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693796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 一、学术报告时间、地点 时间:20年0月10日(周六)上午点 地点:行政楼学术报告厅 二、学术报告人姓名、职称、部门 经福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 三、学术报告题目 核武器研究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 四、学术报告主要内容 在报告会中,经院士首先就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历程及核武器研制中的基本要求和关键技术为大家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经院士结合自身从事核武器的经历从”有关高温高压凝聚态物理化学及力学问题”、“氢弹相关原理”、“大型科学研究和技术设备”、“核试验”、“大科学工程”及“核武器技术的和平利用”几个方面对大家做了精彩讲述。 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进行核裂变或聚

2、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其研制、制造、装配过程大致如下:从设想阶段开始;经过关键技术课题和部件的预先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形成包括重量、尺寸、形式、威力、核材料、核试验要求、研制工期、经费等内容的几种设计方案;再经过论证比较和评价,选定设计方案,确定战术技术指标;然后进行型号研究设计、各种模拟试验;工艺试验与试制,通过核试验检验设计的合理性,最后达到设计定型、工艺定型与批准生产。进行这些工作,要有专门的科技队伍,并配备必要的试验场所,包括核试验场。武器交付部队后,研制和生产部门还要提供维护、修理、更换部件等服务工作,按反馈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改进,并负责其

3、退役处理或更新。 经福谦院士对核武器发展趋势做了简单介绍,由于核武器投射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自60年代以来,核武器的发展,首先是核战斗部的重量、尺寸大幅度减小但仍保持一定的威力,也就是比威力(威力与重量的比值)有了显著提高。其次,核战斗部及其引爆控制安全保险分系统的可靠性,以及适应各种使用与作战环境的能力,也有所改进和提高。核武器的另一发展动向,是通过设计调整其性能,按照不同的需要,增强或削弱其中的某些杀伤破坏因素。最后经福谦院士对核武器的发展作了简要介绍。整个过程中,经院士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为我们揭去了核武器的神秘面纱,使我们对核武器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报告最后,经院士对同学们提

4、出的问题做了一一回答。 五、本人体会 经院士的报告给了我深刻的启发,对核武器的发展历史及趋势、研制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大科学工程”也建立了相应的概念。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多,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我们应该广泛积累其他领域的知识,尤其要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 经院士近三个小时的报告,深入浅出,使老师和同学们对核武器研制过程中需要的知识、要求、设备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增强了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 六、学院相关专业教研室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百分制表示):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研究生听学术报告总结 第2次

5、一、学术报告时间、地点 时间:2X年月日晚上9:00地点:东6a座315学术报告厅 二、学术报告人姓名、职称、部门 肖宇锋,博士,西南科技大学 三、学术报告题目 通信网可靠性分析 四、学术报告主要内容 肖宇锋博士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报告: (1)关于通信网可靠性的研究进展 通信网可靠性的研究成果归纳为四类 1)网络的抗毁性可靠性的确定测度; 2)网络的生存性基于网络连通性的可靠性测度; 3)网络的有效性基于网络业务性能的可靠性测度; )网络部件工作在多模式状态的可靠性测度。 肖宇锋博士认为通信网可靠性比较恰当的定义是。在人为或自然的破坏作用下,通信网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的生存能力。 肖宇锋

6、博士指出在这里重要的是如何理解通信网的生存,应根据通信网的业务要求选择网络的生存判据,常用的判据有: 1)网络中给定的节点对之间至少存在一条路径; 2)网络中一个指定的节点能与一组节点相互通信; 3)网络中可以相互通信的节点数大于某一阈值; 3)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传输时延小于某一阈值; 4)网络的吞吐量超过某一阈值。 (2)通信网可靠性指标研究 肖宇锋博士指出通信网可靠性指标主要分为。网络的抗毁性、生存性、有效性和完成性。 1)网络的抗毁性 网络的抗毁性描述了通信网在人为破坏作用下的网络可靠性,它假定“破坏者具有关于网结构的全部资料,并采用一种确定的破坏策略”。 2)网络的生存性 生存性给

