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考点综合总结(第一部分).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705178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学考点综合总结(第一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行政管理学考点综合总结(第一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行政管理学考点综合总结(第一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行政管理学考点综合总结(第一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行政管理学考点综合总结(第一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学考点综合总结(第一部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学考点综合总结(第一部分).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政管理学考点综合总结一、公共管理学的对象、内容、和特点; 1、什么是行政? 广义上,把国家机关和非国家机关,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乃至私人组织中的计划、决策、协调、 人事、后勤庶务等管理活动,称为行政; 狭义上,认为行政是政府机关执行的任务和进行的活动。2、政治与行政; 政治与行政是政府的两种功能。政治与政策或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 从马克思的观点上看,政治与行政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 两者密切相关,又互相区别。 3、管理与行政; 管理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出现的一种活动。 行政管理是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管理活动。行政管理学研究的

2、对象、内容和方法;一、 研究对象: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权力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包括:1、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即行政机关。在我国,行政管理主体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 行政管理的客体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3、 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4、 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纷繁复杂、变化多端,往往令人难以捉摸。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从管理主体、客体、管理原则和根本任务等方面表现其矛盾的特殊性,这是行政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相互区别的重要根据。行政管理学是综合性的学科。二、 主要内容: 行政管理学是

3、由行政管理的基本范畴和原理所构成的逻辑体系。这些基本的范畴和原理随行政管理的发展而不断的补充和丰富;其内在的联系也随着行政管理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为人们所揭示。因此,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变化发展的,并不断深化和扩展,其理论体系也随之不断变化和日趋完善。主要包括:1、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科学。2、 行政管理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3、 行政管理是由主体发动作用于客体的有序管理。4、 行政管理是一个管理公共事务、提高公共服务的活动过程。5、 行政管理过程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必须获得必不可少的保障。6、 行政管理要有效地为经济基础和国家政权服务,其本身必须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7、 行政改革

4、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各种改革模式相继出现。8、 现代高科技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使现代行政管理在高效率和低成本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推行电子政务已经成为现代行政管理学着重研究的内容。三、 特点: 行政管理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独立性和科学性的综合性学科。四、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服从于学科性质和学科目的,并随着学科内容和研究目的的变化而变化。1、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2、 调查研究法。3、 案例分析法。4、 历史研究法。5、 比较研究法。6、 定量分析法。二、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国家的兴起(产生):行政管理学诞生于美国。美国的学者和改革家对此作

5、出了重要贡献。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研究,1900年,古德诺出版政治与行政以及1926年怀特出版的行政学导论,对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作了论述,使行政管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重要学科。(一) 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的阶段传统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期间为1900年以后);人性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为1930年以后);系统权变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为1960年以后)。(二) 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产生的条件:行政管理学于19世纪末萌芽到20实际初诞生于美国,是有历史必然性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就政府行政活动的变化而言,主要有:1、政府职能由政治统治扩大到

6、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由消极放任“守夜人”变成积极干预社会生活的“行政国家”。2、行政职能加强和行政活动范围的扩大,使行政机构迅速增加,行政人员队伍日益壮大;而“功绩制”的实施和“政治中立”原则的确立,更促使行政成为“非政治化”的管理领域。3、行政机构臃肿所造成的庞大的财政开支和效率极低的官僚作风,妨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上述客观条件,推动了行政管理学产生在当时的美国。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威尔逊等人则是顺应这一时代需要并进行了理论创造的著名代表。同时,学科发展也为行政管理学能获得长足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二、西方行政管理学的

7、发展趋势: 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各国的发展演变有如下情形:由政治与行政分离的研究,到政治与行政配合的研究;由静态的研究到动态的研究;由以事为中心的研究到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由法规的研究到行为的研究;由机械的效率观到社会的效率观;由单科的研究到科际的研究等。发展趋势表现为:1、 研究领域的拓宽和加深;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更结合实际;3、 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和交流;三、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重建和发展 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但在当时的年代,未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也未造成学科研究的强势;虽是新生学科,但发育不全,步履维艰。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和学科建

