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规模最大的战斗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70596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江战役规模最大的战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湘江战役规模最大的战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湘江战役规模最大的战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湘江战役规模最大的战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湘江战役规模最大的战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江战役规模最大的战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江战役规模最大的战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江战役规模最大的战斗脚山铺阻击战2011-02-20 20:01:08|分类:历史故事|标签:湘军湘江战役红一军团|举报|字号大中小订 阅脚山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著名的三大阻击战之一,是湘江战役中双方投入兵力最 多的一场战斗。在国民党方面,是第1路追剿司令刘建绪指挥的湘军部队,包括16师(章亮基)、62师 (陶广)、63师(陈光中)和第19师(李觉)之一部(一个旅)、4个补充团、3个保安团。紧随湘军后面的,还有薛岳的5个师,也已推进到黄沙河。蒋介石派驻衡阳的飞行大队,也 随时可以飞来助战,配合湘军的地面进攻。当时湘军的编制,每个师一万至一万二千人,湘 军刘建绪部的总兵达到六七万人。在红军方面

2、,是林彪的红一军团。红一军团共三个师,即红一师、红二师、红十五师(少 共国际师),据1934年10月8日红军花名册统计,红一军团共19880人。不过,经过前三道 封锁线的不断减员,湘江战役时,红一军团的人数已经没有这么多。在脚山(觉山)铺战斗 的第一天,红一军团便投入了红二师和红一师的一个团,共四个团。第二天便投入了红一、 红二师的全部六个团,由于未投入战斗红十五师(少共国际师)战斗力比较弱,可以说红一 军团的主力全部投入了脚山战场。1934年11月27日,湘军刘建绪部进占全州,并在城外布置了警戒线。红一军团二 师五团从全州县视塘乡的屏山渡渡过湘江后,奉命抢占全州县城,但比湘军晚到六个小时,

3、只好占领位于全州南面16公里处的鲁板桥、脚山铺(又名觉山)一线,构筑防御工事。全 州至兴安间有四个渡口,从北到南分别屏山渡、大坪渡、凤凰嘴、界首。北面的屏山渡离全 州县城仅10公里,由于红一军团的阻击阵地位于全州以南16公里,所以屏山渡已经落入湘 军手中,红军可以渡江的渡口只剩下大坪渡、凤凰嘴、界首。同日,红二师六团由大坪涉渡湘江到达二美滩。红二师四团占领兴安县城以北15 公里的界首,随即将占领的阵地移交三军团四师,紧急赶往北面30公里外的脚山铺增援红 五团。红一师第二团从全州凤凰乡大坪渡口渡过湘江。至仃29日战斗打响时,红二师三个团和红一师二团,共四个团已经全部进入脚山 铺阻击阵地。脚山铺是

4、是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桂(林)黄(沙河)公路边, 北距全州16公里,南距军委纵队渡河的界首渡口约30公里。村子周围有几座小山,被南北 走向的桂黄公路分在东西两侧,与桂黄公路相交,成十字形。这几座山从东到西分别是:黄 帝岭、尖峰岭、冲天凤凰岭、美女梳头岭、米花山、怀中抱子山。黄帝岭、尖峰岭在公路东 侧,冲天凤凰岭、美女梳头岭、米花山、怀中抱子山在公路西侧。其中又以黄帝岭和怀中抱 子山最高,都在南端,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北来的敌人呈仰攻状,而红军居高临下。根据这 样的地形地势,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和参谋长左权决定在脚山铺构筑两道阻击线,北侧 一列山岭为第一道阻击线,南侧一列山岭为第

5、二道阻击线。两道阻击线相辅相成,构成一个 整体,形成一个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林彪把军团部设在距脚山铺不远的山头上,指挥所是 用木板临时搭建的,从这里看到整个战场。但是,脚山铺阵地有一个缺点,就是正面太宽,所需兵力太多。本来全州县城附近的盘 石脚易守难攻,用少量兵力便可守住,但因红一军行动稍慢而未能抢占,只能在脚山铺构筑 阻击阵地。面对湘军的兵力优势,林彪深感兵力不足,他决定先将红二师的兵力重点部署在 桂黄公路两侧。红六团扼守公路西侧的美女梳头岭,红五团扼守公路东侧的先锋岭,红四团 扼守公路正面和公路的两侧,红二团做预备队。为防止湘军迂回,林彪又紧急电令红一师增 援脚山(觉山),准备待一师(缺一

6、个团)赶到,将其全部部署在公路西侧美女梳头岭一带。当时,红十五师离脚山更近,林彪却调红一师,而不是红十五师增援脚山,可能是考虑 到十五师战斗力相对较弱的缘故。林彪给红十五师的任务是在湘江东岸向北警戒全州之敌, 防止其从湘江东岸南下。27日,湘军没有进攻。28日,湘军仍然没有进攻。29日晨,湘军开始由全州南下,进攻脚山(觉山)。湘军于29日开始进攻是有原因的。一天之前,也就是28日时晨,桂军开始对新圩的红 五师阻击阵地发起进攻。同日,蒋介石致电何键、白崇禧电:“据恢先(刘建绪)感戌参 机电,匪先头已于宥、感两日,在勾牌山及山头与上米头一带渡河。迭电固守河流,阻匪窜 渡,何以全州沿至咸水之线并无守

