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说课稿(第二课时).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709267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假如》说课稿(第二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假如》说课稿(第二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假如》说课稿(第二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假如》说课稿(第二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假如》说课稿(第二课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假如说课稿(第二课时) 二(2)任文君教材简析:假如是一首以复沓的结构形式、充满想像力的笔触谱写的儿童诗,诗歌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教学设计:我要说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基调。同是一本书,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同是一篇假如,教者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在确定这篇课文后,我们教研组成员独立对文本进行了研读和备课。我们的教案中呈现了了两种教学基调,一种是痛苦压抑的,一种是快乐幸福的,完全相反的两种思路。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我们重新对文本进行审视、分析,发现理解的落点不同才出现了这种反差。如果,我们把教学的突破口

2、落在不幸和痛苦上,如小树的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小鸟的苦苦等待,饿得哭泣,西西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飞燕,帮助学生理解和拓展时候,我们就置身于这些不幸中,使课堂基调显得阴冷、压抑。如果我们把落点放在用神笔画的太阳、谷粒、一双好腿上,抓住“不会、再也不会,“而是”等转折词上,神笔带来的快乐就浮现出来,使课堂气氛变得快乐而幸福。假如是以爱为主题的,在爱心的照耀下,各种苦难转化成幸福和满足,文本体现的应该是一种明亮向上、开阔昂扬的色彩,而这种色彩也正是我们要赋予孩子的,所以,我们以“快乐、明亮的”的情感线来组织和贯穿教学。第二个关键词:语文味。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应考虑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

3、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的发展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说得通俗点,就是要有语文味,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今天呈现的这堂课,我们就是希望体现这个理念的。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解读第三自然段。本堂课打破第一小节入手的常规,而是从第三小节切入教学。这是我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设计的。一二两节的小树和小鸟虽然学生也能从字面上体会到它们的不幸,但他们毕竟是动物和植物,孩子们要走入它们的内心没有丰富的想像力和敏感的心就难以办到。第三节不幸的西西就不同了,西西这样的孩子或许就是学生的亲人,或许就是学生的朋友,或许就是学生的邻居,学生更容易从自身的自由和快乐体会到没有

4、好腿的西西行动的困难以及内心的各种矛盾冲突。这个小节,我们设计了两个重点,一个是读。读又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读出西西的不快乐。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一个小节,从字里行间读出他不快乐的原因。然后选择重点句来精读: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飞燕和小树。从这句话中让学生深入地朗读,读出西西伤心、失望、羡慕、绝望等多种复杂的心情。随后,去掉“只”字再读,在比较中品味“只”字所蕴藏的含义,在精读中培养孩子的语感。第二层次,读出西西的快乐来。老师指导学生抓住“再也不会,而是”这两个至关重要的词来朗读,使这一小节的情感落在“爱会快乐”的主题上来。第二个重点,是说。在体会西西的快乐时,有一个说的练习设计:有了一双好

5、腿,西西再也不会( ),望着( )。而是( )。这个练习设计是有梯度的,由文本引头然后走出文本,走入学生的想像中西西的生活空间。这个拓展思维的说的练习,目的在于丰富神笔的威力,因为诗歌的每小节前面几句是基本相同的,不同的是后半部分,即神笔所带来的威力。而这里的写法是苦难反写成快乐。通过这个说的练习,可以强化苦难反写的格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有了这样的说的练习之后,就为后面以原文的格式仿写一段话解决了难点,使写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当然,读和说,在其他的几个环节也相贯穿,我不一一例举了。第三个关键词:思想性。假如和其他的一些诗歌比较,和金子美铃的诗比较,语言没有那么灵动,意境也没有那么含蓄秀美,更

6、多的是说教式的语言,直白无弯的主题呈现。很容易上成空洞直白的思品课。这堂课也走过这样的弯路。经过多次的研讨,三次的试教,最后我们增强了语文味,也保留了一部分的思想性。12月份的小学语文教师上有一篇文章中,我看到这样的话,语文课程的编制是反映国家的视角的。假如这篇文章,从国家的视角来看,就是要培养孩子爱动物、爱植物、爱人类,爱和平,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假如”虽然只是一种假设,一种还没有实现的愿望,但往往是实际行动的前奏。因此,我们不仅仅要让孩子有这种关爱、帮助的美好愿望,更要引导孩子去落实到行动中。因此,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到生活中寻找出真正马良的神笔,让孩子们意识到这假如是能变成现实的,只要有爱心,世界就能更美好。在这个过程中,像思品课一样担负起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社会的责任感。 基于以上的这些研究,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与能力:1、复习巩固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积累语言。3、按原文的格式仿写一段话。过程与方法:激发兴趣、自主学习、探究;入情入境引导孩子学会领悟、学会朗读、学会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本的学习,让孩子懂得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用真情获得真情,用关爱赢得关爱!做懂得爱、会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