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710470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23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地扶贫、搬迁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易地扶贫、搬迁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易地扶贫、搬迁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易地扶贫、搬迁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易地扶贫、搬迁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易地扶贫、搬迁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地扶贫、搬迁房建施工组织设计.docx(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一、编制目的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我单位对本工程的投标文件之一,它体现了我单位对本工程施工的总体构思和部署,是一部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方面进行程序化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并为业主选择施工承包商提供参考。若我单位有幸中标承建本工程,我们将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原则,严格遵循有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在图纸会审之后,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部工程作业计划,形成完整的工程技术文件,用以指导工程施工,确保本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目标的顺利实现。二、编制依据国家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与质量检查验收标准、安全技术规范及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1、施工质量方面主要执行标准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2、(GB 50352-200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CB/T50353-20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 50189-2014)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13)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2001年修订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42-2002)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

3、验收规范(GB50210-2002)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1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中南地区通用建筑标准设计建筑配件图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35-2011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14)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年版)等相关规范。2、安全管理方面主要执行标准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建设

4、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200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工具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199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设

5、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程(GB50194-93)建筑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JB5144-200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施工升降机(GB/T10054-2005)等相关规范。三、编制内容我单位经过认真研究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后,了解设计意图,并通过勘察现场,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实施目标,拟定编制技术文件分别阐述编制说明、主要施工方法、拟投入的主要物质计划、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计划、劳动力安排计划、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等内容。四、项目概况1、工程名称: 栗树湾村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2、建设地点:

6、栗树湾村四组小冲垭3、建设内容:栗树湾村建设住房1150平方米,住房18户(其中A户型5户,B户型5户,C户型3户,D户型3户,E户型2户)。4、招标范围:土建及安装(详见图纸及工程量清单)5、计划工期:60日历天6、质量目标:合格第二章、主要施工方法一、施工测量本工程配备一个施工测量小组,由三名测量人员组成,配备一台全站仪(NTS-960)、一台激光铅垂仪(JC300)、一台经纬仪(ET-02)、一台水准仪(DS3)及其它测量工具,负责工程施工期间的施工测量工作。一、平面控制(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总平面确定现场的定位桩及水准点高程,经复核无误后按照定为坐标确定建筑物的位置,首先确定主轴

7、线,将建筑物的主轴线延伸外放至基坑四周,设置轴线桩,建立建筑物轴线控制网,并将控制桩经技术部门及建设单位复核确定后,用C20混凝土做可靠保护,并用红漆做出明显标志,长期保存。(2)主轴线确定后,按主轴线用钢尺分测出其它轴线,在测量定位过程中,尽量使施工中有较多的控制点,以便相互校核。二、高程传递0.000以上标高的测量,应将水准点标高测定在建筑边柱上,然后用钢尺在标高引测位置竖直向上传递。为消除水准点量测时的累计误差,每层标高不应分段量测位置,应由底层基准点向上整尺通长累计测量,由于钢尺长度达不到高度要求时,可在楼层中间设置中间水准点,再由此点向上继续进行标高测量和传递。全高高程误差控制在10

8、mm。三、为保证测量精度,应注意以下几点(1)轴线的延长控制点要准确,标志明显。(2)以ET-02级经纬仪进行投测。(3)仪器应进行严格的校验、校正。(4)测量尽量选在早晨、傍晚、阴天、无风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四、沉降观测方案1、技术依据与技术要求(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IGJ/T8-2007)(2)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0)(3)高程控制的起算点根据甲方提供的测量成果,在建筑外围布设控制点,并由始至终使用这一高程系统进行沉降观测。(4)每6个月对控制系统进行一次联测,精确满足闭合差1mmK(K为公里数)的要求。2、观测准备与观测要求(1)观测点的埋设1)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

9、规程(IGJ/T8-97)及设计部门提供的平面图,在建筑物正负零以上0-150毫米处,预计在建筑物四个角落和建筑物中部各埋设1个沉降点。2)监测点设在立尺方便及通视条件好的部位,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电气开关等有碍观测的障碍物。3)在被监测建筑物现场外围(最少50米以外)埋石,或在建筑年代教长、稳固的建筑物上埋设水准控制点3个作为观测基点。埋点24小时后方可进行观测。(2)测点的观测1)首先对控制点、沉降点观测两个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2)在观测时段内如出现异常变化,要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数。3)在沉降速率达到小于每天百分之一毫米时方可停止观测。4)观测过程中如发现沉降点由于施工造成的丢失、松动和

