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71078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114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教学设计.doc(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设计选徐州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创新实践”项目组 编著2020年8月25日目录前言1第一单元4第二单元12第三单元31第四单元38第五单元56第六单元65第七单元72第八单元103前 言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江苏省教育厅的规定,徐州市自2020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使用部编新教材语文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新课标运用新教材实施新课程。为了贯彻执行国家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支持下,徐州市教育局成立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创新实践”项目。该项目重点研究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一年来项目组在

2、新课程核心教材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这本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设计选就是成果之一。本册教学设计选旨在帮助执教高一的教师尽快熟悉新教材,在教学中有一个抓手,起到一个辅助作用。本册教学设计选是在项目组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统一设计思路的情况下,项目组成员分头编写的。教学设计以单元为单位,注重体现任务群的设计思路,注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注意运用“深度学习”的指导思想,注意运用“学讲方式”进行教学;紧扣新教材,强调情境教学的设计,注意引领课外延伸。由于水平所限,本册教学设计选肯定存在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在使用过中批评指正。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孙峰臣2020.8.25*第一单元教学设

3、计徐州市第三中学 徐崇伟单元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文言文,需要多诵读,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和语法知识,逐步形成文言语感。如文言中一些常见的实词,义项较多,可用卡片记录下来,总结梳理不同义项及相关例句。并根据学习情况随时增补新的内容。仿照示例,为本单元的一些义项较多的实词制作卡片2.思维发展与提升: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高峰,影响深远,值得我们深入理解。阅读诸子的著作要把握他们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从中吸取思想养分。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相关课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阅读史传文,要关注文章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4.文化传承与理解: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

4、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课时安排: 4课时第1-2课时 一、课时学习目标:1. 积累一些词语和语法知识,如文言中一些常见的实词,文化常识等2. 体会相关课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3. 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二、任务(一)单元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492章,1270

5、0字。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2.孟子孟子思想 :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3“王道”和“霸道”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

6、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4.庄子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其主要作品为庄子。庄子今存33篇,书中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观厌世的虚无思想。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鲁迅先生赞誉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散文对后世影响很深。5.左传左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

7、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6、春秋三传尚书和春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这是

8、中国古代有记载的(甲骨文)最早的两部书。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现仅存左丘明编写的左传。春秋和左传是编年体史书。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榖)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只藉三传研读春秋。7.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全书包

9、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记载了历代帝王诸侯和人臣的言行事迹与时代兴亡礼法制度。 孔子表示“吾与点也”,孟子提倡“保民而王”,庄子重视“依乎天理”。把握这样一些观点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深人理解相关文章,也能帮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这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找出并分析文中的重要观点,进而深入理解全文。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与同学讨论 三、任务二:重点字词(一)、通假字1、鼓瑟希(稀)2、莫春者(暮)3、唯求则非邦也与(欤)(二)、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1、百姓之不见

10、保 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明以(之)教我5、及(之)陷于罪6、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 之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 之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 何4、牛何之(牛之何) 之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 之6、舆薪之不见 舆薪 见7、何以异 以何8、未之有也 之 (三)词类活用(1)良庖岁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2)族庖月更刀:名词作状语,每月。(3)以无厚入有间:形容词作名词,很薄的刀刃。(四)、古今异义1范增说项羽曰 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2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

11、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逃走;今义,离开某处前往某处4秦时与臣游 游:古义,交往;今以,游玩5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寻常的变故;今义,副词,很7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五)翻译句子(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译文:我所爱好的是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技术了。(2)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译文:既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3)良庖岁

12、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译文: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一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用刀砍断骨头。(4)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译文: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容易使刀刃钝折),尚且不曾拿刀去尝试,更何况大骨呢!第3-4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 阅读诸子的著作要把握他们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从中吸取思想养分。 2. 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二、任务(三)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和齐恒晋文之事都展现了儒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阅读这两篇文章,结合文章写

13、作时的社会现实,思考这些理想的意义,理解儒家治理国家的主张,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四、任务(四)阅读史传作品,了解了史实之后,还要进行深人思考。甚至对史书的记载提出质疑。本单元所选的两篇史传中就有不少值得探究的问题,例如:烛之武游说成功,除了辞令巧妙外,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鸿门宴中是谁真正主导了事件的走向?司马迁对鸿门宴的记述有没有不合常理的地方?细读课文,探究上述问题(也可自己设计问题),写出自己的看法。五、任务(五)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在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从以下两个话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

14、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话题1: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话题2:经典寓言的寓意往往是多重的。有人认为“随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你怎么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六、任务(六)文章体现的儒家思想: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本文通过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2. 齐桓晋文之事: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3.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