7、兵,任匪从容渡河,殊为失策。窜渡以后,又不闻我追堵 各队有何处置,仍谓集结部队,待机截剿。匪已渡河,尚不当机立断痛予夹击,不知所待何 机?可为浩叹。为今之计,惟有一面对渡河之匪,速照恢先、健生(白崇禧)所商夹击办法, 痛予歼除;一面仍击匪半渡,务使后续股匪不得渡河,并照芝樵(何键)预定之计划,速以 大军压迫。匪不可测,以迟滞匪之行动,使我追军得以追击及兜剿。总之,窜匪一部漏网, 已为失策,亡羊补牢,仍期各军之努力,歼匪主力于漓水以东,四关以西地区也。前颁湘水 以西地区剿匪计划,已有一部之匪西窜,并望即按计划次第实行,勿任长驱西或北窜为要。”很多人说这个电报是斥责白崇禧的,其实不然。这个电报是命

8、令湘桂两军夹击红军的, 如果说斥责,也是对湘桂两军各打五十大板,并非专门针对桂军。说得准确点是对湘军打六 十大板,对桂军打四十大板。比如,“迭电固守河流,阻匪窜渡,何以全州沿至咸水之线并 无守兵,任匪从容渡河,殊为失策”一句,讲的是全州至咸水(位于全州与兴安间)间无兵 把守,而不讲兴安至咸水间无兵把守。当时,湘军在全州,桂军在兴安,全州至咸水的防守 责任自然是归湘军而非桂军。有人硬说这句话是责备桂军南撤导致湘江空虚,纯粹是胡扯, 因为桂军南撤是6天之前的事了,而且桂军南撤是经过蒋介石批准的,蒋介石当时还命令湘 军南下接防,而湘军迟迟没有南下,后来好不容易南下了,却又到了全州便止步不前(湘军 比

9、红五团早六个小时到全州),而且一连两天待在全州,按兵不动。相比之下,桂军主力要 从恭城、平乐北调,路途遥远,未能及时到位,还勉强说和过去。或许,这也是老蒋讲全州 至咸水间无兵把守,而不讲兴安至咸水间无兵把守的原因。受到了蒋介石的斥责,又看到桂军已经在新圩发起进攻,湘军终于行动了。29日晨,湘军以16 (章亮基)、19 (李觉)师为前锋,以62 (陶广)、63 (陈光 中)师为预备队,向红一军团的脚山阵地压了过来。国民党军一开始便出动了十几架飞机,三架一组,对红二师阵地进行扫射轰炸,然后以 密集的炮火进行炮击。炮击一停,湘军步兵便以密集的队形发起了冲锋,冲到山脚下,向山 上仰攻,一群一群地往山上

10、爬。红四团政委杨成武回忆说:“(敌人)黑糊糊的一片,像蚂蚁似的,直朝山坡上拥来, 而我们,整个阵地还是一座沉默的大山。我们的弹药非常缺乏,缴来的尖头子弹,全部集中 给机枪使用,步枪则尽量使用自己的土造子弹。为了节省弹药,战前规定了各种枪的射击距 离。不管敌人怎样吼叫,我们还是沉着地等待着。”当湘军进入红军的射击距离时,红军指挥员一声令下,所有火力同时向湘军开火。“敌 人像被风暴摧折的高梁杆似的,纷纷倒地。但是打退了一批,一批又冲上来;再打退一批, 又一批冲上来。从远距离射击到近距离射击,从射击到拼刺,烟尘滚滚,刀光闪闪,一片喊 杀之声撼天动地。我们的短兵火力虽然猛烈,可是还不能压倒数量占绝对优

11、势的敌人,他们 轮番冲锋,不给我们空隙,整整地激战了一天。敌人死亡无数,我们也减员很大。”29日湘军组织了数次进攻,也未能攻占红军的一个山头。快要天黑时,湘军组织了 当天的最后一次攻击。红军先将湘军放近,然后用手榴弹给予猛击,再从两翼发起反冲击, 将其彻底赶出防区。进攻之敌担心遭到红军夜袭,便撤回到鲁班(板)桥以北。红军在清理战场时抓获了一些俘虏,从审问中得知,湘军当天在正面投入的兵力至少在 5个团以上,后续部队正沿桂黄公路开来。中央军薛岳部也在湘军后面跟进,可以随时支援 湘军。30日晨,红一师师长李聚奎、政委赖传珠(上将)率领该师的另外两个团从湘桂边 境赶到脚山。林彪将李聚奎带来的第一、三团

