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苗期病害.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68804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花苗期病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棉花苗期病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棉花苗期病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棉花苗期病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棉花苗期病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棉花苗期病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苗期病害.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渭南市棉花科技协会技术讲座棉花苗期病害立枯病症状:棉苗受害后,在近地面下的茎基部产生黄褐色病斑,后变成黑褐色,并逐渐凹陷腐烂,严重时病部变细,病苗枯死或萎倒。发病规律:棉苗子叶期最易感病,苗期阴湿多雨地温低时会严重发生。一般排水不良、地势低洼以及土质粘重的棉田发病较重。防治方法: 对种子包衣。用优质高效的种衣剂对种子包衣。加强管理。合理轮作,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加强苗期管理,勤中耕,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地温。 扒土晒根。感病棉田采用扒土晒根的方法,可以降低棉根附近土壤的湿度,提高温度,抑制病害发生。药液灌根。利用杀“真菌”的杀菌剂。但是我建议一般不要采用。 棉花苗期病害炭疽病症状:子叶上病斑

2、黄褐色,边缘红褐色,幼茎基部产生红褐色梭形条斑,后扩大变褐,略凹陷,病斑上有橘红色粘性物。发病规律: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原因。苗期低温多雨就容易流行。整地质量差、播种过早或过深,都能加重病情。防治方法: 同上 棉花苗期病害猝倒病症状:棉苗感病时,在幼茎基部呈现黄色水渍状病斑,严重时病部变软腐烂,颜色加深呈黄褐色,幼苗迅速萎蔫倒伏,同时子叶也随着褪色,呈水浸状软化,棉苗茎基部没有褐色凹陷病斑。高湿条件下,病部常产生白色絮状物。 发病规律: 棉苗出土后1个月内是棉苗最易感病时期,低温高湿条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同上棉花苗期病害红腐病症状:出土的幼苗根部生病后,根尖先由黄变褐色腐烂,以后

3、蔓延到全根,还可发展到幼茎地面部分,重病苗枯死。病斑不凹陷,土面以下受害的嫩茎和幼根变粗是该病重要特征。发病规律: 低温潮湿、雨日多、日照少的条件下发病严重。盐碱地、低洼地、连作棉田以及播种过早的棉田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同上棉花病害枯萎病枯萎病不同症状类型有:黄色网纹型、紫红型、黄化型、青枯型、矮缩型、萎蔫型。无论哪种类型,剖开根、茎或叶柄后,木质部导管变褐色是其共同特征。 发病规律: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现蕾前后达到发病高峰,到结铃期发病明显减轻。枯萎病的发生与地温和雨量的关系密切,地温上升到2530时为发病高峰期,32以上时受到抑制,成为隐症。67月份降水多则发病重。长期连作棉田、病菌

4、积累量大、种植粗放、管理不良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的棉田发病重。酸性土壤或有机质含量低、缺钾的棉田发病重。枯萎病防治方法:采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加强管理,培育壮株预防为主,防治为辅2-5叶期喷施1.5%的尿素水溶液,有减轻发病的作用,在棉花开花期连续2次喷施缩节安对抑制黄萎病有明显效果。另外,在枯萎病发病初期用多菌灵及时灌根,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情发生与蔓延。 棉花病害黄萎病症状:一般棉花现蕾前后才会出现症状,棉株中下部叶片的叶缘和叶脉间产生淡黄色不规则斑块,扩大为黄斑,而后变褐色呈掌状斑驳,叶片边缘稍向上卷曲,严重时全株枯死,但叶片一般不脱落。棉花在结铃期,每逢大雨过后,可出现一种急

5、性黄萎,叶片主脉间产生水浸状淡绿色斑块,叶片很快萎蔫下垂。 规律: 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528,25以下和30以上发病缓慢,35以上时症状就隐蔽,即隐症。多雨年份或适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 防治:同枯萎病。 黄萎病和枯萎病的区别棉枯萎病和黄萎病可在同一田块或同一植株混合发生,二者的区别有如下6点:一是枯萎病在苗期可严重发生,蕾期是发病盛期,而黄萎病在蕾期才开始发生;二是枯萎病常自顶端向下发展,而黄萎病则是从下部先发病,再向上扩展;三是枯萎病可表现矮缩,叶片变小变厚、皱缩,黄萎病则无这些变化;四是枯萎病叶脉可变黄而呈现为网纹状,黄萎病叶脉为绿色,主脉间叶肉变成黄斑块状;五是枯萎病早期便可落叶形成光秆

6、,而黄萎病落叶少,又多在后期;六是病株的根、茎和叶柄剖开后,枯萎病株的导管为深褐色,黄萎病株的导管为浅褐色。 棉花虫害棉盲蝽为害: 危害较严重的有绿盲蝽、三点盲蝽,在棉株的顶芽、嫩叶、花蕾或幼铃上刺吸汁液。顶芽被害后,生长点变黄,变黑,焦枯脱落,形成“公棉花”;叶片被害后形成有大量破孔的“破叶疯”;幼蕾被害后变黄褐色而干枯脱落;棉铃被害后布满黑点,可僵化脱落。 规律: 6月到7月是为害盛期。靠近树木、绿肥田或田间杂草多的棉田发生为害重。 防治:清除杂草,减少虫源防治时间宜在傍晚或阴天时防治。选用有机磷内吸剂加触杀剂(有机磷加菊酯类或乙酰甲胺磷加马拉硫磷)二者结合使用。选用抗盲椿的品种。 棉花虫

