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案.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70552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房宫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阿房宫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阿房宫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阿房宫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阿房宫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房宫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房宫赋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房宫赋教案一、教学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二、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

2、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同学们知道杜牧的多少作品呢?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拔(选其中的几首)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

3、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知。赠别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三、背景介绍与解题: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

4、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以楚辞为滥觞,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盛行于六朝。关于其特点,刘勰文心雕龙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特征,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铺采摛文”指赋的形式特征,即注重铺叙,辞藻华美,浓墨重彩。另外,赋把散文的章法与诗歌的韵律结合在一起,句式长短错落,声韵和谐,多用排比和对偶。既适合铺陈事理,又保存了诗意。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阶段。骚赋,指楚辞体的作品,体制未定,是诗向赋的过渡,如屈原的离骚;汉赋也称古赋,篇幅较长,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多采用主客问答形式,韵散夹杂,喜用典故难

5、字,被视为赋体正宗,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骈赋又称俳赋,是东汉抒情小赋在六朝的变体,多为四六言,讲究平仄押韵骈偶用典,辞藻绮丽,体格渐卑,如江淹的恨赋别赋;律赋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诗体赋,题目、字数、韵式、平仄都有严格限制;文赋是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散文化的赋体,不刻意追求对偶、声律、辞采、典故,句式参差错落,押韵比较自由,通篇贯穿着散文气息,重视清新流畅,苏轼的赤壁赋是文赋的典型作品。四、讲解第一段。(一)补充解释1 六王毕,四海一 一:数词作动词,统一。2 骊山北构而西折 而:表顺接的连词。北、西:名词作状语。走:达。3 各抱地势 抱:适合,随着。4 盘盘焉 焉

6、:的样子。5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量词,座,所。6 复道行空 行空:横跨半空。7 不知西东 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8 歌台暖响 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9 而气候不齐 而:然而。气候:天气(风雨晴雪),指情况。齐:相同。(二)鉴赏语言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教师设问:开头四句读后,很有特色,同学们可以从五方面来欣赏?(表达方式、音韵、句子内在关系、内涵、气势、用词)教师评点:12个字极俭省地交代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和巨大的耗资。四个短句是叙事,但叙事中有褒贬,笔里有春秋,正所谓春秋笔法。“毕”与“一”,“兀”与“出”押韵,平仄的变化造成语流起伏跌宕,韵脚的变化显示出语言节

7、奏。两两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为此后的许多文字埋下根子,内涵十分丰富:从“六王毕”到“四海一”,历史漫长,作者只用了六个字,语言高度概括。从“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到“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到“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从“毕”到“一”,横扫百年时空,可谓力扛千钧。“六王”为什么会“毕”?“四海”为什么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兀”字很醒目,给人视觉上的强烈冲击,触目惊心。“兀”“出”两个字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用的木料一定很多,暗示阿房宫的规模是多么宏大,秦始皇是多么骄奢;可以想见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运送巨大木料的艰难;可以想见“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建造中榨取了多少人

8、民的血汗,葬送了多少人民的生命。更深一层来想,“六王”既以“不爱其人”而覆亡,秦始皇又将自己的淫乐建筑在人民的苦难之上,那么从六王的已“毕”,不是可以预见秦的将“毕”?正是这些信息量大的句子的排列,让人感到开头四句起势雄健,气势恢弘。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教师设问:这两句写了阿房宫赋的什么特点?“覆压”二字能不能改为“连绵”?教师明确:规模广大,高耸于天。不能。“连绵”只是表现阿房宫的绵长,不能给人阿房宫规模广大的印象,而且“覆压”二字有力度,是“连绵”的轻柔所不具备的。3、“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教师设问:这两句用什么来写阿房宫?用的是什么手法?“走”字好

9、在哪里?“溶溶”课本底下注释是“水流缓慢的样子”,从作者用意来看,这样解释你满意吗?教师明确:以山写宫,以水写宫,衬托手法。“走”字化静为动。“溶溶”可以理解为“水盛的样子”,这样可以衬托阿房宫的庞大。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教师设问:“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写出了楼阁的什么?不用“尺”而用“步”,这有什么不同?体会“腰”“牙”“啄”“抱”“心”“角”这些词语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是什么?教师明确:(1)“步”字是用身体部位来测量,给人宫中漫步、身临其境之感。这些词语都是用写人或动物的词语来写阿房宫,将阿房宫写

