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复习题.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65015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文献学》复习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文献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古代“文献”概念中,“文”指文章典籍,“献”指贤人贤才。(第一章)2、请阅读下面给出的材料,然后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1)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

2、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左传昭公十七年(1)请你根据历史文献学知识,说出古代“文献”的概念。(2)请你用所掌握文献学知识,评评郯子在这个对话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3)郯子所说的凤鸟等各种鸟,包括“五鸠”、“五雉”、“九扈”,都是不同的鸟名。你根据郯子所作的阐释,你可以知道郯子是一个么样的人。 2)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

3、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评论,以及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1)马端临在这里给“文献”作出的含义是什么意思?(2)马端临在这里给“文献”作出的含义体现了我国古代“文献”概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3)这里的“献”还有没有古代文献中的“献”的含义?3)“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学之者将殖焉,不学者将落焉。大业崇之,则成钦明之德;匹夫克念,则有王公之重。其王者之所以树风声,流显号,美教化,移风俗,何莫由乎斯道。故曰:其为人也,温柔敦厚,

4、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遭时制宜,质文迭用,应之以通变,通变之以中庸。中庸则可久,通变则可大。其教有适,其用无穷。实仁义之陶钧,诚道德之橐籥也。其为用大矣,随时之义深矣,言无得而称焉。故曰: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以知今,其斯之谓也。夫仁义礼智,所以治国也,方技数术,所以治身也;诸子为经籍之鼓吹,文章乃政化之黼黻,皆为治之具也。故列之于此志云。”隋书经籍志(1)这段文字表明了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学的一个什么样的特征?(2)从这段材料来看,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对文献典籍的认识。这个认识是什么?(3)这个材料

5、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政治需求与文献学发展的一个什么关系?3、“献”的本义在今天仍在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能体现“献”的本义的主要是哪几个方面?(P5:实地采访的调查报告,前辈大家的口述历史,民间传承的风俗礼仪)4、在现代文献概念中,文献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为主要记录手段的一切知识和信息的载体。5、广义的历史文献是一切自然科学文献和社会科学文献的总和,包含了古往今来的所有著作和所有文献。6、狭义的历史文献是指一切有关历史的记载和编纂。7、近代以来,随着西学的传入和图书分类法的变化,历史文献是指文、史、哲、经济、法律等学科分类中的史学著作。8、历史文献学是对历史文献的载体、内容类别、典藏传

6、播、整理利用以及历史发展进行研究,进而探索其特征和规律的学问。9、历史文献学的任务在于为各种学术文化的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尤其要为历史学的研究建立坚实可靠的史料基础。10、历史文献学,在我国古代多属于校雠学的范畴,涵盖目录、版本、校勘、辩伪、考据、辑佚等分支学科。11、中国的历史文献学萌芽于孔子整理“六经”的文献工作。12、隋朝牛弘在请开献书之路中认为,书有“五厄”。这“五厄”是哪五厄?(P7)13、明胡应麟衣为书有“十厄”,这“十厄”是哪十厄?14、至今天,古代方面至少经历了十四厄,请说出是哪十四厄?15、请举例说明,我国古代文献兴衰与政治的关系。16、请举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对历史文献

7、学的发展的影响。17、请举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对历史文献学所带来的影响。18、自20世纪以来,我国的文献整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哪些问题?从总体来看,大多欠缺传统文献学的扎实功底,有编纂而无研究,有目录而无解题,未能很好地起到提纲挈领、指示门径的作用。从古籍文献的点校来看,点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点校整理本误点误断及文字讹误比比皆是,有的甚至不堪卒读。从古籍的数字化来看,有的未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原书面貌,有的还出现新的讹误。从查阅利用来看,相忽视了基础文献的精读的研究,也忽视了目录、版本、校勘、考证、辨伪、辑佚待基本功训练。第二章:历史文献的载体、类别和形式1

8、9、载体,是指用以记录历史文献的物质材料。20、在世界文明史上,作用文献书籍载体采用过的物质材料主要有哪些?(纸草、甲骨、金属、石、竹木、帛、羊皮、贝叶和植物纤维)21、甲骨文献,又称“卜辞文献”,是殷人占卜的记录,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献。22、甲骨文以龟甲兽骨为载体。23、一篇完整的的卜辞大致包括哪四个部分?(序辞、命辞、占辞和验辞)。24、从甲骨文的内容上看,甲骨文献可分为“占卜刻辞”和“记事刻辞”两大类。25、铁云藏龟是我国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专著。26、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窒是我国第一掇在甲骨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方面取得成就的学者。27、金石文献,分别是指以金属和石质材料为载体的文字记

9、录。28、金石文献的共同特点是坚固持久。29、金石文献是研究我国周代历史十分宝贵的原始资料。30、陕西杨家村出土的速盘铭文,印证了史记记载的周王世系。31、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王莽命甄丰刻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我国最早的石经。32、我国古代石刻文献的主体是墓志碑刻。33、立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的大秦景教泫行中国碑是基督教早期入华的重要物证,今藏西安碑林博物馆。34、现存最早的碑刻文献之书,是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35、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及唐代墓志汇编续编,是迄今为止辑录唐代墓志文献最全的石刻汇编。36、我国古代的书写材料产生很早的有竹、木简和缣帛。37、简牍,是竹、木简和木

