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67727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技》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口技》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口技》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口技》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口技》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技》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技》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技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从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课文大意。3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4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教学设想:1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2难点:学习文章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技法。3教学准备让学生查阅有关录像资料,发现、整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可做口技练习。教师准备洛桑学艺光碟一张。4设计思路(1)以“表演激趣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迁移拓展”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师注重提倡学生之间互相质疑问难和培养学生互相切磋的团结合作精神,构建开

2、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培养语感,在读中悟,在读中感,以此为切人口,理解文意,从而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古文的能力。总课时为两课时。第一节课力争完成课文教学,第二节课以作练习为主,同时让学生质疑问难,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并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教学过程一、表演激趣,导入新课。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引导:普通的嘴,竞能将如此众多的乐器模拟得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叹为“听”止。我们把这种艺术叫做口技,它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

3、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 (录像的形象性、直观性渲染了气氛,能一下子激发起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教师适时的引导,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二、诵读课文1初读,教师安排学生课外预习。(1) 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的音、形、义。(2) 反复阅读,根据文下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课内朗读。(3) 听读:教师范读,朗读过程中设“陷阱”(故意读错。),学生在教师朗读过程中挑错误,加以改正。(4) 自读: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断句。(5) 选读:小组推选代表读,其他同学评议。 (初一学生接触文言文的量不多,通过

4、反复的读、形式多样的读,培养朗读文言文的语感。)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全班齐读,组内讨论难以理解的字、句,教师参与指导,然后全班交流,疏通文意。2思考: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语言来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点拔,帮助学生找出标志时间推移的副词及不同阶段场景的内容,帮助学生讨论归纳。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故事情节:梦中惊醒一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学习字词,疏通文意。主要让学生自主合作解决,让他们在相互质疑解难的过程中培养动脑的习惯,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教师适当的点拨,可让师生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的火花,这体现了教学中的活动原理及新课标自主合作的学

5、习理念。)四、合作探究,研究欣赏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以下内容:1 我们看一场表演时,如何知道它非常精彩?教师在学生发言后引导明确:首先确定一场表演涉及的双方(表演者、观众); 演者:表演的内容,表演的道具;观众:看表演的反应。2 生组内合作探究课文的相关内容,理解表演的精彩和作者的描写方法。并完成板书提纲,然后投影在班内展示,教师做的可供最后参考。附:表演内容: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表演道具:桌椅抚尺观众反应: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意少舒、稍稍正坐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表演精彩3 品味思考。(1)文中多次描写观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侧面描写,烘托技艺高妙。) (2)开头结尾都

6、写到了表演道具,这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不是。首尾呼应,强调道具简单,突出技艺高超。) (学生在表演互动中,激活思维的灵感,在互相帮助中,培养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五、学生再读课文,然后质疑问难,进一步深入的理解课文。然后老师根据情况略作小结。六、迁移拓展,写作训练。模仿文章的写法,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一个人物或描写一幕场景,不超过100字。(此环节视时间,如不够就作为课外作业。)口技教学思维导图口技教学实录师:速读全文,进行信息搜索,找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生:“以为妙绝”和“群响毕绝”中的“绝”意思一样。师:这一组词中的“绝”是属于一词多义,而不是同义词。

7、生:“宾客意少舒”的“少”字和“稍稍正坐”的“稍”字,是一对同义词。师:有哪位同学懂得这两个词的意思吗?生:“少”字是“稍微”的意思,而“稍”字是“渐渐”的意思。师:可见,这两个词不是同义词,请同学们继续找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过去,直到下课的钟声敲响,全班居然没有一位同学能找出一组同义词,课堂气氛煞是沉闷,因为没有师生互动,更谈不上生生互动,有的只是老师临下课时的草草收场,有的只是学生呆坐那儿被动的听。课后,我反思这堂课的教学行为,首先是读得不够,因为没有充分的朗读,对课文很不熟悉,学生自然找不到同义词,更谈不上辨。第二,采用辨读式教学,老师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必要的指导,比如要对不同的知识点进

8、行归纳,做好读书卡片,上课时才能收放自如,资源共享,既不费时又能环环相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学生要懂得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要进行辨读时,才有章可循,才不会欲速则不达。更深层次的思考,辨读式教学在系统复习中,也许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因为它可以进行分点式或拉网式训练,如让学生进行同义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方面的归纳、辨析。这样,每一个知识点,形成一个积累板块,思路清晰,步骤鲜明,学生学起来有条理性、系统性,记得牢又记得全面。而在平时的新课教学,很难做到由朗读带辨析,更谈不上由浅入深的知识积累。本节课辨析同义词教学环节,学生连一组同义词都找不到,表面上看很不可思议,其

9、实是很正常的事,因为教师没有读懂这种教学方法的要领,是教师本身的教学思路有问题。口技教学反思我个人以为口技一文上得还算成功的方面除了师生共同参与之外,还表现在学生课堂课后的提问。虽然面对同窗们的踊跃发言和精辟论述时,会感到一种尝试成功后的糊涂和迷惑,然而更令我感到惊喜不已的是他们都开动头脑去思考问题了,所以当被学生问倒的时候,我毫不感到难为情。在上课之初,有同窗问“什么是口技?中国杂技可分为几种呀?”说真的,前一个问我做了充分的筹备,答复它不难,可是关于中国杂技我确实了解不多。还有在学生表演完之后,有同窗问“为什么表演者一个人能表演这么多声音,为什么他要表演一家人睡觉的事情,表演失火救火而不表演其他?”像这样的问题难免让我遇上尴尬的场面。我是老师,可我不是百科全书,被学生问倒的情况在所难免,问题在于我必需具有虚怀若谷的精力坦然的面对。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也是一样。我应当多多的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从学生的提问中看到自己知识程度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如果不加以矫正,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必然会降落。作为老师,课前课后都应有充分的思想筹备,给自己和学生多一分思考的空间,为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学习和思考是不可以停滞的。通过分析,今后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以上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