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714691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蒲河九年制学校 黄运黎摘要:新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排,注重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其中阅读篇章的设置,既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应有的乐趣,更为学生搭建了学习语言知识的平台,让学生在阅读中总结提炼知识。关键词:培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阅读技巧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为其打好语音、语调基础,最终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按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应该达到二级的目标要求。在二级目标中,读的要求有: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段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

2、读所学故事或小短文。那就是说,小学生也应该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能够轻松、独立的阅读相当于该年级水平的读物。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然而现行的小学英语并无明确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对于阅读教学如何开展,有什么策略需要掌握,还有必要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小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困难 1.缺乏足够的词汇量 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是造成阅读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学生知识面窄,常因不了解背景知识而无法顺利阅读。词汇的扩充是阅读理解的主要组成部分。词汇量的大小预示着阅读能力的高低。由于小学生词汇量小,虽然读了,

3、但不能理解其内容,往往使小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恐惧心理,造成心理紧张,而越紧张就越难读懂。 2.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小学生年纪小,阅读经验不足。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如:不会抓文章关键句,不会找关键词,不懂得词义猜测,当面对文章里的一些新单词,就显得缺乏信心,变得害怕阅读。不懂得通过上下文联系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意思等。有效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那些在阅读流畅性、阅读能力差以及理解力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 3.阅读习惯不好由于缺少系统的阅读指导和训练,学生形成了种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如机械地阅读,用手指点着单词。由于缺乏速度和技巧的训练,很多学生对模糊语义的容忍度较小,见到生词就有畏难情绪,阅读效率

4、较低。用新的角度来看,英语阅读是非常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它可以分为感知和理解两个阶段。阅读过程,由于学生水平上的个体差异,阅读的效率也有所不同。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授予合适她们的阅读策略。 二、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英语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怎么学习英语,而不是简单的教学生英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阅读策略”的定义,阅读策略,是指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材料特点、阅读目标等因素,所选用的调控阅读行为及程序的(恰当)方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我们应首先教会学生阅读的策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计划地设计阅读过程中的各项辅助活动,通过

5、活动向学生展示有关的阅读策略,让学生操练并掌握这些策略。1.阅读前:a.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说话小学pep人教版教材中,出现有大量的课文插图,它们是一种潜在的文化背景知识,也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概括,是一篇文章主题意义的直观表现。因此,观察课文插图,展开想象,进行看图说话,能很快帮助学生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搞懂语篇中所蕴涵着的主要意思。b.师生问答,了解背景知识,主题质疑有些阅读课文中没有插图或课文插图不能很好地体现出课文的重、难点,那么就需要以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free talk ,巧妙地将背景知识传输给学生,再围绕主题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质疑解答的过程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通过简单的问答去唤

6、起学生已有积累的知识与生活经验,那么课文中的理解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c.巧猜词,排除阅读障碍。“猜”类活动主要特点是学生与所猜的内容存在一定的信息差,利用这种活动方式,导入并学习重、难点词汇,深受学生的喜爱。要求学生利用上下文的含义、句子的语境或句法结构来猜测词义。2阅读中a.激发思维,活学教材课内英语阅读教学是以教材为渠道,是一个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但不能死用教材,照本宣科,把课文教死了,应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b.读活课文阅读与训练是无法分割的。优化组合各种方式的训练,往往能有效地指导多层次、多角度的阅

7、读,从而读活课文,逐步培养其阅读策略。导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激发学生的思维,去和藏在文中的答案“捉迷藏”,既帮助了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快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产生的正确答案又能使学生增强阅读的自信心,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精读:强烈的目标意识是阅读成功的关键。为此,阅读任务的设计必不可缺。精读课文是一节课中最关键环节,不仅要读通课文,还要读懂课文;不仅要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还要对语言、句式、篇章结构进行系统的学习。而以任务促读,正好符合了精读的要求,能使学生的阅读思维更加活跃,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活读:在精读课文后,为检查学

8、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可小组进行以表演+朗读的方式,再次深入课文。有些阅读篇章,可通过表演来直观表现课文的内容,把课文读活,提高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c.保证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很多情况下是暗示)。试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吗?学生能获得多少“顿悟”和思维的闪光呢?可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匆忙寻找只言片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是走进了繁琐而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中去了。为了改变这种

9、状况,教师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如3阅读后这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检验学生是否把所学的知识连贯了起来,融会于了一体。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采用听、说、写的方式来对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行反馈。a.听说检测听是理解吸收信息的过程,说是通过口头语言表达的思想和信息。让学生在阅读短文后,听一听这些问题,然后回答,能充分发展学生听力理解的水平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并对文本内容有整体的把握。也可以通过“根据听到的内容对句子进行排序、选择、判断、连线

10、”等检测方式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所阅读的内容,或根据内容自编对话,开展对话练习,甚至是情景表演。这些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b.书写检测写是将自己的思想转变成语言符号的过程。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不仅仅停留在口头,把答案写下来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语法规范训练。也可以通过要求学生根据所阅读的范文仿写短文的方式。我采用了“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阅读教学策略,侧重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读写的相关话题及内容、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提示写作的相关形式。只有这样,学生的写才能水到渠成。总的来说,好的阅读策略会促使学生对阅读文本不在惧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关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课中不断的引导与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