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688649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师如何做好教学设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并准确的实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其中重要一条就是要规范的教学设计,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需要经历研读、分析、调查、学习、设计、实践、修改完善的过程。 一、 “研读”即为研究课程标准。 课标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的依据。它详细规定了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目的等。认真研读课标是正确进行教材分析的前提。通过研读课标明确物理学科教学理念、学科总体目标,以总体把握教学设计方向。还要明确物理教学关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总要求,再细致地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课标中的要求,这是设计一节课教学

2、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 “分析”即为分析教材。 教材分析和教法研究的过程,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个过程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所以教材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教材,了解教材是怎样落实课程标准的,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分析教材中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方式对教学设计的启示等等。 三、 “调查”是学情分析的前奏。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认知基础,心理发展特点等,是优选教学策略的基础。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

3、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四、“学习”即为学习他人的经验。 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设计点,所谓同课异构是教师个体创造的体现,个体创造中都会可取之处。可以在网上大量的搜索关于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学习,一方面可以看到别人对同一节课的优秀的设计环节,又能打开自己的思路,激发思考,这是教师创作的过程。所谓创新,并不一定是独出心裁,因为在同一节课的设计上,会出现大部分的相同或相近的内容,吸取他人设计中的个性优点,纳入自己设计思路中,方法可以借鉴,程序还需要自己编制,也就是教学策略应该是

4、设计者根据自己对课标教材的分析、学生的分析后整体规划出来的,这就显示出教师的创造性的劳动。 五、“设计”编写教学设计。 是在进行了前面的几个环节后,教师对整节课形成了整体的设计思路,将其变成文本的过程。完成教学设计后从整体上看自己的教学设计: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教的怎样?由此反射出教学目标的是否全面得以落实。 六、“实践”就是设计实施。 一份教学设计必须放到实践中才能体现出他的价值。从经验上看,虽然虽然设计者做了大量研究学习,精心设计了教学的各个环节,但是所施教的对象是活体,不同班级群体有差异,同一班级个体有差异,同一份教学设计在不同的班级就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可以检验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实效性和时效性等。 七、“修改完善”,通过教学实践,设计者会有很多的思考,记录课堂中生成内容如异常问答、随机应变的修正等,课后分析反思,辨别是原设计中为思考到问题的还是突发事件,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因,对原设计进行修改完善。修改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因为事物是发展的,设计亦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