7、出了网络在随机性破坏作用下的可靠性,反映了随机性破坏和网络拓扑结构对通信网可靠性的影响。3)网络的有效性 有效性是一种基于业务性能的可靠性测度,它指出了通信网在网络部件失效的条件下满足业务性能要求的程度。 4)网络的完成性 完成性系统在任务开始时可用性一定的情况下,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内的任一随机时刻,系统正常运行或降级完成服务要求的能力。 五、本人体会 当今社会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利用网络,但是对时常发生的问题却很少知道其原因,如网络交通为何时好时坏、网络为何时常不稳定等等。通过肖宇锋博士的报告,使我对通信网可靠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通信网可靠性指标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通信网可靠性研究

8、焦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通信网可靠性研究是一项有现实工程意义的重要课题,是目前通信网技术发展和应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确定通信网的可靠性指标时,应考虑通信网的类型、使用需求以及相似系统的可靠性水平、费用、进度等因素。如何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选定实用的网络可靠性指标,并建立通信网可靠性评价模型,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六、学院相关专业教研室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百分制表示):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研究生听学术报告总结 第次 一、学术报告时间、地点 2X年12月24日,行政楼学术报告厅 二、学术报告人姓名、职称、部门 徐志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 三、

9、学术报告题目 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结构健康监测 四、学术报告主要内容 徐院士从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等的起源讲起,全面介绍了该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高端领域,尤其是在军事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1)物联网的定义及应用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nernetfthns”,简称:ot。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fi)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

10、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实现物联网的五大核心技术为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微机电系统。 (2)物联网发展简介 关于“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早在上个世纪9年代,“物联网”就已经提出,称为“传感网”。1999年,中国开始传感网研究,202X年,美国将物联网提升到国家级发展战略。同年,我国将“物联网”并入信息网络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强调信息网络产业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有专家预测,“物联网”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浪潮 ()物联网与结构健康监测 在桥梁结构的检测、检

11、测技术方面,以往的思路一直是将桥梁结构与检测、监测系统分开考虑的,而在物联网时代,可以将各种传感器通过互联网与桥梁结构融合为一个整体系统,定期或定时滴采集桥梁运行的各种数据,通过数据融合、分析与评价,与桥梁的安全运营、日常维护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徐院士独到的见解、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入浅出的讲解,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鼓励同学们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勤奋钻研的精神,这样有利于培育出创新成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本人体会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有很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徐院士的报告,使我对物联网的概念、应用前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实现物联

12、网的核心技术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其实所谓的关键技术并不是原来没有的、针对物联网原创的理念或技术,他们都是其他技术的综合应用。所以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随着现代发展的需要已越来越多,能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六、学院相关专业教研室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百分制表示): 负责人(签字): 年研究生听学术报告总结 第4次 一、学术报告时间、地点 2X年3月10日(周三)下午15:00,东学术报告厅 二、学术报告人姓名、职称、部门月 日 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中国工程院 三、学术报告题目 哥本哈根会议和中国绿色低碳能源战略 四、学术报告主要内容 报告中,杜祥琬副院长作为哥本哈根会议的亲历者,介

13、绍了22X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背景和对全世界的深远影响。报告指出,哥本哈根会议既是一个论坛,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日渐成为一个新的斗争领域,应对这一情况,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中国刻不容缓的任务。中国能源需要走一条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具体内涵是。通过三个战略,发展三种概念的绿色能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能源道路。战略之一是,大力节能,提高能效,控制总量;战略之二是,洁净化利用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使这一黑色能源“绿色化”;战略之三是,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发展,使其成为中国能源的绿色支柱。通过这三个战略,我国既可以走向“绿色”,也可以走向“低碳”。创造一条十几亿人口国

14、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将是中国对人类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杜祥琬院士指出,中国必须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我们以前发展方式、发展道路“新的觉醒”,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他强调必须倡导中国特色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构建节约型消费体系,在全社会倡导“适度的物质消费,丰富的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反对“攀比奢华”的不良风气。随后,杜祥琬院士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和讨论,耐心、详细地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五、本人体会 通过杜院士的报告,我们对更深刻的认识到在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情况之下,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把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协调、保护全球气候和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的途径。但是,绿色低碳从理论上升到实践层面,面临巨大的困难和障碍。所以,要从基本观念上理解和认识“低碳、绿色能源战略”的内涵,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即:在全社会倡导“适度的物质消费、丰富的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反对“攀比奢华”的不良风气。除此之外,在研究中国低碳能源发展方略时,十分关键的一点是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比如智能电网、电机节能、无线通讯、绿色工厂、智能建筑等。 六、学院相关专业教研室评语及成绩: 评语: 成绩(百分制表示): 负责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