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复合式路径.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729032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复合式路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复合式路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复合式路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复合式路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复合式路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复合式路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复合式路径.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复合式路径摘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认知、评价、运用媒介的必由之路。文章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特点,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从“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三个维度入手,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复合式路径,从而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媒介素养观念,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关键词:大学生;媒介素养;复合式路径新媒体的兴起,已然成为了当代大学生获取社会信息、叙述价值判断与内心情绪等的主渠道。高等院校学生作为新媒介的主要受众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更加突出,影响也更加深远。大学生承载着振兴祖国的重任、是中国特色

2、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人才资源,是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正确引导和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对大学生胜任国家与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有着深刻而现实的意义。一、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概述媒介素养起初由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提出,是指包含了研究个体的思辨、接受、融合及理性处理媒介信息的综合性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是现阶段高校对青年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培养大学生意识形态取向,形成正确价值共识的重要过程。首先,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相较,互动性和独立性更强,形式更为丰盛。高等教育体系包括对大学生的知识水平、文化涵养的显性培养,也应包含对独立意识、创新意识、自我意识等思想观念的隐性塑造。因此,多元化素养教育

3、应针对大学生的选择特点,遵循多样化的开展趋势,新媒介素养教育也是高等院校阶段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其次,媒介素养体现了大学生应用媒介信息的技能水平。新媒体时代信息交换呈现出更为鲜明的互动性,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态的有效叙述,比方,对情绪情感的叙述、对社会时政的关注、以及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的经验积累,从而到达了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水平的目的。因此,增强大学生媒介素养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最后,正确引导和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易于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树立更加坚决的共产主义信仰,有益于增强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和接受,进而在强调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促进和推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

4、素养的全面开展。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稳固和提升的时期,同样也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价值取向的定型阶段,一方面大学生的判断力和甄别能力尚浅,面对每日大量信息,认知和理解更加复杂易变;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活泼,对于媒介信息的感知和接受更为敏锐和高效。因此,新媒介对于提升高等院校教育质量与水平,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开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1.大学生学习生活与新媒介联系紧密。近些年来,高校大学生是深受网络时代影响的一代,他们从小熟悉互联网、虚拟技术、数字技术,善于运用新媒介叙述内心感受、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扩展社交范围,这已然成为了当

5、代大学生的生活常态。不管课堂内还是课堂外,“网瘾青年、“低头族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新型媒介上,刷微博、微信、玩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里寻找自身价值和归属感,大学生对校园现实生活越发的冷漠和疏离,精神世界与意识形态也越发的封闭和孤立。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在传统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之间的知识传授方式较为单一。在高等院校教学中运用新媒介,那么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喜爱和接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交流得以加强,比方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PPT课件进行授课,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也会随之增强,丰盛了课堂的环境体验,能够提高授课的质量。2.大学生价值观念易受媒介信息陶染。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促进了获取各类信息的便捷

6、性和广泛性。大学生作为新媒介的主要受众,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大学生的自律能力、判别认知能力较弱,不足对负面信息的思考和分析,因此,更容易受到低俗、虚假、功利、暴力等负面舆论导向的浸染。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大学生接受和学习最前沿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比拟深入地思考问题,他们渴望了解外界,特别是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对国家、社会事件的关注度与参与度非常高。比方,“抵抗日货事件、“萨德事件、“日本留学生江歌案等事件,大学生热议和参与的程度也远远地高于其他群体。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也同样是道德的传播者。通过教师言传身教进行的正面积极的引导,加之校园环境的

7、相对纯净,不良社会风尚干扰相对较少,大学生更容易加强和改良共产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媒介作为传授知识和道德的新型载体,能够更加高效地促进大学生对这些思想观念深入地理解、接受、融合。3.大学生技能体验需要新媒介的传播。新媒体时代赋予了每位参与者自由发表言论的时机,大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在网络平台、微博微信倾诉自己的真实想法,积极、主动地建立以自我为中心的交流环境。虽然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自由发挥,但是大学生区分能力、思考能力较差,他们的言论具有盲从、激进、极端的不稳定性,甚至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施暴者。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新媒介实现电子阅读、视频授课、搜索引擎等,不仅克服了

