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经济学串讲00800.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666746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6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经济学串讲0080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自考(经济学串讲0080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自考(经济学串讲0080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自考(经济学串讲0080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自考(经济学串讲0080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经济学串讲0080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经济学串讲00800.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 经济学及其有关概念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处理稀缺性的学问。最基本的经济问题是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产品所需的各种资源,也称作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者等自然资源和资本、技术等人造资源。这些资源对人类而言永远是有限的,经济学把资源的这种有限性称作资源的稀缺性。 P3人们的欲望无限资源有限资源的稀缺性分为绝对稀缺性和相对稀缺性:资源的绝对稀缺性,即无论何时何地,资源都是有限的;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即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在经济学中,企业

2、的生产成本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小王即将大学毕业,他有三种选择:留校当老师、到外企工作、回老家山区作一名小学教师。留校当老师每年收入10000元,到外企工作每年收入30000元,回老家山区作一名小学教师每年收入3000元。他选择回老家山区作一名小学教师的机会成本为A3000元B10000元C30000元D40000元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假定在太平洋一个遥远的孤岛上居住着一个原始部落,这个部落依靠鱼和土豆两种食物为生。在现有既定的社会资源下,如果只打鱼,最大限度可生产250吨;而只生产土豆,则最多可生产300吨。这当然是两种极端的情况。这个部落也可以用一部分资源(如劳动力和

3、劳动工具等)打鱼,用剩余部分资源种植土豆。因此,在两个极端之间还存在着各种可能的生产组合,如220吨鱼和90吨土豆,其他类似的组合见表11。表11 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生产组合 鱼产量(吨) 土豆产量(吨)A 250 0 B 220 100 C 170 180 D 100 240 E 0 300表11中的生产组合A和E是两个极端情况,即只生产一种产品鱼或土豆。组合B、C、D是鱼和土豆产量不同的搭配。如果以纵坐标表示鱼的产量,用横坐标表示土豆量,在坐标图上用A、B、C、D、E5个点表示这5种组合,并用圆滑曲线把5个点连起来,便得到一条平滑曲线(见图11),这条曲线就为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

4、是指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的轨迹。在这条曲线上,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在现有资源下我们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如在B点,要想打鱼220吨,土豆的产量就不会多于100吨;相反,要想种植土豆100吨,鱼的产量也不会多于220吨。第二,要想获得更多的土豆,只能减少鱼的产量,如从B到C,土豆由100吨增加到180吨,鱼则必须由220吨减少到170吨;同样,要想获得更多的鱼,则必须减少土豆的产量。 鱼(吨)300AB200C100DE土豆(吨)0100 200 300图11 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

5、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第二节 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一、经济体制分类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一)自由市场经济 第一,市场经济制度配置资源的主体是企业和消费者,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和企业的投入、产出决策决定了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第二,市场经济制度配置资源的依据是价格。第三,市场经济制度配置资源的方向是横向的、动态的。生产要素的流动是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横向进行的,一种要素一旦配置错误,可以重新在企业之间流动,实现在配置,从而表现出动态的特征。第四,市场经济制度配置资源的结果是高效、优化的。总之,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要受价格的支配,生

6、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都由价格决定。(二)计划经济 第一,计划经济制度配置资源的主体是政府,即政府的产品生产计划决定了生产什么,生产要素分配计划决定了怎样生产,劳动力分级及工资计划决定了为谁生产。在这里政府处于主导地位,企业和个人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第二,计划经济制度配置资源的依据是计划。第三,计划经济制度配置资源的方向是纵向的、一次性的。第四,计划经济制度配置资源的效果是低效、扭曲的。总之,在计划经济制度里,政府几乎负责经济活动的一切方面。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制度比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经济问题上:第一,决策机制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选择的决策由参与经济的千千万

7、万的消费者和企业分散地独立做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选择的决策由至高无上的中央计划机构集中做出。第二,协调机制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价格来协调千百万人的决策,使这些决策一致;计划经济是个金字塔式的等级体系,用自上而下的命令来 贯彻决策,保证决策的协调。第三,激励机制不同。市场经济的激励以个人物质利益为中心,强调“小河有水大河满”;计划经济的激励以集体主义精神为中心,强调“大河无水小河干”。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 第一节 市场机制 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一、市场机制的概念市场机制就是指市场本身运行、调节的方式和规律。二、市场机制的作用价格机制是市场影响经济的手段 市场是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场所和

8、途径 第二节 需求和需求规律 消费者,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经济决策行为需求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需求量的变动不会使需求曲线出现移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会造成需求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 供给和供给规律供给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供给量

9、的变动不会使供给曲线出现移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会造成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四节 市场均衡 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 供需变动指标 供 给 不 变 需 求 不 变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移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均衡价格 下降 上升 上升 下降均衡数量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25请画出需求和供给曲线,说明茶叶生产者如果在收获季节遇到恶劣天气,茶叶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会有什么变化。(6分) P S2 S1P2k如果在收获季节遇到恶劣天气,茶叶P1g 的供给将会受到影响

10、,而市场对茶叶 需求没有变化。需求曲线D不动,而D 供给曲线将有S1移动到S2,均衡价格 将会由P1上升到P2,而均衡产量则由 0 Q2 Q1 Q Q1下降到Q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8一种商品原来的价格是4美元,销售量是100个单位如果价格提高到5美元,销售量下降到80个单位,则需求价格弹性是 P40 ep=QD/P ep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 QD表示需求量的变动量;P表示价格的变动量A125 B100 =(100-80/100)/(5-4/4)=-0.2/0.25C080 D075 =-0.88一种商品原来的价格是4美元,销售量是100个单位如果价格提高到5美元,销售量下降到80个单位,则需求价格弹性是 P40 ep=QD/P ep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 QD表示需求量的变动量;P表示价格的变动量A125 B100 =(100-80/100)/(5-4/4)=-0.2/0.25C080 D075 =-0.8二、其他弹性(一)需求的收入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