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采蒲台的苇.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698657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采蒲台的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案采蒲台的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案采蒲台的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案采蒲台的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采蒲台的苇.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蒲台的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新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句的含着的意思。2、受白洋淀人民奋勇抗敌的气概,宁死不屈的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感受白洋淀人民奋勇抗敌的气概,宁死不屈的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理解过渡句的意思及其过渡作用;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3、认识作家孙犁,初步体会其借物赞人的写法。难点:体会文章借物赞人的写法。三、教学过程:一、揭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出示课题,思考,从题目看,课文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出示图片)板书:2那么这篇课文写的是这些内容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

2、文。板书:人3小结:是的,课文表面上写的是苇,实际上是为了写苇区的人民宁死不屈的抗敌精神。板书:苇人二、齐读课文,了解大意。1、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通读顺。2、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课题是“采蒲台的苇”,课文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采蒲台的人?三、学习课文:(一)老师介绍写作背景,介绍作者是。简单了解采蒲台的苇。(师:老师收集到了孙犁爷爷写这篇文章时的背景材料,有兴趣看吗?)孙犁和采蒲台的苇孙犁爷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小说清新、流畅,短篇小说白洋淀被人们广为称颂。1947年春天,孙犁在冀中安平地区采访,他遥望着白洋淀漫开的芦苇,感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蕴藏在其中。白洋

3、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交错,足有两三干条,就像迷宫一样。白洋淀地势低下,云雾很低,风声很急,淀水清得发黑,芦苇万顷,俯仰吐穗。它们生长得很快,狠狠往上钻,像一支支箭,直刺云霄。他想,这样大好的河山,怎容得日本鬼子玷污她?在这里,苇就像充满灵性的人,人则像是有思想感情的苇。孙犁搜集了不少在采蒲台发生的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让孙犁感到白洋淀人民在战斗中越来越坚定了,越来越成熟了。于是,他挥笔写下了采蒲台的苇等一系列文章。1、出示,自由读,指读。读了这篇文章,你对“采蒲台的苇”有什么新的了解?2、过渡:同学们说苇就是人,人就是苇,那么到底是怎样的“采蒲台的人”呢?(二)学生

4、自学,并同桌或小组讨论。1、提出研读要求:自读“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后面的内容,并联系课文前半部分,划出引起你思考的句子、词语或标点,边读边写批注。思考后概括这是( )的采蒲台的人。2、学生自主研读,边读边作旁注。3、明确交流要求:一位同学交流时,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并思考,及时补充,吸收他人的成果,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4、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成果,师引导点拨:智慧的人:抓住“偷偷”、“顺手”领悟采蒲台人的智慧;团结的人:抓住“不约而同”、“一齐”领悟团结;善于斗争的人:(1)可以从“不约而同”的训练中推出,也可以联系上文“人民的血液”、“血泪的记忆”感悟长期不懈的战斗实践造就了善于斗争的采蒲台的人。

5、(2)从“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体会采蒲台人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刚强的人:(1)从“敌人砍断了他半边脖子”等句子加以指导;(2)从“无数英雄血泪的记忆”等加以体会;(3)从“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加以体会。宁死不屈的人:从课文的对话部分加以体会。5、引读学生加深体会。小结: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从课文中找的理由也很充分,这就是研究。只有深入地去研究,我们才能真正读懂课文,既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又感悟采蒲台人的精神力量。这是一个是宁死不屈的群体,是一个勇敢智慧的群体。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那悲壮的场面吧。请同学们拿起课本。(引读)6、插入训练点,体会最后一部分的深刻含义。出示“这声音话吧!”“这

6、声音”指的是什么?仅仅指的是“没有、没有”的声音吗?这个句子中到底包含着什么? (小黑板出示):“没有!没有!这句简短朴素的话中,包含着采蒲台人民( )!(对八路军战士的爱:对敌人的恫:采蒲台人民的聪明才智;不屈不挠的精神。)小结:是的,这声音是震天地、撼日月、泣鬼神的声音,这声音是采蒲台人民宁死不屈的精神,这决不是一般的否定的声音,而是一种中华民族的骨气。请同学们也挺起腰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简短有力的话吧!(齐读)学到这儿,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前半部分我们认为耐人寻味的一些话,(出示)你对它有新的理解吗?请你选择其中一句说说。如: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关于苇塘,就不只

7、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充满无数英雄的血泪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的清白。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现在我们再来看看采蒲台的苇和人有什么共同点?(坚韧、顽强、掩护)小结:采蒲台人民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抗击敌人对这片土地的侵犯,保持了苇的清白。而苇的这种纯洁、清白、坚韧的品格正是采蒲台人民的象征,所以课文以采蒲台的苇作题,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写法。)四、写体会,谈感受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老师的心情很不平静,我想大家可能也都很激动。我们的心中一定都涌起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我们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那么,就把你积郁在胸中的怒气,把你对英雄们的敬仰通通倾吐出来吧!学生写体会,谈感受(提示只写一个方面:敌人、英雄、自己)小结:说的多好啊,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虽然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是侵华日军的罪恶却不能因时间的流逝而被抹去,让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让我们永远记住白洋淀人民那宁死不屈的声音。五、课外拓展:本文节选自孙的荷花淀记事,其中还有好多白洋淀人民的抗战故事。要求同学们去找来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