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乐感之我见.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644312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生的乐感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培养小学生的乐感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培养小学生的乐感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生的乐感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生的乐感之我见.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小学生的乐感之我见音乐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当播放一首美妙动听、活泼欢快的乐曲时,孩子们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摇头晃脑,他们不仅能感受到音的高低、长短,还能体验到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这样的孩子对音乐有较强的感受力;然而,有的孩子却反应比较迟钝,他们不能掌握乐曲的旋律与节奏,情绪上也没有什么变化,通过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学生在乐感方面存在差异。音乐学习中的乐感问题,是困扰孩子们学习的大问题。如果不顺利解决,演唱出来的音乐是味同嚼蜡、平淡无奇,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很大打击,并逐渐失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所以,培养学生的乐感至关重要!如何提高学生

2、的乐感呢?笔者有几点浅薄认识:一、加强乐理知识的学习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乐理知识几乎是个空白。许多音乐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唱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与渗透。因此,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音乐老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应该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乐理知识。比如词曲作者的简介、拍号的理解、强弱规律、各种节奏以及断(连)记号等,先从理论的理解再运用到实践演唱教学当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受力。二、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对于音乐刚刚起步的学生来说,听音、辨音方面的能力往往较弱。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还应加强学生的视唱听音练习。可先唱准音阶,然后对学生进行级进、跳进的练习,是学生能从多变的音中更好

3、地把我每个音的音准。其次让学生通过听辨单音,对音高、音准进行识记和巩固练习,把所听的旋律记下来进行视唱,这样听唱兼顾久而久之,学生的听音能力就会加强,继而在自学歌曲的能力上也会增强。实践证明,借鉴柯达伊手势教学对于学生音准的训练效果也极其明显。 三、加强节奏感的培养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演唱一首歌,即使你的嗓音再好,唱的有多动听,但是没有把握住节奏,也等于不会唱歌。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奏就在我们生活之中,这就要靠老师去引导学生感受它。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找声音的节拍,如:汽车声(嘀嘀)、闹钟声(嘀嗒嘀嗒)、钟楼的打钟声(当当当当)等。四、在游戏中培养乐感。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我认为应让

4、他们在游戏中,由浅入深地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技巧,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主要作法是:基本训练游戏化。将基本训练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随着节奏做摇头、拍手、打肩、拍腿、踩脚、叉腰的游戏,使之用身体、动作来感受、体验、表现音乐。对音高的训练,由不定音高开始,老师敲木质黑板、再敲玻璃,他们很快就会辨别出敲黑板的声音低、敲玻璃的声音高。为了让学生继续分辨音高,让他们回家后敲击生活中的各种物件。学生回来后,争先恐后地告诉老师他们敲击的是什么东西,哪个声音高,哪个声音低。通过学习与实践,他们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切音响,提高了分辨声音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小学生声带发育还很不成熟,不适合多唱、大声唱,也不

5、容易掌握音准。所以我根据儿童的特点,用以“听”为主的方法激发兴趣,使他们带着好奇的心去学。方法是老师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名为“小音符找家”。过程是将七个画有小房子的图片摆放到黑板前,并把每个小房子都标有1234567七个音,再按座位的顺序,从前到后,把七个同学分别指定为七个未确定音准的音符,然后听老师用琴弹出这七个音中的其中一个音,要求学生认真听、仔细辨、看谁的耳朵最灵。从第一个同学开始,听老师弹出的音属于这七个音中的哪个音,这个同学就马上跑到黑板前,站到这个音的下面,依此类推。直到这七个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如果有的同学出现了错误,找错了位置,最后请大家一起帮助他找到自己正确的家。经过一段

6、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够较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个游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音准感,而且养成了精神集中的好习惯。用“走、跑、快、走啊”掌握节奏的长短。四分音符称“走”,八分音符称“跑”,十六分音符称“快”,二分音符称“走啊”。根据这些音符各种不同的节奏组合,编成小游戏。例如“小音符游览世界各地”或“小音符游览音乐大楼”,并根据音乐的长短来确定一种节奏型用几小节。做节奏游戏,可以一人一组,也可以多人一组,还可以任意结组,还可以自编各种不同的动作,但要求节奏统一。这时,老师用24拍的音乐和不同的节奏型进行伴奏,使音符更富有形象性。同时学生自由结合,做着自己创造的游戏动作。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五、加

7、强表现力的培养音乐的表现力就是要以准确的节奏、恰当的力度和速度,自然而美好、真切而饱满的感情把乐曲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例如我教唱再见吧老师,再见吧同学一曲时,先让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回忆刚进学校时的情景,以及这六年来的一些难忘的事,点点滴滴勾起了学生们心底里对学校、教师和同学的依依不舍之情,音乐成了沟通的桥梁。可以说,这首歌曲无论是节奏还是音调都是很难掌握的,但学生唱来却丝毫不差,似乎音乐就是从他们心中直接流淌出来的。那如天籁般的歌声正是由真实的、感人的情感所支撑。就在我们创编的情境表演唱时,我发现许多孩子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连平时专门调皮捣蛋的学生都在那样专注地演唱,他们的眼神像是在说:“老师,谢谢您!”在课标解读中提到:“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这种立意与情景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心灵萌发美的种子。”有了“情”、“声”自然就美;而在学生聆听到自己优美的声音后内心的愉悦激发起了他们更多的表现欲,在学生表现音乐美的同时,音乐“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也已深深植根在学生的心中了。乐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反复练习和各反面汲取“营养”,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培养音乐感,没有一定的听觉和体验积累,就很难真正地区倾听、欣赏。我们学习音乐,部位成为音乐家、艺术家,而是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进而塑造更加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