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683882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浅谈老年人的术后心理护理摘要目的:老年人的麻醉手术问题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伴随着传统的生物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病人的心理因素越来越受到各科医师的重视。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5-89岁男性120例,拟行择期手术,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术前分别进行SDS(抑郁自评量表);试验组进行心理疏导,方法有:1、提供信息:术前向病人讲清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的安全性;2,认知疗法:向病人介绍麻醉方法、主要操作过程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3、放松训练:指导病人进行放松训练、进行腹式呼吸,减少病人术前的紧张情绪,改善其睡眠

2、。4、麻醉后对患者实施触摸,通过心理、生理途径调节人体循环,使心率、血压维持在正常状态,达到良好的放松效果。然后分别记录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糖变化、血浆糖皮质醇浓度、脑电变化,并对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跟踪观察。结果:对照组病人切皮时MAP,SAP及DAP较术前基础值明显增高,而实验组病人切皮时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对照组明显稳定,对照组病人切皮后60分钟血糖值较基础值明显升高,而实验组变化不大;说明,通过对病人的心理干预,明显减轻手术病人术中的应激反应,可以使血糖水平降低。术中脑电变化表示麻醉后30分钟,实验组睡眠状态较对照组相对要多;说明通过心理干预可以使人体内的脑啡吹

3、和脑电中的a波增加,降低交感神经的冲动,从而帮助人们镇定情绪。实验组病人术中镇静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实验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消除病人的焦虑,指导病人进行放松训练,减轻患者的痛苦,也减少了镇痛药的应用。另外,我们还分别于术前一天晨8时及手术当日晨8时分别测定了12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血中的皮质醇浓度,结果显示,对照组病人手术前一日皮质醇浓度明显高于实验组前一日皮质醇浓度,而实验组病人在手术当日血中的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理疏导可以改善情绪,亦可使皮质醇水平下降,从而降低应激激素的分泌水平。结论: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老年人麻醉手术中的应激

4、反应,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关键词:心理干预;老年人;手术麻醉论文类型:研究报告目录目 录1 绪论11.1 背景及意义11.2 研究目的及目标21.3 关键词及定义21.4 文献回顾31.4.1 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31.4.2 关于老年人术后心理干预的研究.32 研究方法52.1 研究设计52.2 研究对象52.3 研究方法52.3.1 血标本采集和监测指标52.3.2 麻醉选择52.3.3 研究步骤52.4 统计学处理63 研究结果73.1 血压、心率73.2 血糖值73.3 血皮质醇浓度83.4 脑电变化83.5 术后疼痛83.6 术后恢复84 讨论115 推论及建议15致 谢

5、17参考文献19预览中看不见即可):Equation Chapter (Next) Section 11 绪论1.1 背景及意义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有1.7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32%,老年抚养比为19.02%,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约1.19亿人,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8.92%。相比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了0.48亿人。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口的护理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成为各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使政府、社会及家庭不得不更多

6、的关注起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完善的状态”。健康不仅是生理功能正常,还包括正常的心理过程和健康的个性。老年人由于慢性病、经济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的改变,易导致心理失衡,而心理健康是保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精神支柱。 人的一生要经历不同的时期,一般从出生到最终分别经历婴幼儿、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等五个阶段。老年时期作为人生最后的时期,一方面生理机体加快不可逆的衰老,另一方面随着机体衰老加快,疾病增多,心理面临着死亡的考验和挑战,与此同时,老年时期,人在家庭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发生改变,经济收入方面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他们的感觉、知觉、

7、注意、记忆、思维及情绪、意志、性格等。在这个时期,如果老年人无法妥善处理这些变化及变化所带来的心灵冲击,很容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如孤独、忧郁、焦虑、恐惧、绝望等。这对老年人来说是种痛苦的感受与经历,对他的家庭也会造成负担,更甚者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手术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生理应激源,焦虑、恐惧、抑郁是手术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有资料表明,术前60%病人对手术麻醉存在各种疑虑,50%以上病人感到紧张、恐惧。在手术即将实施的一个短时期内,人们对手术的恐惧可达到极点。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创伤还会直接影响病人的生理活动,其中以交感神经一肾上腺髓质兴奋和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多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

8、快等为主要表现。这些生理反应指标虽不能判断一个人的情绪种类,但却能据此判定人的情绪活动水平,作为情绪反映的客观指标。因此评价心理干预对手术病人的治疗效果可通过病人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等)、生理反映(如血压、心率等)来衡量。1.2 研究目的及目标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目标:测定及比较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糖值及血皮醇浓度以及脑电变化等几项指标等反应应激反应的方法,得出心理干预可以促进老年患者身体康复的目标。1.3 关键词及定义心理健康:个体在内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就个体的心理状态而言,心理健康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

