定:“到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实习的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学生 发生伤亡事故的,可以参照本办法的有关待遇标准,由当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 给一次性待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向有关学校和企业收取保险费用。”2002年8月21日教育部发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9月1 日起施行。2003年4月27日公布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1月1日起施行。工伤保 险条例是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基础上制订的(后来废止企业 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理由就是“已被工伤保险条例代替”),而工伤 保

5、险条例对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的内容并未作相应 的规定。我们应当把这样的未做规定理解为工伤保险条例删除了企业职工 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的内容,删除的立法取向应该是不再支持原 来的处理方式: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事故伤害问题,应该不再参照工伤处 理。这样的立法取向是符合一般法理的:工伤保险基金没收取此类人员的保险费 用,理应不承担支付他们的工伤保险待遇的义务,也就不能再认定工伤。如果工伤保险条例施行的同时通过其附则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条例废 止,那么,上面的理解则是毫无问题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工伤保险条例 的施行并没有同时废止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2003年12

6、月28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5月1日起施行。该解释第七条规定:“对未成 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 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 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 偿责任。”2007年11月9日公布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废止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规章 的决定,同日起施行,该决定废止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1996 年10月1日起施行),废止理由是

7、“已被工伤保险条例代替”。三、焦点问题(一)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施行)至到2007年11月9日(企 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废止)这将近四年的期间内,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 行办法第六十一条的效力问题。在此期间,工伤保险条例、企业职工工 伤保险试行办法、同时有效,工伤保险条例、对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 办法第六一条规定的内容未作规定,更没有做出相抵触的规定,从法理上讲,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是有效的。当然,规定的是“可 以”,实际如何执行是另外一个问题。(二)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以后,实际上企业职工工伤保险 试行办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已不大可能被执行,2007年

8、11月9日(企业职 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废止)以后肯定不会被执行,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 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要不要区分学生是否为未成年 人?无论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释还是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学生(无论是否是未成年人)人身伤害 事故的归责均采用过错责任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 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之所以对未成年人加以强调,应当理解为学校对 未成年的学生负有较之已成年的学生更多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所以发生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后,推定学校存在更多的过错,进而应当承担更多比例的责任。 所以,应当理解为要区分学

9、生是否是成年人。(三)学生及其家长是应当先“找”学校还是先“找”实习单位?从现有法理上讲, 学生与学校因法律规定存在法律关系,学校与实习单位因协议存在法律关系,学 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没有法律关系,如果在实习单位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似乎 学生及其家长应当首先要求学校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责任,实习单位也有过错 的,学校可以向实习单位追偿。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 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 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 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的精神,学生及其家长应当先“找”实习单位承担与其过 错相适

10、应的责任,学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四)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不可以是劳动关系吗?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困难 归根结底源自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不是劳动关系。如果推动立法把一定条件 下的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界定为劳动关系,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 而解。而实现这种界定并没有太多的障碍:现行法律已经确立劳动关系的本质是 用工,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 动关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2005年5 月25日)第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 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

11、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 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公民只要年满16周岁,就享有法律上的劳动权,就应当具备了合法的劳动者 的主体资格。在实习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关系具备上述情形时,仍不被认为成 立劳动关系的所谓障碍是劳动者的“学生”身份,是与前些年农民工不用签劳动合 同、不用上保险同样的“身份”思维模式在作怪,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就业现实的发 展,“从身份到契约”运动的深入,理应通过立法确认一定条件下的实习学生与实 习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使名符其实、名正言顺。(二)2004年1月1日后2007年11月9日前发生伤害事故的,也可以尝试 寻求前述第(一)种途径解决。但更可行的是寻求下面第(三)种途径:(三)未成年学生,由监护人、学校、实习单位按照过错责任原则按比例承担 责任;成年学生,由本人、实习单位、学校按照过错责任原则按比例承担责任。五、建议(一)学校与实习单位通过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二)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家长及实习学生本人都应最大程度地尽到自己应 尽的义务,最大可能地避免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