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统一抽考试题.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685137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统一抽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统一抽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统一抽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统一抽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统一抽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统一抽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统一抽考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统一抽考试题语 文 试 卷(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1全卷共计18题。 2请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第一卷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一、语言积累(14分)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峰回路转,_,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分)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陶渊明五柳先生传)(1分) _,千丈见底。游鱼细石,_。(吴均与朱元思书)(2分)马说中作者对在位者埋没人才强烈愤慨的语句是:呜呼! _?其真不知马也。(1分)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

2、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 (2分)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人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2分)行路难中,最能表现诗人李白抱负远大、执著自信、勇往直前的诗句是:_,_。杜甫在望岳中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中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_,_。(2分) 二、语言运甩,10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匿名(n) 不逊(sn) 诘责(ji) 眼翳(y) B广袤(mio) 禁锢(g) 颔首(hn) 犀利(x) C迁徙(x) 尴尬(gn) 啮齿(ni) 短褐(h)D忏悔(chn) 牟取(mu) 炽热(zh) 篁竹

3、(hung)3有人说:智者无言。的确,大智之人,总是淡淡地( ),静静地( ),z z_地( ),直到进入智慧高地,自由地ji y_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据拼音在上面语段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请根据语意,选择依次填入上面句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生活 思考 追求 B思考 生活 追求 C生活 追求 思考 D追求 思考 生活4到民间“采风”去,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节日探源”。请你按要求完成题目。我国自古就有用对联庆佳节的习俗,请你根据下列对联来判断是什么节日。(2分) A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更新年。 ( ) B一曲笙歌春似海,千门灯火也如年。 ( ) C

4、占得清秋一半好,趁将明月十分圆。 ( ) D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 )琦君写喝春酒,给我们展示了浙江的风土人情;汪曾祺写端午吃鸭蛋,使我们对江南的端午风俗有所了解。中国还有很多民俗,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写出这种民俗所蕴含的意义。(2分)第二卷阅读46分)三、文言文阅读(14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假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5、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潭中鱼可百许头( ) 怡然不动( ) 沙鸥翔集( ) 把酒临风(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7两段都有对水的描写,都写得很美。A段侧重写水清,找出特别能体现水清的句子是:_。而当你嘹望大海,大海的美景则可以选用B段的一些话来形容:_。(请任选你认为恰当的一句来表达)(2分) 8A段的作者是_,B段的作者是_,他们都遭遇贬谪,都在这个时期撰文抒怀,但两篇文章感情侧重却有不同,有

6、何不同?请说说。(4分)四、阅读以下文段,并回答问题。(6分) 罗曼罗兰,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作者痛感当时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为此创作了名人传。传记中叙述了三位主人公:其中有德国杰出音乐家、意大利著名的画家和雕塑家以及俄国伟大作家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9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_、_三部传记。(2分)10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推荐其中一位令你感动的人物,并把他介绍给同学们。 (要求写出人名并简要介

7、绍你心目中的他,不少于30字)(4分)五、现代文阅读(26分)(一)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孙君飞小时候,有一年夏天,我家来过一个木匠,在我家干了半个月的活儿,还擅长吹箫奏笛。他教会了我吹笛子,却舍不得将他的笛子送给我,他说那是亲人留下的。 无奈,我到山上砍下一根竹子,请他给我做一支笛子。他苦笑道:“不是每根杆子都能做成笛子。”我觉得他在骗我。那根竹子粗细适宜,厚薄均匀,竹节不明显,质感光滑,是我精挑细选才相中的,凭什么不能做一支笛子呢?我看了看他手中的笛子,也没有什么奇特的。他一定是不把孩子的话当话。 为了不让我生气,他还是用我砍来的竹子做成了笛子。看样子,做得还挺专业。我拿来吹奏,却怎么也

