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723174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枫桥夜泊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诵读诗歌,能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2能在诵读过程中抓住诗眼及意象,进一步领会诗人感情,从而形成个性的情感体验。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抓住古诗意象,通过吟诵理解诗意,领会诗情。理解是人是如何表现“愁”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我们从“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看到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从“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体会到元稹对秋菊的独爱之情。江南秋夜,桥畔孤舟,常年的羁旅生涯,使诗人张继对水乡静谧幽美的景色有着更深的感受,顿时绵绵诗意流注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今天我们

2、一起来欣赏。2.读,读出语感。先听老师范读,给学生一个初体验。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音、注释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听录音跟读,检查自己诵读时在字音上是否正确。因为已学的菊花也都是七言绝句,学生已做过划分七言绝句节奏的练习,所以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然后请个别学生诵读,大家评议节奏划分是否正确。3.诵,诵出情感。回归文本,请学生认真诵读全诗,找到诗人看到的和听到的。(诗人看到的有“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听到的有“乌啼”、“钟声”。)播放课件(图片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听到的有“乌啼”、“钟声”。)让学生根据图画采用个别读、分组读、男女对读等

3、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诗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诗人换位边读边思考:看到这些画面,听到这些声音,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心情如何?逐步把学生融入到诗歌感情里。请学生找出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字,在学生找到“愁”字后,我顺势介绍“愁”就是本诗的诗眼,并板书“愁”,提问:“诗人为什么愁?”进而把学生带入背景的学习中:枫桥在苏州,距离诗人的家乡湖北襄阳千里之外。此时,诗人不是一个怡然自乐的游客,而是一个科举考试的失败者。夜深了,诗人独自一人,他的心情便化成了诗中的“愁”。接着让学生继续诵读,从读中去体会诗人的忧愁。4.吟,吟出美感。教师先示范吟唱,顺势激发学生吟诗的兴趣。再同桌合作,一人吟诗,一人画诗,把诗中的意象在画中展现出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乐自然融合。学生在吟诗中感受古诗的格律美,在想象作画中深入理解诗意,感受诗情,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愁”,5.品,品出好感。一边播放“钟声”,一边提示:寂寥中飘来阵阵夜半钟声,浑厚深沉,悠扬不息,正是这姑苏城外的古刹钟声,给枫桥夜景注入了历史的内涵,隽永含蓄,耐人寻味,使诗的意境得以升华。远离家乡的惆怅,科举落榜的失意下,张继写下了这首枫桥夜泊,这首诗,让张继名垂千古,让苏州名扬天下,让枫桥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寒山寺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张继 未眠难眠不眠 乡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