8、设认识上的偏颇,行政管理学的有关专业和课程被取消,该学科的研究和传播也随之中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和行政改革的迫切性日益鲜明地摆在人们的面前,也因此推动了人们对行政管理学的重新认识。198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召开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由政府主持的第一个研究行政管理学的会议“行政科学研讨会”。会议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开展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科学体系的任务及发展中国行政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次讨论会的成功,标志着行政管理学在我国的重建,并成为它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三、公共管理的环境一

9、、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 1、行政环境的含义: 行政环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要素或条件的总称。内部环境是指行政系统界线之内的、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或条件的总称。 2、行政环境的构成: (1)自然环境:在行政系统界线之外、未经人工制作存在的事物。 (2)社会环境:在行政系统界线之外、直接影响行政系统活动并决定其兴衰存亡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 3、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 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依赖。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需要而产生,又能动地选择与塑造

10、外部环境。同时,外部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又有宏观与微观之分。(一)行政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依赖这是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互依性的首要表现,包括:(1)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而产生; (2)外部环境的需要制约着行政系统及其价值观、目标、规模、结构与行为方式; (3)行政系统的物质要素人、财、物,非物质要素信息,都要从外部环境输入。 故行政系统只有不断地通过与其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只有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才能生存和其功能作用并反作用于外部环境,服务于社会。(二)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选择与塑造 这是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互依性的又一表现,包括:(1) 行政系统作为开放的系统,必然要从外部环境

11、中接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投入。但不可以接受所有的投入,而必须有所选择,只纳入自身所能接受的部分。(2) 行政系统不仅选择外部环境,更要设法改善、控制外部环境。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改善,使之优化;行政系统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控制,使其按照行政系统的希望与要求发展。这种对外部环境影响的程度,取决于行政系统功能发挥的程度。总之,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外部环境创造了行政系统,而行政系统又反过来改变了外部环境。(三)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影响行政系统的外部环境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环境是指广泛影响整个行政系统的环境。微观环境是指影响个别行政系统的特定环境。二、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1、

12、经济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经济生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领域。经济环境是行政系统外部环 境中最基本的方面,是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深层环境。(一) 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的发展状况对行政系统的影响(1)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行政系统的存亡和性质 在本质上,正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行政系统的产生、发 展与消亡。同时,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后者又决定行政系统的阶级性。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行政系统阶级性质发展变化的最后根源。(2)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制约行政系统的功能发挥和部门设置 行政系统作为国家对社会的管理组织,其管理对象和内容不是 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

13、化的。因而,行政系统功能的发挥和部门设置收到生产力发展状况制约。(3)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提供了行政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 行政系统总是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基础之上开展活动的。物质条件是否充裕,尤其是技术装备是否精良,直接关系到行政系统管理效率的高低。而物质条件和技术装备的发展与特定时期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此外,行政系统的运转需要一定的财力基础。而行政经费能否得到保障,则直接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二)人开口的发展状况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发展战略和人口管理功能(1) 首先,人口的发展状况制约着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现,人口过多或过少都直接影响着一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 其次,人口的多

14、少也直接决定着行政系统的人口管理政策和部门设置。(3) 最后,人口的多少还影响行政系统的编制多少及改革的难易。 2、生产关系与具体的经济体制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一)基本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行政系统的性质和变化 行政系统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是政治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其性质与变化,有经济基础的性质与变化决定。(二)具体的经济体制影响着行政系统的功能配置和运行模式 它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规定着资源配置方式。历史上,资源配置按照习惯、市场或计划方式进行,相应地出现了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三种模式。 自然经济体制是建立在小生产基础上,经济活动基本由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单独决策或组织,产品主要不是为了交换,而是满足自身需要。这就导致了当时行政系统的政治功能、社会治安功能较为突出,而经济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微弱,负责经济、社会事务的部分少而小;行使功能的手段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管理。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经济资源主要通过市场进行配置。但市场也有失灵之处,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进行弥补。这种干预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权仅限于宏观调控,对微观经济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等,则不加干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