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推断复习.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65463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词推断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实词推断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实词推断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实词推断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实词推断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词推断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词推断复习.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实词的推断【学习目标预设】1、了解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的常见方向。2、了解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解决文言实词答题中存在的问题【知识梳理】1考点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2考点解读(1)常见文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传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2)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有的因多音多义而难以确定,有的因古今义容易混淆,还有的因词类活用而意义发生临时改变,因而需要根据特定的语境准确指出实词的意义。3命题规律文言实词的考查

2、特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以单音节词为主。这与文言文的特点是一致的,文言文中的词语也是以单音节词为主。(2)考查的对象为常见常用词。考查的文言实词都是常见常用的,这就提醒我们在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3)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实词的考查,一般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考查。(4)考查形式依然以选择题为主,在翻译题目中也会涉及到对实词的考查。【(高考)典题示例】例1(07江苏卷)节选高进之,沛国人。-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败桓兵于奔牛塘,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

3、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节选自三十国春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C A进之布指算,不爽 爽:差错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刑:宰杀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 伺:等候D道济趋下阶 趋:快走例2(08江苏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案】D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壁:营

4、垒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例3(10江苏卷节选)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解析】B。容止:仪容举止(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止”即有“居住、止息”意,所以此词不单指“形貌”。【典题例析】例1、2012年高考真题伯父墓表节选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

5、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以太夫人忧去官。-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答案 B】A. 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多:称赞B. 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益:有利C. 公复以循吏许之 许:期望D. 杖矫命者,逐之 矫:假传例2、假期作业检测杜纯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6、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 C】A.事遂寝 寝:平息B.纯受诏推鞫 鞫:审问C.比来或徒隶觖望 望:企望D.请姑没其羡而释其人 羡:盈余归纳:高考文言实词关注热点:常见通假字 古今词 多义词 词类活用现象 课本知识点,掌握常见实词的基本意义答题问题总结:【针对各班答题自行总结】【突破方法】(一)教材积累是前提 高考题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文言字词都出自于教材,复习好教材,就能为答好文言考题奠定基础。每当我们阅读课外文言选段时,要想到自己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字词和句式,当然,还要再看一看情况是否相同。总之,教材是本,课外选文是末,所以说牢固的基础是很重要的,建议同学们把各册教材尤其是史

7、记选读翻看一下,掌握课下注释中重点的实词虚词,以及我们课上重点讲解的文言实词。例、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正确含义。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喂养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招致3将军身披坚执锐 坚硬的盔甲 锐利的兵器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任用5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傲慢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边境7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多8使童子烛之 用蜡烛照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刻毒10有势者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漆成红色 漆成黑色11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破旧的(二)归纳总结很重要例:拜(授予官职)除(授职)擢(提拔)迁(晋升或调离官职,贬谪)徙(调动,流放)辟(

8、征召)左迁(降职)谪(贬官,降职或流放)窜(放逐)掾(古代属官的通称)黜(贬退);遣(贬谪)举(提拔,推举)下车(新官初到任)乞骸骨(告老还乡)乞身(告老还乡)(三)掌握一词多义,强调多词一义 如:“造”、“诣”、“之”、“适”、“徂”、“至”、“往”等词,它们除了有其各自意思外,都有一个共同的意思到。如:“寻”、“旋”、“须臾”、“俄而”、“俄”、“俄顷”、“既而”、“未几”等都有不久的意思(四)巩固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一、代入检验法 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

9、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特别适合解决选择题。08年高考北京卷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可以组词为“擢升”,与答案所示的“提拔”近义。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可以组词为“愿望”,与答案所示的“希望”相近。把两个词代入原文都能作通畅的理解,所以是正确的解释。 二、字音推断法(通假推断) 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可以借助原文中的通假字并结合文意,推断它的本字,用本字的意义解释通假字。如:1.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翼翌2.诸有讼曲直者,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涂途 反返3.失其所与,不知。 知智4.行李之往来,共其困乏。

10、共供5.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倍背三、字形推断法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语的意义可以通过字形特征进行推断。例如: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2.至七月,乃扶病入觐 觐朝见、拜见3.秦军引而去 引向后撤退四、邻字推断法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可以利用相邻字的这种意义“相同”“相反”的关系,推断实词的意义。例如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敝疲劳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冲年幼五、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敌则能战之。 势均力敌 (敌:相当、匹敌)、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有的放失 (的

11、:箭靶) 、以兵胁涣 短兵相接 (兵:兵器)、百骸、九窍、六脏赅而存焉。 言简意赅 (赅:完备)5.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日薄西山 薄:接近、靠近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 速:招致、招引7.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风劲草: 疾:强、大七、词性推断法 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其词性是动态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词性,意义也就不会相同(即词类活用)。考生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文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再根据它的词性推断它的意义。例如:1.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名词,险要的地势)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形容词,强劲的)3.变姓名,诡踪迹 (动词,隐藏)4.戴朱缨宝饰之帽

12、,腰白玉之环 (动词,在腰间佩戴)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动宾短语,懂得道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节选自荀子天论)参考译文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做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着它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着它呢?与其盼望,等待天时,哪里比得上适应天时而役使它呢?与其依顺万物的自然繁殖而求它增多,哪里比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按着

13、人的需要有所变化呢?与其思慕万物而使它成为能供自己使用的物,哪里比得上管理好万物而不失掉它呢?与其希望于万物能自然生长出来,哪里比得上掌握万物的生长规律呢?所以放弃人的努力而只寄希望于天,那就不能理解万物的本性,也就不能去利用它了。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大天而思之 大:尊崇,形容词作动词用B因物而多之 多:与“少”相对,指数量多C物畜而制之 物:把当做物质一样,名词用作状语D思物而物之 物:把当做物质,名词的意动用法解析这里的“多”带宾语“之”,应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使增多”。(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孰与骋能而化之骋:施展B有物之所以成 有:掌握C故错人而思天 错:错误 D则失万物之情 情:本性解析“错”带宾语“人”,并与“思”相对,也应是一个动词,“错”通“措”,放弃。点拨 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主语、宾语经常由名词、代词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