8、传统的单向灌输性授课的缺陷,也使大学生获得知识的形式、渠道更加丰盛。在双向互动的新媒介应用中,大学生可以自由叙述看法和观点,零星的、碎片化、不够全面的知识体系经过新媒介的强化,得到有效稳固。而且,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充沛深入思考,自身的个性和特征得到了很好的彰显,使信息的传播更具有效性。三、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复合式路径的构建新媒介的快速开展,要求高等院校必须针对大学生的个体特点,从多层面、多维度的思路入手,构建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路径。1.“为何教:社会价值观与个体意识形态相统一。大学生意识形态主要是通过教育逐步形成的。全球信息化带来了海量信息和虚拟世界,大学生的媒

9、介素养受到了挑战,特别是在各类思潮的催生下,大学生的个人品德和价值取向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日益明显。高等院校往往对大学生的根底知识和技能培训倾注较多,而对其所需的媒介素养培养那么相对滞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内容,目的就是为了构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根底,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媒介素养的教育价值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二是个体的。社会的价值就在于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个人在于开展良性的意识形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实现全面开展。新媒介是融合两者的有效载体,这是因为,纯正的理论传授空洞、干燥,只有深入大学生的心灵,向内求善才能作为一

10、种文化积淀内化到自身的意识形态当中。对此,高校可以多利用校园公众号、微博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文化传播载体,提升大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媒介素养。也可以发挥新媒介的互动功能,比方,举办相关主题的讲座、答辩赛、社团活动、校报等;激励和发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制作成视频等发布在校园网络平台上;征集大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的文字和图片等,这些活动既丰盛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可以在整个高校范围内营造出良性、健康的文化生态环境,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带动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稳步提升。2.“教什么:新媒介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辩证统一。媒介素养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媒介强大

11、的工具性使大学生获取信息变得更加快捷,但也使大学生更易受到媒介传播的消极、负面思潮的影响,追求物质功利、低俗享乐。另一方面,受到校园的纯净性和高等教育的熏陶,大学生对人生理想、社会责任感的强烈的追求和渴望。因此,丰盛和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只有加强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发明与时俱进的精神文化,使大学生更好地反思和了解媒介的工具性,对低俗化、庸俗化、功利化信息及产品予以抵抗,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在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各类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如果高等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仅作为理论教育的话,则在教

12、学过程中,将不可防止地强制传授这些理论。因此,教育过程中需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介绍,评析非主流社会思潮,让大学生辨明其合理与偏颇之处,防止将理论简单化、庸俗化,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价值性,而非只强调理论性,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具有说服力,真正地融入到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自觉地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规范和行动指南,实现媒介素养的提升,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追求。3.“如何教:大学生媒介素养他教与自教协调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只依靠学校和教师的培养是不够的,素养的提升更多的是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科学的媒介技能、理性的媒介意识、合法的媒介传播,这些都是大学生在使用媒介过程需要自我教育和自

13、我管理的,在“他教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注重大学生树立相关的法律意识和准那么标准。大学生对媒介传播的法律意识比拟淡薄,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一时贪图口舌之快,叙述了过激、暴力等言论而不自知,对于在传播过程中所需承当的责任不足法律意识。因此,树立大学生法律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标准,大学生只有正确地运用自身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才能真正地支配和使用媒介,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高等教育已经使大学生具备了运用和掌握媒介的根本技能和技巧。而在新媒体时代,只有良性的媒介意识和习惯是保障大学生能在媒介时代去伪存真、理性科学地评估和处理媒介信息,而不至于迷失在虚拟世界之中,这就是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自教过程。要实现大学生

14、媒介素养的自我教育,就是要提升大学生能够正确地利用媒介丰盛自身的能力,更好地参与到现实社会实践中,从而更有效地展示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四、结论现阶段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和重点,主要是对媒介传播的负面影响的思考和抵抗,全面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增强大学生精神层面的免疫力与生命力,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最终归宿。随着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越来越多的重视,局部综合性大学已经开办了媒介素养教育的专项科目,培养和塑造专业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师队伍,带着大学生更加客观、理性的认识媒介、评价媒介、运用媒介。此外,我国公众媒介环境的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标准的相继出台,目的就是为大学生提供更加

15、优质的媒介资源,加强和引导大学生正确、科学的参与到媒介交流和传播过程中,真正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全面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参考文献:【1】郭子凡,李锦芳,陆蕴珊.90后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与研究.学周刊,200812:5-8【2】陈华巍,王贵新,刘国军.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论析.思想教育研究,20083:82-86【3】杨克平,徐柏才.试论媒介素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机融合.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66-68【4】朱彬娴.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塑策略.中国播送电视学刊,200810:74-76【5】张志刚.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4:48-50【6】荣建华.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