7、害棉蓟马为害: 苗子叶受害后,叶片变厚,叶背密布银灰色小斑点,生长点被挫食后形成只有两片肥大子叶的“公棉花”。真叶长出后生长点被害,枝叶丛生,形成多头棉,结铃显著减少。 规律: 5月中旬到6月中旬是为害盛期,以后因气温升高或降水多虫量就下降。蓟马喜中温低湿,苗期干旱年份发生重,地膜棉田比直播棉田发生早而重。 防治:棉苗出土后,结合田间定苗,拔除“公棉花”和“多头棉”,带出田外深埋。也可用甲胺磷200倍液滴心,既防治了蓟马,又能保护利用天敌。 棉花虫害棉铃虫为害: 危害棉花的是其幼虫,除可以直接取食棉花的营养器官外,主要为害棉株的蕾、花和铃,因此对棉花产量威胁很大。随着抗虫棉的推广普及,已经下降

8、为次要害虫。但近些年局部严重发生,需要加强监测和防治。 形态特征:棉铃虫属于完全变态昆虫,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对棉花造成危害的幼虫体色差异很大,大致可分为红色、黄红色、黄白色、淡绿色、绿色、黑黄色和黑褐色等7个类型。 发生规律:黄河流域一般每年发生约四代,棉田内成虫盛发期在68月中旬,产卵在各月中、下旬,幼虫为害在各月的月末和下月初。造成严重危害的一般是三代棉铃虫。幼虫一般经历56龄后化蛹,幼虫3龄前是用药防治的有利时机,3龄以后多钻蛀到蕾、花、铃内部为害,不易防治。棉铃虫的防治:防治指标:二代棉铃虫发生期基本上处于棉花的蕾期,保铃棉对棉铃虫有很好的抗性,一般无需进行防治。但对三、

9、四代棉铃虫抗性减弱,若此时棉铃虫三龄及三龄以上幼虫达到每百株20头时,就需进行综合防治。防治方法:棉铃虫发生期间,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棉田中三龄以上棉铃虫残虫的数量,当达到防治指标时,采取生物防虫治虫与人工及药物治虫相结合的办法,综合防治棉铃虫。利用天敌灭虫。保护棉田天敌,尽量推迟首次全田喷施广谱性化学杀虫剂的时间,使用具有杀虫剂的包衣种子;选用专一性强的药剂,如选用吡虫啉防治棉蚜,杀螨剂防治红蜘蛛;成方连片在100亩以上的棉田可释放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诱杀防治。棉铃虫诱杀主要针对成虫实施,利用成虫对光、化学物质以及一些环境的趋性,对成虫进行诱集并杀死。有效的诱杀方法包括植物诱杀、灯光诱杀和性诱剂

10、诱杀三类。植物诱杀主要有种植玉米诱集带、种植蜜源植物和田间插杨树枝把等;灯光诱杀主要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使用高压汞灯、双波灯和频振灯等诱杀;性诱剂诱杀是使用人工合成的雌性激素诱杀雄性成虫,从而影响雌雄交尾,降低田间卵量。人工捉虫和摘蔫花由于三龄以上的幼虫常常隐藏在花中,等受粉后花冠已经萎蔫时仍躲藏在里面危害,所以三、四代棉铃虫发生期间,结合整枝等田间作业捉虫灭虫,同时摘掉受粉后变红萎蔫的花的花冠,这种方法对棉花损伤轻微,治虫效果还非常明显,可以减少棉铃虫残虫50%70%。化学防治使用复配制剂使用复配剂是指用不同种类的药剂进行科学配制的制剂,由于增效作用,优良复配剂的防治效果远高于单剂。在防治棉

11、铃虫的农药中,除有机磷农药外,其它几类大多不具有内吸作用,以胃毒、触杀为主,所以田间喷药时要全株打透,亩用水量以5075公斤为宜,并注意详细阅读农药的使用说明。轮换用药是指用有机磷类、氨基甲酸脂类、菊酯类、有机氯类等轮换使用,从而延缓棉铃虫抗性,提高防治效果。 棉花虫害红蜘蛛为害: 也叫棉叶螨,聚集在棉叶背面刺吸汁液。朱砂叶螨为害后叶片出现小红点,为害重时,红叶面积扩大,棉叶和蕾铃大量焦枯脱落,状如火烧;截形叶螨为害后,叶片较长时间为黄白点,最后为枯黄斑块而脱落。 规律: 5月中旬迁入棉田,67月份是为害盛期。干旱少雨是发生为害的适宜条件。雨季到来,虫口密度下降。 防治:红蜘蛛也是比较容易防治的害虫,用药剂除杀效果很好。卡死克、克螨特、除尽、齐螨素 棉花蚜虫发生: 棉蚜也叫腻虫、蜜虫、油汗,全国各棉区均有发生,以黄河流域棉区、辽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发生早、为害重。根据发生的时间,一般分为苗蚜和伏蚜两种。 危害: 苗期受害,棉叶卷缩,推迟开花结铃,成株期受害后,上部叶片卷缩,中部叶片呈现油光,下部叶片枯黄脱落。蕾铃受害,引起蕾铃脱落。 防治方法:蚜虫是比较容易防治的害虫,使用具有杀虫功能的包衣种子,用药剂除杀效果都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