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方法系列.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64186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157 大小: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研方法系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教育科研方法系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教育科研方法系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教育科研方法系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教育科研方法系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科研方法系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研方法系列.doc(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科研方法系列之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研究方法是有层次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或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了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想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一切科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一要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来认识它们,不要为种种唯心主义观点所蒙蔽;二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不要孤立地看问题;三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要静止地看问题;四在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之间存在着矛盾,必须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即抓住事物的规律性的东西,才能真正认识到客观事物的真面目。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毛

2、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有详细的论述,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党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也是针对我国思想界实际情况对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所作的一种描述。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就是说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入。今天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把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有人把这三论说成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深化与具体化。掌握三论特别是系统论的精神,将会使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将会帮助我们从整体的角度、从动态的角度、从一切事物与其上下左右的联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致使我们陷入“一叶障

3、目不识泰山”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各项研究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指导思想,有无这一指导思想是大不一样的,有了这一指导思想就可使科学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少走弯路;而没有这一指导思想,则会把研究工作导入歧途,甚至得出谬误的结论。 不过,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只是一种方法论,而不是方法本身,它虽对各种方法起着指导作用,或者说,各种具体方法只有在它的指导下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是它却不能代替具体的研究方法。要想达到研究的目的,完成研究的任务,还必须熟练地掌握并正确具体的研究方法。各种研究方法除了层次上地位不同及过程上排列不同之外,又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不能互

4、相代替。例如,研究过去的教育情况只能用历史法;而想要估计未来的教育情况则只能用预测法。在现状的研究中,如果所研究的现象是研究者直接观察所及的,就可用观察法;若只能用间接方法了解的,就可用调查法或文献法。已有设想或假说而不知结果如何可用实验法;反之,已见结果而不知原因则可用追因法或经验总结法;欲知确切数量须用测量法;而整理大量数据则须用统计法。各种研究方法各有其长,也各有其短。研究者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及研究过程的需要,并结合研究者本人的条件来选择最适当的研究方法。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只是为了解决某一研究问题才需要采取这种或那种方法。所以方法的使用一定要服从于研究的目的与任务的需要,不能

5、片面地追求方法的形式,为方法而方法,那样就是本末倒置了。教育科研方法系列之二:资料和文献方法一资料和文献的基本概念(一)资料 所谓资料,一般是指具有一定理性认识价值和学科特定内容的信息形式,广义的资料包括文字、数字、图表、符号、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磁盘等,狭义的资料一般仅指文字或印刷品内容。只有当信息具有下列属性时,才被视为资料,作为搜集与整理的对象。 1具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价值资料工作在整个科学研究的操作序列之中,是一个准备性的基础步骤,它往往自始至终地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没有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资料作为基础,科研从选题这一步就无法进行,即使勉强进行,也只能是一种沙丘上的建筑,有了“成果

6、”,也会倒塌。资料应该蕴含前人或他人的实践与认识,研究者以其为对象和依据,进行新的研究与思考,推导出新的结论。任何人的研究工作,都不是从零开始,必须也只能从前人和他人的实践与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做出新的努力。作为资料,正是前人与他人的实践与认识的记录。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是一种自觉的理性认识活动。因此,资料必须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客观上蕴含有理性认识的价值。 对于资料的价值判断,又是一种主观的认识活动。资料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即使是同一资料,在不同研究者的眼中,价值也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这取决于研究者的需求程度与认识水平。研究者如果缺乏需求和眼力,即使再重要再珍贵的资料,也会变成不是资料,当然也

7、就无所谓搜集和整理了。2具有一定的学科特定内容学科特定内容是指在某一专题领域内进行了自觉的实践与认识,具有了一定的深刻性,同时,它的内容又具有明确的类别特征,能够列入现有的分类规范,或者表述新特征,创建新规范。只有这样,资料才能进入相应的途径及领域,进行交流,为科学研究服务。否则,没有起码的深刻性,没有分类意义的特征。例如,一些泛谈杂叙,则不能列入资料内容。如此界定并强调资料的信息特征,是为了给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提供理论前提的依据。以防止资料概念外延的泛化,避免大量的非资料信息溢流而至,造成混乱。为了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对于有教育价值的教育资料,应该尽量地搜集与整理,对于无教育价值的信息,应该尽量

8、防止与排除。在资料工作的全过程中,应致力于资料源的纯净化,从而保证资料工作的科学性,保证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所搜集到的资料,能在教育科研中发挥其应用价值,以提高资料库的利用效率。(二)文献1什么是文献 人类知识是一代又一代积累起来的。千百年来积累的各种知识,几乎全部汇集在文献资料上,文献资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知识的海洋。科学研究工作者要想有所创新,他就必须先从已有的有关文献资料中吸取营养,批判地继承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从而开阔眼界,扩展思路,受到启发,当他查阅了有关某一研究课题的适量的文献之后,他就了解到前人对于本问题已经做了哪些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这样就可在前

