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追求高效课堂或误人子弟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8685081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味追求高效课堂或误人子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一味追求高效课堂或误人子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味追求高效课堂或误人子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味追求高效课堂或误人子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味追求高效课堂或误人子弟!“教育是慢的艺术”。这句话就是说,教育一定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自然成长规律。伴随着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探讨,改变“低效、无效”课堂已成共识,于是乎有关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 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学的生命,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不仅能推动新课程的实施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

2、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在有效课堂逐步得到广大师生认可的同时,一些热衷于教育教学新理念探究的“改革先行者”又在讨论并强行推出“高效课堂”,认为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这些改革者提出,高效课堂表现出来的是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只有效率最大化、最优化的课堂的和谐统一,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要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教学效果3个方面有所突破,实现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高效课堂还应表现在高效的导入、高效的演示、高

3、效的探究、高效的课件、高效的讨论、高效的作业、高效的合作、高效的考试、高效的反馈、高效的讲解、高效的小结、高效的备课、高效的板书、高效的批改等方面。 这样的高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用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课堂;意味着课堂内外师生都没有喘息的机会;意味着课堂进行必须按照一定的编程强行“灌输”;也意味着没有师生足够的交流和思考空间。 直白地说,教师、学生成了不折不扣的机器。 毋容置疑,高效课堂是极个别热衷于课改出新意的疯子的臆想之产物(之所以课改完全是随社会发展而定,不是某个个人想什么时候课改就课改,想怎么改就怎么改)。纵观古今中外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教育史上从没有出现过“高

4、效课堂”,难道这是一个可以改变世界教育史的伟大壮举?我看不见得。 首先,“高效课堂”不可能实现“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1、在完成知识与能力这个目标过程中,只有知识可以高效的获取,而高效获取的途径只有“灌输”;2、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一时半会儿不可能获得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

5、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能在45分钟的课堂上得以实现吗?不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树立远

6、大的志向,培养学习兴趣或社会责任感,确立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等等能高效地实现吗?也不能!可以说,这样的高效课堂忘记“以人为本”,追求的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灌输知识”。只有教师的教化,没有学生学习的自由。 其次,高效课堂过分强调课内的重要性,发出了只有课堂才能让学生学到一生需要的知识的错误信号。 且不说,课堂能学到多少东西,就是十二万分的高效课堂,也仅仅是45分钟。在这个45分钟的课堂外却不能被忽视,不能简单地认为课堂上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就是成功的教育。这是大错特错。我认为,能激发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兴趣,下课后、放学后、走向社会时,能继续无止境地学习、探究才是

7、真正我们的教育应该做的。千万不可拘泥于小小的“课堂”。 俗话说:我们走出校门,当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那留下的就只有习惯。而这习惯就是人格品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而所谓的高效课堂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呢?第二,学会学习才是大道。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这个大课堂,才是学无止境的主阵地。 再者,思考需要时间,内化更需要过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只有当学生对问题心里急于弄清而又无从着手,嘴里想说而又无从谈起的时候,教师才能对他进行启发,解开关键点。 这点对于我们中国的学生至关重要。恰恰在这一点上被我们太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忽视。据报道,在一些外国元首走进清华、北大与我们的大学生交流时,媒体

8、和一些外国学者往往会发出“中国的孩子不会提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症结归根到底在我们的课堂理念,在于我们的过于追求课堂的高效,过于追求学生的踊跃回答问题,过于追求完美的课堂效果。从来不真正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从来不给学生的一个安静的课堂(静能生慧)。学生自然没有时间,也从来没有好好地思考过一些问题,怎么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高效课堂只能成为茶余饭后之闲聊,只能成为“课改演义”。它不仅违背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规律,而且绝对是急功近利之缩影。我们不能让个别“课改疯子”误导(疯子是非理性的),以理性的态度去明辨是非曲直,一定要以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态度去办教育,为了学生一生的健康发展去改革。 我坚信,在有效课堂积极推进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那么微不足道的几节“高效课堂”或教学过程中某个环节的高效,如果让高效课堂在学校中遍地开花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使是蔡元培、陶行知、钱学森这些大家在世时,也不敢说他能给学生上几节“高效”课,何况我们中国的教师队伍极高素质人才寥寥无几。 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坚信,有效课堂不论是从字眼上的理解,还是从实际操作上都是迄今为止较好的一种理念。愿我们的课改像春天一样给孩子们带来希望,像阳光一样沐浴着自然、天性的回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