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设计思路.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692468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年闰土》设计思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少年闰土》设计思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少年闰土》设计思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少年闰土》设计思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年闰土》设计思路.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年闰土设计思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质疑导入,旨在通过“闰土是谁?为何么叫少年闰土?”的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知道闰土的基本情况:十一二岁,来自农村,是“我”家仆人的儿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在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所以第二步,读写结合,学习表达方法。这是本堂课的重点。这一组导读提示有两个:“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因为这个班是我从一年级带上来的,从四年级尊严父亲的菜地这些课文我就开始渗透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人物描写方法;本册第三组还学了心理和环境描写,学生掌握得不错。所以我没有把它作为本课重点,而是结合课后

2、思考题4以复习、回顾的形式,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我打算在表达方法上给学生新的东西,那就是选取典型事例来反映人物性格特点和详略得当。本组课文是围绕“人物”来选材的,而且口语交际是说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人”、习作要求写“小伙伴”,前后主题一致。我要在这组课文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一些写人的表达方法,为习作做好铺垫。以少年闰土为例。首先让学生自读,了解写了哪些稀奇事,并找出相关的段落。然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件事自读后分组讨论、汇报,你从这件事中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当孩子们回答出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这些词时,看似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但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思考讨论“为什么要写这四件事?”让学生逆向思

3、维,并结合本组另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阅读、比较后发现、领悟选取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好处,即要围绕中心选材。接下来让学生再读这四件事,区分详略,并说明理由。学生在阅读、讨论、联系前文后发现“看瓜刺猹”这件事写得最详细,因为所占篇幅最长,而且联系第一自然段来看,作者时隔二十年后依然对此记忆犹新,一想起闰土,脑海里就浮现了看瓜刺猹的画面。顺理成章很自然地将第一自然段合并入“看瓜刺猹”这部分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写文章不要平分笔墨,要有详有略、突出重点。第三次读文,讨论为什么“看瓜刺猹”这部分写得详细?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明白这件事是闰土的亲身经历,最常做的事。无论是说的闰土还是听的

4、“我”,都对此事非常熟悉、极感兴趣,才会说得具体、写得生动。那就是作文只有说真话、写真事才能打动人。只有生活在农村的闰土才有过人的胆量和丰富的见识,这是关在院子里读四书五经的作者无法体验到的。我小的时候爬过树、翻过墙,如今我的女儿拿小刀削水果,爷爷都担心她割伤手。这就是城乡差别,闰土和“我”如此,当今社会依然如此,学生对此也深有体会。学生现在读文之后了解了这么多稀奇事,觉得自己象井底之蛙,羡慕、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当“我也想去看看”“我也想过这种生活”成为学生发自心底的呐喊时,我们再来读课文14、15自然段含义深刻的句子“我素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就不难体会出作者向往农村生活、对当前生活环境的不满了。因为此时此刻,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伯牙遇到了知音。最后回顾总结课文,不仅要回顾内容、思想,更要总结表达特色,并提醒学生在本单元习作中灵活运用。我们的习作教学不要让学生“跳高”,应该让学生“爬坡”!“坡”在哪里?就在我们平时的阅读课文教学之中,老师要精心设计这座“引桥”的坡度和宽度,让学生愿意爬、爬得快。这样以读悟写、以写促读,读写紧密结合,形成良性循环,语文教学一定会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