9、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教育领域的出版物数量在急剧增加,许多国家都很注意教育文献情报工作,其中以美国教育资料情报中心尤为突出。在美国教育资料情报中心下边有分布在美国各地的十六所情报交换所。它们分别就特定范围的教育情报进行收集、分析、评价、选择,并做出摘录和索引。经过这样处理的情报,再集中到中央。这样,各地均可通过“教育资料情报中心资料复制服务”,取得必要的文献的缩微胶片或原稿。苏联教育科学院和以乌申斯基命名的教育学图书馆共同负责收集资料,同外国交换图书等工作,这些国家都是非常注意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工作。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某些方面所取得的成

10、就的大小可以在它们积累、发表文献的数量与质量上反映出来。现代管理学也认为,一个系统的信息量的多少是反映该系统组织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搞好我国教育文献工作,并设法利用世界各国的教育文献情报,对于提高我国的教育科研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2文献的种类、级别及其利用 文献按信息载体分,主要有印刷型、缩微型、计算机阅读型和直接记录声音和图像的直感性资料等几种。 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一级文献、二级文献和三级文献。一级文献指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会议文献、档案材料等。二级文献是把分散的一级原始文献加以整理组织,使之成为系统的文献,以便查找利用。如书目、索引、文摘等都属于这一类。三级文献是在二级文献基础上又

11、将一级文献内容分类整理的成果,如专题综述、评述、数据手册等。文献的分级并不说明文献的价值,它只是说明文献来源的不同层次。 二资料和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一)搜集搜集资料是科学研究工作操作程序的开始,是一种对于有价值信息的自觉选择与认识。课题内容初步确定之后,即可着手搜集与本内容有关的资料。1步骤:(1)由近及远首先搜集和本内容直接有关的专题内容,从横的方向上建立资料网络。(2)由今及昔首先搜集和本内容直接有关的历史内容,从纵的方向上建立资料序列。(3)由资料及作者任何资料都是以其特殊形式进入研究者的资料视野。这种资料的特殊性,是作者主观条件特殊性的反映。我们应在这种资料与作者的同一性中,去寻求对于

12、资料的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上述步骤,是一种理想操作模式。在现实的研究工作中,限于客观或主观条件,不可能依此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势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交叉,这是自然的。所谓的自觉性,反映在研究者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是指应尽量使目的明确,步骤清楚,向理想的操作模式靠拢。2类型教育科研资料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使研究者了解有关研究领域的已有成果、发展历史、当前研究动态,可以帮助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还可为论证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能启发研究者的思维、激发灵感。总之,从教育科学研究的起始一直到终结都离不开教育科研资料。在某种意义说,科学研究过程就是对科研资料的搜集、使用和再创造的过程。

13、由于教育研究成果的记载和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因此教育科研资料的类型也就多种多样。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书籍这里所说的书籍,是指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教科书、论著、资料性与参考性工具书、科普性著作和通俗著作。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所参考的书籍以前三种为主。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一般性教育论著是对教育的某一领域进行广泛讨论的著作。二者大体上相似,都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某一学科的基础知识较好地概括了这门学科领域内的科研成果。但由于学术的稳定性和出版周期长、更新速度慢等原因,一般说教材和一般性教育论著的内容偏向于反映学术界普遍同意或较为流行的见解,因而往往不能反映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而专著则不同

14、,它是针对教育科学中某个专题进行系统、深人讨论的著作,大都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心血,其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材料,因此其参考价值大于教科书和一般性论著。教育理论研究所参考的书籍,多数为专著。(2)报纸报纸是以刊登新闻报导和评论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一般是每天出版。由于出版迅速,所以情报报导及时。对于研究者来说是重要的科研资料来源。目前我国出版发行的有关教育方面的专业性报纸有几十种。如:中国教育报、上海教育报、教育时报、教育导报、教师报、江苏教育报、浙江教育报、新疆教育报、教育周报、湖北教育报、湖南教育报等。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等一些报纸还定期刊登教育专栏。这些报纸荟萃了国内外各类教育

15、信息,反映了教改动态和教育科研动态,对教育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3)期刊期刊是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月刊、季刊等。由于期刊出版周期短、内容新颖、论述深入、发行量大、影响面广,反映了学术界当前最新研究成果。所以,它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在我国,有关教育研究的期刊大约有几十种。除教育研究、人民教育、课程与教材等教育研究专业期刊外,还有各学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期刊,如语文教学、中学数学教学等,还有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杂志,如北京教育、上海教育、江苏教育、四川教育和各师范院校学报、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等等,都是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4)学术会议文献学术会议是当代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学术会议过程中和会前、会后散发的有关论文、会议报告、纪要等,就是会议文献。学术会议文献往往反映了一门学科某一领域的研究动向和研究成果,代表了国内外的最新学术发展水平。目前,我国教育科学界正处在一个比较活跃时期,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以及下设的几十个分会,几乎每年都定期召开有关学术研讨会、年会等。这些教育学术会议提供的文献是教育科研资料的一个重要来源。以上是教育科研资料的主要类型。此外,某些研究者未发表的文稿,硕士生或博士生的学位论文,正在进行中的科研项目情报等,也是我们搜集教育科研资料时不能忽视的。 3渠道搜集资料是按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