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金属的化学性质.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657058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金属的化学性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1金属的化学性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1金属的化学性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1金属的化学性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1金属的化学性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1金属的化学性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金属的化学性质.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3-1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要求】1关注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通过对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探究,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B)2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B)3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分别与氧气、水、酸、碱、盐等物质的反应情况,了解其共性和个性。(B)4初步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简单应用。【知识回顾】一、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除Pt、Au等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锂保存在石蜡油中,其他碱金属都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以隔绝空气。试剂瓶

2、中的药品取出后,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Na、K、白磷等通常都放回原瓶。二、金属的物理通性一般都有金属光泽、常温下呈固态(汞为液态)、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延展性注意:熔点沸点差别较大Na、Al、Fe、Cu的物理性质:钠:银白色、质地软、密度小、熔点低,液态钠可用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镁、铝都是银白色的轻金属,有较强的韧性、延性和展性,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镁的硬度和熔、沸点均低于铝。镁、铝主要用于制合金,是制火箭、飞机、轮船的重要材料。镁还可用于制照明弹、闪光灯粉等,铝常用于制作导线和电缆,冶炼难熔金属,铝箔常用于食品、饮料的包装等。铁:是一种可以被磁铁吸引的银白色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它是应用

3、最广泛、用量最大的金属。铜:具有与众不同的紫红色,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常用于制作导线和电缆,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三、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O2等非金属的反应:Na与O2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常温时生成Na2O,加热时生成Na2O2常温下Mg、Al因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在空气中点燃Mg条,Mg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铝箔,铝箔熔化,但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下来Fe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Cu在潮湿的空气中易产生铜绿Fe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Fe3O4;灼热的Cu丝在空气中表面变黑CuO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NaClFe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

4、的烟FeCl3Cu在Cl2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CuCl22与H2O的反应常温下,Na与水反应剧烈:2Na+2H2O=2NaOH+H2(2Na+2H2O=2Na+2OH+H2)Mg与冷水反应缓慢,与沸水反应迅速:Mg+2H2OMg(OH)2+H2高温下,Fe能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 Fe3O4 +4H2Cu与水不反应3与酸的反应排在H前面的金属能与HCl、稀H2SO4等非氧化性酸的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H2Zn+H2SO4=ZnSO4+H2(Zn+2H+=Zn2+H2)Fe+2HCl = FeCl2+H2(Fe+2H+ = Fe2+H2)2Al+3H2SO4 = Al2(SO4)3+3

5、H2(2Al+6H+= 2Al3+3H2)除Pt、Au等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浓硫酸、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常温下,Fe、Al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但加热时能快速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Cu+4H+2NO3=Cu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3Cu+8H+2NO3=3Cu2+2NO+4H2O)Fe+6HNO3(浓)Fe(NO3)3+3NO2+3H2O (Fe+6H+3NO3Fe3+3NO2+3H2O)Fe+4HNO3(稀)=Fe(

6、NO3)3+NO+2H2O(硝酸过量)(Fe+4H+NO3=3Fe3+NO+2H2O)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铁过量)(3Fe+8H+2NO3=3Fe2+2NO+4H2O)4与盐溶液的反应一般,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Fe+CuSO4=FeSO4+Cu(Fe+Cu2+=Fe2+Cu)Cu+2AgNO3 = Cu(NO3)2+2Ag(Cu+2Ag+ = Cu2+2Ag)K、Ca、Na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如钾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2K +2H2O = 2KOH+ H22KOH +CuSO4 = Cu(OH)2+K2SO4总

7、反应:2K +2H2O+CuSO4 = Cu(OH)2+K2SO4+ H2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Fe+2FeCl3 = 3FeCl2(Fe+2Fe3+ = 3Fe2+)Cu+2FeCl3 = CuCl2+2FeCl2(Cu+2Fe3+ = Cu2+2Fe2+)5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2Mg+CO22MgO+C2Al+Fe2O3Al2O3+2Fe6与强碱溶液的反应2Al+2NaOH+2H2O = 2NaAlO2+3H2(2Al+2OH+2H2O = 2AlO2+3H2)【跟踪训练】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金属都是不透明的、固态的、有金属光泽的B金属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

8、热性和延展性C金属在空气中都不能稳定存在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2下列描述的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 A易失去电子的物质 B能与酸反应的物质C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 D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的元素3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B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C钠有很强的还原性D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4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最后生成的产物是 ANa2O BNa2O2 CNaOH DNa2CO35下列物质置于空气中,会因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ANa BCaO CNaOH DNaCl6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哪种性质无关?A钠的熔点低 B钠的密度小 C钠的

9、硬度小 D有强还原性7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刚用酸处理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发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铝在空气中能很快形成氧化膜 B铝箔表面温度低,未熔化C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 D氧化铝薄膜包住了熔化的铝8新买的铝锅、铝壶用来烧开水时,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回变成黑色,这与水中含有下列哪种可溶性盐有关? A钠盐 B钾盐 C镁盐 D铁盐9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铝在高温下还原性很强,可以用铝冶炼高熔点金属C铝的导电性比铜、银更强,所以常用以制造电线、电缆D人们常用铝制的水壶来烧水,说明铝与热水是不反应的10小明家中收

10、藏一件清末的铝制佛像,该佛像至今仍保存完好,该佛像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A铝的活泼性差 B常温下,铝不与空气中氧气或水发生反应C铝的还原性差 D铝易被氧化,生成的氧化膜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11下列金属中,遇到盐酸或强碱溶液都能放出氢气的是 AMg BAl CFe DCu12下列物质中,不能用金属跟稀硫酸反应直接制得的是A硫酸锌 B硫酸铁 C硫酸镁 D硫酸铝13欲迅速除去水壶底的水垢,又不损坏铝壶,最好选用A浓盐酸 B稀硝酸 C冷的浓硫酸 D冷的浓硝酸14为了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以选取下列哪种溶液A浓盐酸B浓硝酸C浓硫酸D浓氢氧化钠溶液15实验是人为的再现物质的变化过程,因此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

11、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因为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反应。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不改变的是ANa和O2 BNaOH和CO2 CNa2O2和CO2 D木炭(C)和O2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2OH-H2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2Al2OH-2AlO2-H2C金属铝溶于盐酸中:2Al6H+2Al3+3H2 D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17取两份等量的铝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在相同状态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 A1:1 B1:2 C

12、1:3 D 3:218把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铁片溶解而溶液质量增加,但无气体产生,此溶液是A稀硫酸 BAgNO3溶液 CFe2(SO4)3溶液 DCuSO4溶液19解释钠投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产生下列现象的 原因:钠浮在水面 ;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钠小球在水面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声 ;钠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滴有酚酞试液的水变红 。 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0某实验小组对中学课本中可生成H2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四个可以生成H2的反应Zn和盐酸 钠和水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 钠和无水乙醇.为点燃上述四个反应生成的氢气,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写出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在点燃之前必须先进行 方法是 实验小组在点燃用上述装置制得的H2时实验获得了成功.却失败了.他们分析认为失败的原因是钠与水的太快,钠的用量太少.于是他们准备增加钠的用量,可教师说太危险.你认为产生危险的原因是 。苯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