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的科技创新教育浅析.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65391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改革中的科技创新教育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程改革中的科技创新教育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程改革中的科技创新教育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程改革中的科技创新教育浅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程改革中的科技创新教育浅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改革中的科技创新教育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改革中的科技创新教育浅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章题目:课程改革中的科技创新教育浅析内容提要:我国现代教育目标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历史性的转折。创新教育概念的提出使素质教育内涵更加具体化。从国际上看,科技创新教育已成为21世纪的教育目标的中心,并深入到人文学科的教育之中。主题词:科技意识 创新教育 科学素养 科技兴趣 思维能力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姓名:池晶晶通讯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邮编:电话:转403文章题目:课程改革中的科技创新教育浅析内容提要:我国现代教育目标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历史性的转折。创新教育概念的提出使素质教育内涵更加具体化。从国际上看,科技创新教育已成为21世纪的教育目标

2、的中心,并深入到人文学科的教育之中。主题词:科技教育 综合实验能力 机器人活动正文:中共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中把科学发展观列为我党今后工作的指导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飞跃式行动,我感慨很深,认为这是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国大力发展经济的时代里,拥有了科学技术就等于拥有了经济的大发展,有人预言,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如果这句预言能实现的话,那么我国科学技术将要有飞越的发展,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是首要前提,而对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将更是这一前提之根本。在现阶段我国的科技教育中,其教育模式基本上是属于忽视应用和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学生“再次发

3、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被基本上禁锢,更谈不上什么“首创前所未有”的创造能力,基础教育领域显得尤为突出。正如布鲁姆指出的那样,教育工作者“在评价中意识到,他们以往过分强调了教育目标的最低层次知识,因而,把90的教学时间用于这一层次,而很少把时间花在更高层次的智力活动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一些教育工作者在科技教育的过程中,还是靠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要求学生死记在脑海中就行了,并不要求学生理解其含义,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教育”在我国一些学校已进行了多年的实验,为开发学生创造力作了大量探索

4、,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所致,这种科技教学实验活动多侧重在鼓励学生搞小发明、小制作,或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创造思维训练等方面,如何抓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点,在常规课堂教学里始终贯穿“创造”的思想,结合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这种教育,去“首创前所未有”的“产品”这些,却是“创造教育”始终没能很好解决的难题,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深感困惑的问题。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内容首先要考虑发展性,既要从科技教育对人的健康和谐发展出发,从科技教育本身发展趋势出发,结合考虑所选择的内容。其次考虑适应性,既要符合中小学教育的任务和特点,要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 由于教育工作对科技教育的目标及科学素质

5、内涵的理解正趋于全面和完整。因而,科技教育内容也随之不断地拓宽和丰富。我认为中小学的科技教育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科技意识教育、科技兴趣培养、科技知识教育、科技技能培养、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思维能力培养1、进行科技意识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中国青年报曾经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称,北京中学生半数以上愿意成为科学家。 这项题为“北京市中学生科技意识调查”抽查了北京市 6 个城区 12 所学校,对这些中学的初二和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严格的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在调查中,当被问知是否愿意成为一名科学家时,有50.7的学生回答愿意,有 32.8的学生拿不定主意。愿意成为科学家的中学生中

6、愿意成为医学家的比例最高,达到 16.5;其次是计算机、物理、 天文、生物、数学、建筑、化学、环境科学、地质等领域的专家。调查显示,使得中学生愿意成为科学家最主要的原因是“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占 65.3;出于“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大”的考虑的,占 48.2。请注意:有65.3的中学生由于“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愿意成为科学家,这其实是一笔有待开拓的巨大宝藏。高尔基讲过:“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一种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世界上许多伟人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无不源自于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萌生的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和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在科技教育中科学意识教育的内容包括:科学竞

7、争意识、科学参与意识、科学实践意识和科学创新意识。(1)科学竞争意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决定国家国力的强弱,同样,个体的科学素质水平也决定着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对社会所起的作用。科技教育中、要增强学生的紧迫感,懂得个体要在现代化社会中协调发展,就必须提高个人的科学素质。(2)科学参与意识:科技教育重在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科学素质。(3)科学实践意识。使学生懂得科技与社会、科技与生活、科技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科学技术之所以能体现其价值,是因为它能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社会实践也指导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而人的科技水平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

8、真正体现出来。(4)科学创新意识。应当使学生懂得人类社会的发展要依靠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最终靠得是科技的创新。因此,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科学意识教育的最高目标。科学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科学教育,关心科学教育的心理倾向。通过科技教育驱动学生对科技的倾向性,是诱发学生科技兴趣不容忽视的条件。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活泼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向着有趣乐趣志趣这三个层次发展;中小学科技教育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参与意识,改变了传统教育从书本到书本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技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中小学科技教育注意营造学生自由开展活动的环境,学生的个性可以在科技教育中充分施展,在这样的时空中

9、进行教育,有利于引起学生大脑的兴奋,产生一种满足感。这些都是科学兴趣培养非常有利的因素。2、加强科学知识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科技技能科学知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获得的关于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认识,它具有客观真理性和逻辑系统性的特征,由于科学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所以,科学知识教育成了现代科技教育的一个基本要素。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通过精心设计,教师领导学生简化地展开、再现、重演科学知识中隐含着的原始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包括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活动等,这也就是学生认识世界,接受文化熏陶,德、智、体等素质发展的过程。原则上讲,知识

10、的程度或水平越高,内涵越丰富,人们学得越多而且好,就意味着在一种高起点上获得丰富的认识,就发展得越好,素质越高;反之,知识粗浅、贫乏,就意味着认识起点低,就限制了认识、发展和素质的提高。科学技能和其它技能一样,含动作和心智两个方面。一般包括: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理论的理解(理解能力);把相关的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能力(运用能力);运用科学检索过程的能力(检索能力);对科学的特点和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作用总的了解(把握能力);具有对科学积极的态度和兴趣(非智力因素)。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人们通过思考和练习而掌握技能的过程。在中小学科技教育中,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加强联系,使

11、其形成一定的动力定性,从而形成技能。同时,也要教育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演绎、归纳、假设、抽象等方面的知识,动脑和动手形成设计、操作、反馈等一系列科学技能。3、加强科学方法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和科学知识相比,科学方法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更普遍的适用性。这是因为:第一,科学方法是获得科学知识的手段。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就能更快地获得科学知识与更透彻地理解科学知识。第二,科学方法作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蕴含着极大的知识价值。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其智力水平就会大大提高。第三,科学方法教

12、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华。目前中学培养学生能力一般都是在学科教学内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容易进行学科领域之间的比较。而实际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因此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仍然难以解决。另外,在学科教学中,学生实践活动的物质条件和时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仅靠渗透式教学是不够的。提倡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有在探究式的学习中才能形成科学思维能力。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虽然,掌握知识对于能力发展是重要的,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个人直接经验的积累在人的能力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突破目前学生实践活动的局限性,应改善实践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探索适合于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要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并且依靠适合的教学平台。学生学习的程度需要及时的反馈,尽量避免技术难度的干扰,造成学生思维上的困扰。不同的教学情境将有利于学生深刻地认识并掌握所学内容。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注意培养青少年的科技素养,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使他们能得到良好的科学启蒙教育,具备一定的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知识,为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的培养作好充分的准备。参考文献:创新教育案例全书 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创新学生培养全书 出版社:九州图书出版社 创新教育全书 出版社:九州图书出版社创新教育方法艺术全书 出版社:九州图书出版社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