10、障碍使观测无法进行时,应及时予以妥善解决,使观测得以继续进行。(3)观测的方法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观测。水准路线为闭合环,WILD/N3型精密水准仪配合钢尺,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的读数方法。(4)主体封顶荷载满负荷后采用白日观测方式观测。3、提供报告的内容及形式(1)正常情况每月每层或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提供一份沉降数据,观测结束后提供最终成果报告。(2)报告内容包括各观测点的沉降成果表、沉降观测汇总表、沉降过程线图、布点图及其他特殊要求的报表。(3)发现异常情况(如不均匀沉降等)及时通知有关方采取有效措施。(4)最后沉降监测报告有关上报的曲线图应用彩色打印。二、基础工程本工程采用柱下独立

11、基础。一、基础的施工顺序基础开挖基坑整修基础承台基础梁柱回填土。并挖“先运后进”浇筑顺序。二、土方开挖及边护:根据本工程特点,本工程土方采用挖掘机进行机械大开挖,机械开挖至垫层标高以上300mm后,采用人工挖至设计标高。土方开挖前,先放好基础边线和土方开挖线,并将其引到基坑以外不会被破话的地方,开挖时注意底局部预留200厚土层,待验槽后浇筑垫层时挖除以防止因基底长时间暴露而受扰动。开挖基坑时如发现土层和地质报告不符或发现不良地基,如暗沟、暗升、暗塘、墓穴及人防施等,应立即通知建设单位地质勘查部门、设计院等有关部门人员到现场研究解决。土方开挖时,施工测量人员严格控制标高,严禁超挖。土方工程采用大

12、开挖,自然放坡,放坡系数1:0.33,雨水或地表水经排水汇集于集水井内,再用潜水泵排出坑外。本工程选用明沟与集水井排水,在开挖基坑四周设排水沟,在四角和中间设6个集水井,用水泵抽水。排水沟深始终保持比挖地面低0.5m,集水井应比排水沟低0.551.0m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保持水流畅通。三、钢筋制作与安装:1、学习、熟悉施工图纸和指定的图集,明了构造柱、圈梁、节点处的钢筋构造及各部做法,确定合理分段与搭接位置和安装次序。2、钢筋应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不同型号、钢号、规格均要进行复试合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方可使用。3、级钢(直径6至12M盘圆钢)经冷拉后长度伸长2至一般小冷

13、拉,钢筋不得有裂纹、起皮生锈、表面无损失、无污染,发现有颗粒现状不得使用。按施工图计算精确下料单,根据钢材定尺长度统筹下料,加强中间尺寸复查做到物尽其用。4、所下的各种不同型号、规格不同尺寸数量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要求,按绑扎次序,分别是堆放挂上标识牌,绑扎前腰清扫模板内杂物和砌墙的落地砂浆灰,模板上弹好水平标高线。5、绑扎基础柱钢筋时,箍筋的接头应交错分布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可间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基础柱与梁的交接处上下各加密区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进行绑扎。6、绑扎基础梁,在模板支好后绑扎,按箍筋间距在模板一侧划好线放

14、箍筋后穿入受力钢筋。绑扎时箍筋应受力钢筋垂直,并沿受力钢筋方向相互错开。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并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级钢筋的弯曲直径不宜小于4d,箍筋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小于2.5d,弯后的平均长度不小于10d,并做135弯勾。在钢筋绑扎好后应垫水泥垫块,数量为8块/M。7、在钢筋加工时不得乱锯乱放,使用前须将钢筋上的油污、泥土和浮锈清理干净。绑扎结束后应保持钢筋清洁。8、钢筋绑扎的允许偏差受力钢筋的间距: 10mm钢筋弯起点位置: 20mm箍筋、横向钢筋的间距 20mm保护层厚度: 柱、梁5mm四、模板施工1、模板及其支架必须以下规定: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

15、和相互位置的准确。2)、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交砼的自重和测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3)、构造简单、拆装方便,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砼的浇筑和养护等要求。4)、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5)、木模与支撑系统应选不易变形、质轻、韧性好的材料不得使用腐蚀、脆性和受潮易变性的木材。2、基础柱模板安装基础柱模板由侧模、柱箍组成,安装前应先将基础柱内及钢筋上的杂物清理干净,先安装侧模再安装柱箍将其固定,为了保证柱膜的稳定,柱膜之间要用水平撑、剪力撑等互相拉结固定。3、基础梁模板的安装a根据柱弹出的轴线,梁位置和水平线安装柱头模板。b当跨度大雨或等于4m时,按全跨长度的19003900起拱复核检查梁模尺寸。c支顶之间应设水平拉杆和剪力撑,其竖向间距不大于1.0m,梁测立杆间距不大于1200mm,梁底小横杆间距不大于500mm。4、模板拆除1)、承重模板在砼强度能够保证其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