9、,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智慧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等方面达到正常或良好水平。关于心理健康的正常状态,一般有四种意义:正常即健康状态,以有无心理疾病为判断标准:正常即平均状态,从统计学的角度强调正常和异常之间的程度变化,处于正态分布中间范围的属于正常:正常即理想状态,正常是用来评价行为而非描述行为:正常即适应过程,心理健康的人能不断学习有效的技巧以应付紧张状态。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一般来说,一个健康的人在进入患者角色后,往往由于疾病

10、的折磨、医院诊疗环境的陌生、新的人际关系的出现等,会产生一系列的特有的心理活动。心理护理的任务就是在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反应特点,并针对病人的心理活动,采用一系列良好的心理护理措施,去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患者适应新的人际关系以及医疗环境,尽可能为患者创造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环状态、使其早日恢复健康。1.4 文献回顾1.4.1 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毛云燕(2012)指出,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良好的家庭关系能减少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的发生。浦娟(2013)的研究中指出,衡量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的生活满意度依次与经济够用程度、子女

11、孝顺程度、日常生活方便程度、婚姻状况、心理状况等密切相关。杨立红,张红丽(2014)指出,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较城镇老年人明显,城乡在影响因素模型中起调节效应,健康水平和经济状况对老年人抑郁水平的影响作用受城乡因素的影响,对于农村老年人,经济状况的影响作用大于健康水平;在城镇老年人中表现出完全相反的模式。靖建明,靖宇(2010)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采用解决问题、求助和幻想的应对方式显著降低;应对方式不同水平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不一样,高解决问题、低自责、低幻想、低退避和低合理化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好于低解决问题、高自责、高幻想、高退避和高合理化的老年人;自责、幻想和解

12、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作用,其中自责和幻想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而解决问题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又积极影响。杨锁柱(2011)的文章表明,老年人容易因社会角色改变而产生失落感,容易因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等改变而产生孤独感,容易因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等产生恐惧感,容易受慢性疾病的困扰和死亡的威胁而产生抑郁,容易因迫切得到别人的同情、寻求安抚者和寄托者而产生依赖感。而这些负面的情绪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1.4.2 关于老年人术后心理干预的研究.情绪与痛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焦虑情绪越严重,机体的痛闽越低,心理高度恐惧的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术后患者的疼痛

13、程度与患者的精神状态密切相关,仅仅恐惧、紧张、焦虑、缺乏信心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都可影响患者的痛阂,以致轻微的疼痛即可引起剧烈反应,如果反应过于强烈,还会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焦虑的因素主要有:对于手术的效果如何存在担忧;对于手术有可能带来的疼痛产生恐惧;对于日后生活状况、生活质量如何存在忧虑;担心手术中有可能发生意外;对于医生的医术和经验存在挑剔心理。这些焦虑的因素是围麻醉期应激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手术病人的心理应激已引起国内外许多医学专家的关注。 HR和SBP反映手术应激反应的自主神经效应,Ins, Cor, A I和All反映手术应激反应,早期主要以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和交感神

14、经活动增强为主,继而可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神经内分泌反映,包括皮质内分泌激素分泌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低T3综合症、糖耐量下降和水钠储留等以及相应的临床症状。精神紧张和恐惧等心理因素是诱发术前应激反应的主要原因。有文献报道,对手术有明显应激者,约半数发生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适应不良。研究证实,手术的应激反应是心理与生理两方面的综合症。患者的心理因素、麻醉、手术和疼痛刺激都是围手术期引发应激反应的主要应激源,严重干扰生理内稳态,再加上手术的生理干扰,共同导致一系列的生理紊乱,如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等表现。由于患者在实行神经阻滞麻醉时,手术过程中,都保持清醒或半清醒状态,对手术过程有较

15、清晰的印象。任何对患者的不良刺激,都有可能造成患者的紧张和恐惧,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应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导致患者的病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变化,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所以术前访视十分重要。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师主动与患者交谈、分散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注意力,尽快使患者处于麻醉状态。临床医生以适当方式告诉患者实施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法和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麻醉医师通过术前访视病人,细心了解病人的精神状况,向病人耐心的解释有关手术、麻醉问题,麻醉医师介绍麻醉方法和麻醉手术过程中的感受,告诉患者先进的麻醉器械和技术能完全避免手术的疼痛。在术前努力消除患者对手术和疼痛的紧张、恐惧心理,保证手术前晚足够的睡眠,可在入睡前和术前适当使用镇静药物,进行多次心理安慰,尽量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前应激。2 研究方法2.1 研究设计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研究2.2 研究对象选择随机选取,65-89岁男性120例,均无代谢及内分泌疾病,肝肾功能正常,ASA I-III级,均为腹股沟斜病或鞘膜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在年龄、文化程度、手术种类及术前焦虑评分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别。2.3 研究方法2.3.1 血标本采集和监测指标病人入室后,分别以日本光电WS-231P监护检测仪记录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放免分析仪:r-放射免疫计数器,试剂盒为由DPC公司生产的I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