10、牍的合称。我国发现最早的简牍文献是西汉末年在孔子壁中发现的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十种种竹简。38、西晋武帝时,在汲郡发现竹简数十车,10余万言。当时学者整理出竹书纪年、易经、琐语、穆天子传等16种书籍,史称汲冢书。39、20世纪,中外学者在我国西北居延等地区发现大量汉代简牍,其中最早的纪年简为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年),最晚者为东汉建武六年(30年),以宣帝时居多,内容涉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文化等众多方面,被称为“居延汉简”。40、1978年,在湖北随县战国早期曾侯乙墓中发现竹简240枚,计1600字,详细记录丧仪所用车马兵甲情况,被称为随县古简。这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竹简。41、睡虎地

11、秦简内容包括编年纪、语书、为吏之道、秦律十八种等法令文书,以及封诊式和日书等。42、银雀山涨简内容主要为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慰缭子、六韬、晏子等书。43、尹湾汉简主要内容为东海郡政府的文书档案。其中集部是关于东海郡行政机构、官员建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方面年度统计数字的记录。44、尹湾汉简为研究汉代上计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经济生产,提供了极为详细具体的第一手材料。45、郭店楚简内容全部为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典籍,是研究先秦学术思想珍贵的历史资料。46、“清华简”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出现了古文尚书,这是自秦始皇焚书后,首次出现的真本古文尚书。47、里耶古城出土的简牍约有20余万字,内容多为官署档案

12、,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纪年从秦王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记事详细到月、日,十几年连续不断,是极为重要的百科全书般的春王朝日志式实录,对研究秦的统一和秦文化的传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48、如果要了解和研究战国时的神仙思想,出土文献中最为重要的是战国楚墓帛书。49、如果想了解和研究汉代驻军情况,出土文献中你参看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驻军图。50、我国古代帛书的特殊用途是用于绘图。51、写本,又称抄本,是指以手写的方式制作的文献。唐代以前的称“写本”,唐以后的称“抄本”。52、吐鲁番文书上起两晋,下讫唐大历年间,以十六国居多。敦煌文书上起两晋,下讫北宋年间,以隋唐五代居多。53、敦煌文

13、书多为佛经,余为经史子集等古籍,诗词歌赋和变文等通俗文学作品,以及户籍、账簿、医卜、历本、契约、信札、符帖、牒状等各种文书,是百科全局书式的文献资料。54、吐鲁番文书保存了大量的契约、账簿、辩辞、录案、授勋身、过所公验,也有一些信札、医方和古籍抄本,是三研究中古时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民族交流、驿站交通、科技工程、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典章制度的珍贵原始资料。55、现代声像、缩微、电子文献的问世,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纸质文献载体体积大,信息存贮密谋低,无声像等视听效果,不能自动存取和高速传播等不足。55、经部文献儒家经典“十三经”、历代学才对儒家经典的各种注释阐发之书,以及解经需要而衍生的各种文

14、字、音韵、训诂方面的典籍。56、“十三经”57、史书成为独立部类之始,源自西晋荀勖中经新簿。58、正式将四部命名为经、史、子、集的著作是隋书经籍志59、在传统史部文献中,纪传体史书、编年体史书、纪事本末体史书、典制体史书以及史评与史考体史书,是五个主要的组成部分。60、在资治通鉴的影响下,产生了一批“通鉴”类编年体史书,主要有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明薛应旂宋元资治通鉴,明末清初谈迁国榷,清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毕沅续资治通鉴、夏燮明通鉴、徐鼐小腆纪年等。61、“十通”62、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书是唐刘知几的史通。63、清初三大史考著作是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和赵翼廿二史札记。64、

15、类书是分门别类汇辑各种资料以便人查阅的工具书。65、成书于魏文帝时的的皇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类书。66、唐代传世的官私类书只有艺文类聚、初学记和白氏六帖。明清两部最重要的类书是永乐大典和古今图书集成。后者是中国现在最大的类书。67、太平御览是现存古代类书中保存五代以前古籍资料最多的类书。68、丛书是将原单本流行的书籍,汇编在一起,别题一个总名,以供人们检阅的一种文献形式。69、丛书起源于学者为读书治学一,合抄众多性质相同之书而成为一书。70、专科性丛书是荡集某一相同部类或某一学科之书籍为一书,并题一总名,最便于专门学术的研究。71、综合性丛书,不拘门类,歉收并畜,汇聚从书而为一书。72、南宋宁宗嘉泰初年俞鼎孙兄弟辑刻的儒学警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综合性丛书。73、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是乾隆年间修成的四库全书。74、明黄省曾稻品是我国最早研究水稻种植的专著,但无单行本,收录在广百川学海、百陵学山、夷门广牍和近代的丛书集成等丛书中。74、方志是地方志的简称,是以一定的地域中中心,以行政敬慕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