10、活了。(2)用了比拟的写法,非常形象;运用骈句,句式整齐;还用了四个表示动物官器的名词,腰、牙、心、角,用这种器官比拟建筑物杂然交错的样子,形象、新颖。(今天“钩心斗角”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用“形象的事物”比喻“内心的活动”,不是也很形象、很生动吗?)(3)叠词、比喻、夸张,写出了阿房宫规模的宏大。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覆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教师设问:这几句写桥和复道,笔法和写楼阁有异,你感到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桥和复道有什么作用?教师明确:这里用反诘句来表现比喻内容,故作疑问,仿佛真的看到了“龙”“虹”一样,形象地描绘出阿房宫里桥梁和复道的奇丽壮观,衬托出宫宇

11、之宏伟、楼阁之高大。6、“歌台暖晌,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教师设问:前两句描写什么?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给人什么感受?如何理解“气候不齐”?这几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教师明确:“暖”“冷”以触觉写听觉、视觉,是为通感;“台”与“殿”互相补意,是为互文;让人觉得阿房宫是处处轻歌曼舞。一宫之间,天气阴晴冷暖不同,足见阿房宫的广大,也暗示宫女悲喜不同的生活境遇。在结构上为下文写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7、“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名家(霍松林)评点:不直说美人众多,却用明星、绿云、渭涨、雾横比喻“妆镜”

12、“晓鬟”“弃脂”“焚椒”,间接地从侧面写出美人之多,其手法已很高明。但还不止此。通过形象而又贴切的比喻,既写了美人,又写了阿房宫。下临渭水,高插青霄的楼阁,像蜂房似的布满空际的窗户,以及当窗晓妆的美人,都历历如见。而写美人,又正是为了写秦始皇。第一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倒置式的暗喻。“明星荧荧”是比喻句的喻体,“开妆镜也”是本体。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与上一句的表达方式相仿。第三句说丢弃脂水竟使渭流涨腻,用的是夸张手法,极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写焚烧椒

13、兰竟至烟斜雾横也是夸张,效用同第三句一样。四句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加之新鲜的比喻,巧妙的夸张,读来使人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开镜、梳鬟、弃脂水、焚椒兰这些生活细节形象地写出了宫中美女之多,宫室之广。写宫室,是承接上文;写美女,则是开启下文。所以,作者紧接着便是写美女望幸。这一层都是写美人,但是从美人的生活遭际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淫无度。(句子连用了六个“也”,前面五个“也”是表判断,而最后一个“也”更多的是强调。前面五个句子并列关系更为紧密,而最后一个句子要相对疏离一些,所以大家读的时候,最后“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车远远地来了,宫女心中就充满了希望,“要到我这里来了”

14、,车又慢慢地远走了,心中的失望随着车声的远去而增强。皇帝看不见了,车声听不到了)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略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表现了宫中宝物的多。“韩魏之经营”的“经营”是什么意思,都是指金玉珠宝等物。这三个句子虽然从修辞来讲,不能算是互文。比如说“朝歌夜弦”就是典型的互文,你不能说早上就唱歌,晚上就弹乐器,应该是早晚唱歌弹乐器,这叫互文,互文不“合而见义”,就不能“解其义”。但是像这一种排列的句子,可以互相参照,是一种反复,同时又回避词语单调简单的重复。所以“经营”、“精英”,都是六国费劲心思从其他国家争抢、抢夺来的宝物。(又是从文意的把

15、握中领起对重点词语的解释。先问“哪些词语中寻得启发和门径”,这是提示解词要根据上下文的句式结构。古诗文的词语解释,这是一种规律性的方法。学生把“经营”放到“收藏,精英”句中后,老师点拨了互文和反复的不同,这个知识点补充得精确、必要。特别是对这三个词的解释,考虑到“经营”“收藏”的本义。看来,老师不要怕讲,只要讲得精当、讲得必要。)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教师设问:这两句如何理解?体会这种语言结构。教师明确:这种语言结构特点是二句全为名词排列,留下空间让人揣摩它们之间的关系。9、“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教师设问:这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请体会这种语言结构的好处。教师明确:对比。这不是一般的对比,而是两句各自向极端方向推进,一方极力往小里说,一方极力往大处讲,以此形成极大的反差,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10、“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教师设问:这里采用铺排的手法,多方联想,比喻奇特,想想看,这种比喻奇特在哪里?教师明确:本文写作对象是阿房宫,目的是揭示强秦灭亡的原因不爱其民,但又不能强行撇开阿房宫而抽象议论,这就必须在阿房宫和人民之间找到形象的联系,所以它把阿房宫的“柱”“椽”“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