12、部署在公路西侧左翼米花山一线,其中杨得志 (上将)的第一团作预备队,第三团与先到达的第二团进行前沿阻击。红一师不顾疲劳,马 上进入阵地,投入激烈战斗。红一师到达觉山之时,北面的湘军也进一步作了调整,在原来的进攻部队的基础上再投 入一个多师的兵力,以突破脚山防线,南下封锁湘江渡口,实现蒋介石和何键“半渡而击” 的计划。天一亮,湘军的进攻便开始了,人数比第一天更多,火力比起第一天更加猛烈。红军的 工事被炮火摧毁,各团的指挥所被迫不断地转移,但各部队仍凭险死守,相机反击。几次冲 锋之后,湘军判断出红军兵力不足,遂改变战术,一面继续对红军正面阵地进行轮番攻击, 一面以大部队迂回至红军阵地侧翼,将红军的

13、战线拉长,以便寻找薄弱环节予以突破。湘军这一招很快奏效,红军前沿阵地的几个小山头相继失守,成为湘军向几个主峰发起 攻击的桥头堡。打到下午,左翼红一师米花山阵地失守。湘军占领米花山后,将更多的后续 部队投入战斗,以米花山为跳板,向美女梳头岭以东各山头发起连续攻击。为避免被包围和 减少损失,红一师放弃美女梳头岭,向二师驻守的怀中抱子岭靠拢。林彪军和聂荣臻也只好 将军团部转移到右侧红二师阵地的皇帝岭上。米花山、美女梳头岭的失守后,湘军又集中兵力重点进攻红二师五团防守的右翼阵地尖 峰岭。尖锋岭是红五团的突出位置,上面只有团政委易荡平带着两个连的战士进行防守。在 湘军的优势兵力轮番进攻下,红五团渐渐不支

14、。为了保存力量,红五团被迫放弃第一、第二 道工事,退守山顶上的最后一道工事。湘军调整部署,从三面向尖峰岭阵地进攻。战斗最后, 固守尖峰岭的红五团两个连伤亡殆尽,团政委易荡平身负重伤,因不愿当俘虏而开枪自杀。 红五团只有少量人员突围而出。尖峰岭陷落后,湘军随即猛攻陷于孤立的红四团阵地。当时,红四团奉命布防于桂黄公 路两侧,三营在左,由参谋长李英华指挥;二营在右,由政委杨成武率领;一营则由团长耿 飚带领,摆在觉山铺中心公路转弯处迎面的山坡上,形成一个凹形的防御阵地。一股湘军不 顾部署在左右两侧的二营、三营,直接冲到到了位于阵地中间的一营阵地。红四团团长耿飚 在回忆录中写道:“尖峰岭失守,我们处于三

15、面包围之中。敌人直接从我侧翼的公路上,以宽大正面 展开突击。我团一营与敌人撕杀成一团,本来正在阵地中间的团指挥所,成了前沿。七八个 敌兵利用一道土坎做掩体,直接窜到了指挥所前面,我组织团部人员猛甩手榴弹,打退一批 又钻出一批。警卫员杨力(少将)一边用身体护住我,一边向敌人射击,连声叫我快走。我 大喊一声:拿马刀来! 率领他们扑过去格斗。收拾完这股敌人(约一个排)后,我的全 身完全成了血浆,血腥味使我不停地干呕。”耿飚青少年时曾跟父亲习武数年,体格健壮, 身手不凡,但当时正患虐疾,身体虚弱,在这种情况下仍亲自参加战斗,可见战斗之激烈。正在右侧阵地指挥作战的四团政委杨成武见一营渐渐不支,便组织二营

16、赶去支援。 不料,杨成武在穿越公路时,被一颗子弹打中右腿膝下,血流不止,倒在公路上。通信排的 一个战士想去救政委,也中弹负伤。幸好此时碰到了五团五连指导员陈坊仁。陈坊仁带着几 个战士从东边尖峰岭上撤下来,见此情形,便指挥几战士拼死阻击正在进攻的湘军,掩护躺 在公路上的杨成武。红四团二营副营长兼六连连长黄霖也带了一个班赶来,用火力压制敌人, 并派出3名战士抢救杨成武。第一个战士跨上公路后中弹倒下,第二个上来后又被击伤。杨 成武挥手让战士们不要再过来,并忍着伤痛向路边爬去。黄霖冒着枪林弹雨冲到杨成武身边, 抓住他的一只胳膊,把他拖出了公路,交给了他的警卫员白玉林和团部书记匡汉谋。白玉林和匡汉谋一右一左夹住杨成武往阵地后面拖。他们碰到了红五团的两个担架兵, 但担架兵因他们是四团的人而拒绝抬杨成武。白玉林威胁说,如果不抬就把他们枪毙,担架 兵才勉强将杨成武抬到安全地点。后来,18岁的脚山铺村民王寅修和稍小一点的唐功文用 一块门板将杨成武抬回村里。王寅修的父亲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