8、听不出那种纯正的笛子声,更无法跟他的笛音相媲美,原本优美动听的音乐仿佛在我这里打了折扣。我承认自己的水平很低,但不至于差别这么大吧?我打算再选一根更好的竹子回来,他说:“你别忙乎了,我马上要走了。要是等到明年春天,我会给你做一支真正好的笛子。”他这样说不等于白说吗?我只顾生气,却没有留意他这样说的原因。 多年后的一天,我在街上遇到一个走乡串户的卖笛人。他的布袋里装着好多笛子,随着他身体的晃动,彼此轻轻触碰,发出竹子特有的那种声音。也许是笛子本身的光泽吸引了我,也许是他边走边吹的流浪艺人般的沧桑气质吸引了我,也许是想到这么多年竟没有摸过笛子,不知道还会不会吹奏,就让他给我挑选了一支。 邻居是一位

9、退休音乐教师,我拿着笛子请他鉴赏。老人仔细看过后,竟说这是一支没有多大用处的笛子,让小孩子当玩具耍还可以。“与其说它是笛子,不如说它是一根钻了孔的竹子。”他说,“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老人的话跟当年木匠的话_A_(形容完全相同),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玄机呢? 我接过这支笛子,左看右看,始终看不出什么毛病。老人解释说:“这是利用当年的竹子做成的,经不起吹奏。”我更加困惑了:当年的竹子又怎么了?难道非要放陈旧了再来做?什么东西不都是新鲜的好用吗?老人看出了我的困惑,接着讲道:“你不知道,凡是用来做笛子的竹子,都需要经年历冬,因为竹子在春夏都长得太散漫了,只有到了冬天,气温骤冷天天风刀霜剑严相逼,

10、它的质地才能够变得更加紧密结实,不管你左吹右吹、轻奏急奏,它都不变样、不走调。而一年生的竹子,没有经过霜冻雪侵,虽然看起来长得不错,可是用来制作笛子就勉为其难了,不但音色差了许多,而且还会出现小裂痕,虫子也喜欢蛀这样的竹子。” 我恍然大悟。当年的木匠有这方面的经验,但讲不出这样的道理;他也并没有敷衍一个小孩子的请求。之所以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就因为不是每根竹子都愿意经历严冬酷寒、风霜雨雪,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够因此而质地坚硬、品格贵重,于无声处顽强蜕变,于血肉筋骨内丝丝缕缕全部升华。当看懂它、珍惜它的人_B_(喜爱到不肯放手的地步)、吐气如兰,它便音色顿现,蓬勃流长,拥有了长久的生命和永不褪

11、色的美。11文章粗读感知(1)根据括号内的解释在第、段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第段中“我恍然大悟”,简要说明,“我”至此恍然大悟了什么?(2分)12文章精读把握(1)从小时候到成年,“我”一直有一种竹笛情结,也因它感受不同、,请你认真阅读全文,再观察以下表格,从文中撷取表现作者心理的关键词填写下面的空格。(2分) 初学吹笛,无奈制笛_买笛,请人鉴赏_了解真相,恍然大悟(2)根据第段,简要概括为什么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的原因?(2分)13品读鉴赏 在第段中作者说:“之所以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就因为不是每根竹子都愿意经历严冬酷寒、风霜雨雪,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够因此而质地坚硬、

12、品格贵重,于无声处顽强蜕变,于血肉筋骨内丝丝缕缕全部升华。”结合全文,仔细品味,谈谈你对经历霜雪,顽强蜕变的作用的理解。(4分)(二)书新加坡尤今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 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

13、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 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情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突然想起青少年时代的一件往事。那时,零用钱有限,想买书,只能将钱一点一滴地储存起来,存够了,才得以一偿夙愿。那一回,看中了赛珍珠的译著大地,翻来覆去地看,爱不释手,可是,没有钱买。一连两三周,上书局时,总先去看看那部小说还在不在,如果还在,便抽出来,用手轻轻摩挲一番,才恋恋不舍地放回去。后来,学校考试,忙着温习功课,没上书店。考完试后,钱也储够了,便风风火火地赶往书店。可是,那部朝思暮想的书没了。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疼痛,在书架旁晃来晃去,像个无主孤魂。 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