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64472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说 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请认真书写考场、考号、班级、姓名,仔细审题,相信优秀的你必能成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2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3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

2、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4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 ) 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 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A. B. C. D. 5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

3、王朝的行政效率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6下列机构中其长官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 ) A(唐)门下省B(宋)枢密院 C(元)中书省D(清)军机处7. 希腊城邦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是( )A. 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容易形成一种民主的传统B. 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众多平等且独立自治的小城邦C. 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共同促成了希腊的民主传统D. 公民大会使各城邦公民能够在国家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8雅典民主政体建立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民众法庭 D.元老院9 “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以现代民

4、主制度的源头。”(英国历史家约翰索利语)这里的“她”是指 ( )A.罗马帝国 B.雅典 C.拜占庭帝国 D.斯巴达10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 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11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12 “渔阳鼙 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5、。”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三藩之乱13 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A.西汉 B.隋朝 C.宋朝 D.清朝14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15下列词句休养生息 杯酒释兵权 犯颜直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

6、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 A. B. C. D.16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17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18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

7、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19下列发生在法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启蒙运动兴起 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 攻占巴士底狱 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A. B. C. D. 20 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街已成为无用之物。”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 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 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21“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22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 清B明 C 汉 D秦23在红楼梦第九十回

8、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24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25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26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

9、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27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A节度使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布政使28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29.梭伦在抒情诗中

10、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30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31古希腊的雅典人口众多,缺少肥沃耕地,食物供应短缺,5080%的粮食需要进口。为了解决民生问题,雅典采取的

11、措施是A发展工商业 B实行民主政治 C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 D提高农业技术32古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其观点的是A.公民大会向全部居民开放 B.五百人会议通过抽签选举产生C.陪审法官由选举方式产生 D.向参加城邦活动的公民发津贴33.公元前452450年间。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B保障平民利益

12、,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C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是罗马法的渊源 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34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 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实行了分封制 C.设立了军机处 D.郡县制受到挑战35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设立五百人会议 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A B C D36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37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38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