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分析.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665284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约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制约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制约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制约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制约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制约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约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约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分析斯拉夫语学院 09级2班肖杨2009030110制约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分析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生产生活环境、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等相关,通过调查,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制约着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一)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苗族村寨大多居住在偏僻的高寒山区、石山区,土地贫瘠,由于多年为了生存开垦,自然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水土流失与日俱增,生态失调,给以农耕为基本生存条件的苗族同胞造成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安洛民族乡坪子寨村是一个苗族相对聚居的自然村寨,全村1115人,苗族有250户,该村距县城三十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居住在25以上的油沙坡(页岩地质)上

2、,25以下的耕地仅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12%,这种油沙坡地土质较差,经不住旱涝,天晴上一周,土表水份即干枯,下上三天雨容易出现滑坡,且土表容易被雨水淘走,二OO八年底人均纯收入2000元左右,过年杀不起年猪的农户就有107余户,无家禽家畜的农户就有10余户,且都是少数民族。在偏远的农村,由于离集市较远,为了改善一年的生活,农户大都要在过年期间杀年猪准备一年中要吃的肉和油,而年猪的大小、有或无都足以体现该农户生活的状况。只有剩余的余粮才能喂牲养畜,才能养出基本供给一年吃的年猪,由此可见象坪子寨村这样的村子,不能杀年猪的这107户仅粮食一项就仅仅只能保住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甚至有个别农户可能还缺粮,从

3、该村无家畜家禽的10户少数民族和住户困难的30户农户的现状中可见一斑。食是任何动物的第一本能,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就连吃的问题都不能得到足够的保证,他还能想其他什么呢?而作为以农耕为生存的坪子寨村类似的少数民族同胞,在那贫瘠的恶劣的耕作和生存环境中他们要如何挣扎才能有山外一般的世界呢?与山外的世界相比,他们不知要付出超越山外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艰辛。由此可见,地理环境是制约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二)、落后的交通与信息。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是连接市场、沟通信息的桥梁和纽带,是经济发展和发达水平的标志,纵观当今世界经济,交通越发达的地方,

4、经济也相应发达,反之,交通越落后的地方,经济也相应地落后,在我国,西部地区较之东部地区其经济和交通上都处于滞后的地位。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头戏,由此可见一斑。箐门民族乡是金沙县唯一的省级贫困乡,乡境内虽然有一条公路穿过,但由于该乡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四面多峽谷,公路经过地段险要,地质结构不稳定,被阻断的现象经常发生,该乡最远的朝阳苗族村寨的群众到乡政府所在地办事需要走一天的山路,乡境内全是省级冷水河自然保护区,自然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是旅游开发的好地方,是发展养殖业,特别是黑山羊养殖的基地,宜牧区在50000亩以上,且海拔高低差大,适宜

5、越冬养殖,但是由于交通不便,无法形成规模化产业,加上信息闭塞,使要卖的东西低价拿出去,要买的东西高价拿进来,窒息了一方经济的发展。(三)、单一的产业结构。金沙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苗族族村寨都以农业为主,在农业生产中又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随着烟草行业近年效益的逐年下滑,种植面积的不断递减,种植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以烤烟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山区少数民族同胞生产生活了陷入了困惑之中。石场民族乡是金沙县农业科技示范乡镇,其辖区内的永兴苗族村寨麦肥分带夏秋粮套种、包谷营养块(坨)单株定向移栽、烤烟营养块(坨)假值移栽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曾经在90年代在全县轰动一时,粮食由原来的亩产180公斤增加到

6、250公斤,烤烟亩均纯收入达2000元,最高可达3500元,平均每亩土地生产收入790元,人均年占有粮食480公斤,比一九八O年增加了280公斤,人均收入1750元,比一九八O年增加了1450元。但随着科技的日益普及,烤烟经济支柱的下滑,到二OO八年底,该乡该村平均每亩土地收入折价1380元。人均年占有粮食510公斤,人均年收入1750元,人均农业生产纯收入折价1600多元。农业生产增幅增速大幅度下滑。寻求苗族村寨经济的增长点,已成为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四)、落后的思想意识和教育事业民族乡地处边远偏僻,在苗族同胞中,由于受几千年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落后和被压抑的思想的影响,他们在接受

7、新事物和新观念的更新方面较缓慢,在科技和经济日益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观念的更新就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保证。而观念的更新在于能接受新事物,理解新事物,这就与人的素质和接受教育的程度是有很大关系的。苗族地区落后的观念和落后的教育事业的并存是影响其自身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多子多福”、“种一坡收一箩”,随着金钱化思想的渗入,不重视子女入学等现象在苗族同胞中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小小年纪纷纷外出打工的现象普遍之普遍,到二OO八在外出打工的苗族青年中,16-20岁的青少年打工者占总打工者的60%多,苗族乡村学生巩固率特别是中学的巩固率实际上只达70%左右,苗族村寨教学危房还有相当比例,必要的教学设施达不到50%,普及率仅为10%。师资队伍不稳定,全日制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教师约占教职工总数的21.5%。苗族人口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水平)的人口实际只占总人口的40%。这些落后的观念和落后的教育相互渗透,形成一股落后的潮流,不断冲刷着落后的苗族山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