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叛逆行为.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711342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对待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叛逆行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对待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叛逆行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对待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叛逆行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对待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叛逆行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对待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叛逆行为.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对待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叛逆行为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高年级学生不听话甚至与老师对立的情绪的现象。这种逆反心理可以说是当前高年级学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高年级学生自暴自弃、冷漠、多疑、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荒废学业,甚至有的还走上犯罪的道路。如何应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叛逆行为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一 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1、高年级是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的重要阶段,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时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这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想寻求父母

2、与老师是指导,而不是替自己作决定,而且越来越倾向于自己作重要的决定。他们渴望独立,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希望能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束缚;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作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情倾向于批判态度。但是,对于许多做父母的来说,在他们面前孩子永远是孩子,所以,他们因此可能在有意无意当中忽视了对孩子的应有的尊重,而当他们我们的孩子感到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自我表现欲望受到妨碍时,就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并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2.高年级多数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他们不迷信、不盲

3、从,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实践意识。但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孩子时,为了让孩子不走弯路,常用自己的所得经验阻击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受好奇心的驱使,听不进大人们忠告,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样,孩子不听劝告的逆反心理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3.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也是造成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因素。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用自己的心灵、思想、知识和行为品德去影响,去培养具有各种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的极其复杂、艰苦细致的劳动过程。教师必须用真诚的爱去架起通向知识的、理想的、心灵的桥梁。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部分教师的教

4、育指导思想偏离,存在着应付差事的想法,不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使得课堂上死气沉沉,呆板乏味,学习意志较差的学生就会产生反感的情绪。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分数的高低,急功近利,对一点小错揪着不放,不尊重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以法官的角度去审视每一个“不入眼的学生”,或体罚,或当众侮辱,或白眼相加,使学生对教育相背离并反其道而行。二. 消除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怎样克服和消除高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和教育好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用尊重和理解去打开学生的心扉。1. 尊重学生的人格,真心爱护学生教师的职

5、责是教书育人。教书固然重要,但育人更为重要。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高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对某个问题如何处理?”学生与教师的隔阂往往是因为互不理解造成的,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做到“心理换位”,就能理解学生,就能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一颗理解学生的心,就能体会学生的苦恼,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需要。教师只有与学生同乐、同忧、同悲,学生才会感到教师是“自己人”,乐意与其亲近,乐意听从教导,这样教育效果就会倍增。一般来说,师生之间思想上的反差越大越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

6、思想相斥”,“你的调儿越高,我越不理你那套”是学生们常有的心理。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再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相应的要求,减少反差,以提高教育效果。2.学会倾听,有效消除“意障” 所谓“意障”就是意义障碍的简称。比如,某生因家庭父母亲不和,早饭没人煮,早上第一节课连续迟到几次,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你怎么回事?为什么老是迟到!罚扫地三天。”该生不服,逆反心理于是产生,干脆来一个破罐子一摔到底,地板一天没扫,迟到天天依旧。在这件事上,师生之间就存在着“意义障碍”。如果这位教师能换一种做法,课后找这位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倾听这位学生的心理话,问明原因,讲清道理,并

7、及时和家长联系沟通,就会取得不同的教育效果。一般情况下,“意障”产生的土壤是偏见、成见、误解或观点立场的分歧,例如,教师认为同学间应该坦率地提出缺点错误,而许多学生却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是“不义气”,是“出卖朋友”;当教师要求某生帮助同学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时,这个学生必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从学习、生活、内心的需求等方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对方的意见,才能有的放失,得心应手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疏导工作,才能清除“意障”,缩短心理沟通的距离。但是,值得提醒的是在“意障”尚未消除之前,教师最好不要操之过急,以免激化学生的逆反心理。3.注意教育方法,把握教育

8、时机 要消除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个别高年级学生要采取耐心说服的方式,采用谈话、谈心的方法,尽量减少严厉批评的次数。谈话、谈心也尽量不在办公室,找个僻静之处,师生坐下来谈心交换思想,这样,既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又能消除师生间的敌对心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可根据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暗示、点拨、侧击、提醒、警示、谈心、批评,可以从暗示开始,效果不佳,再逐步升级,当学生意识到了就适可而止。对个别高年级学生的缺点,教师要用辨证的观点来看,任何人都有缺点,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个别学生只不过是缺点多了些。任何人都有优点,没有优点的人也是不存在的,

9、个别同学的优点只不过是有待于我们去发现而已。所以,老师对个别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应该胸怀宽阔的去包容,时间一长,这些学生就懂得老师的良苦用心了。包容只是对学生缺点和小错误而言,而对学生的较严重的错误,必须批评教育,这是教师的职责。批评教育中要包含宽容,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决不能“没完没了”。学生认识到错误了,就要适可而止。宽容之心体现着老师的涵养和肚量。对学生的教育,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切记不可火上浇油。当学生正处在情绪激动时,教师要先稳定学生的情绪。学生发火并有攻击性语言时,教师可先退一步。“冷处理”“软着陆”是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最佳方式。这也是我在研究过程中体会最深的。另外,教师在与学生谈心解决思想问题的时候,要认真观察,选择学生心情最好的时侯,这样才容易切入主题,学生才能欣然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也有自己的天地和自我的生活空间,要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去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自制力。他们好比一部机器,不等于出了故障就是所有的部件都有问题。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分析,有的放矢,循循善诱,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了解学生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要因人而异,不论是家访、交谈,还是观察测验,都可以达到了解学生的意愿,从而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