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走上讲台“自讲自学”提升知识技能.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640665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走上讲台“自讲自学”提升知识技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让学生走上讲台“自讲自学”提升知识技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让学生走上讲台“自讲自学”提升知识技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让学生走上讲台“自讲自学”提升知识技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让学生走上讲台“自讲自学”提升知识技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学生走上讲台“自讲自学”提升知识技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走上讲台“自讲自学”提升知识技能.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走上讲台“自讲自学”,提升知识技能阜阳市颍泉区苏屯中心校滑集小学 王学海内容摘要: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尤宜致力于导”,使学生“自求得之”。一、新授课中的学生“自讲自学”,让学生亲自弄明白道理,亲手实践知识,亲身体验过程,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二、复习巩固课中的学生“自讲自学”,有效巩固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整理与复习课中的学生“自讲自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辨析能力,满足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欲望。“自讲自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发现、研究、探索”的心灵,点燃学生的“向学、求知、成功”欲火,引发学生多元思考,激活

2、学生认知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关键词: 学生 讲台 自讲自学 自求得之 终身发展正文: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尤宜致力于导”,使学生“自求得之”。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皆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不是“一言堂”,就是“满堂灌”,只是把学生当成是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只注重“自己的教学表现”,整个过程只有教师的精彩表现,没有学生的原生态体现。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3、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构建小学数学学生“自讲自学”课堂,是促使学生终身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新授课中的学生“自讲自学”古人云:“耳听百遍,不如亲眼看一遍;眼看百遍,不如亲手做一遍。”数学课程摒弃“一言堂”、“满堂灌”,让学生走上讲台“亲眼看,亲手做”,“自讲自学”,寓知识传授与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1:“相遇”问题(2)的课堂教学(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1.1 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体验。1.2 课堂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求自得”。1.3 学生展示“自求自得”结果:生1:这道题是四年级“路程、时间与速度”问题的拓展延伸,已告诉我们路程

4、(50千米)与两车的各自速度(60千米时、40千米时),要求我们求出相遇时间。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可以求出几时可以相遇,然后再求出相遇地点到遗址公园的路程。质问:速度指的是哪辆车的速度呢?为什么?生1:这里的速度指的是两辆车的速度之和(100千米时),因为是这两辆车共同行完这段路程(50千米)的。质问:求出的时间是哪辆车的行驶时间呢?生1:求出的时间不是哪一辆车行驶的时间,而是两辆车共同行驶的时间,因为它们同时出发,又在途中相遇,说明是共同行驶50千米的路程。质问:怎样列式计算呢?具体过程如何?生1:具体解答过程如下: 50(4060) 50100 0.5(时) 400.520(千米)(

5、答略)质问:求相遇地点到遗址公园的路程,为什么是“400.5”,而不是“600.5”呢?生1:面包车从遗址公园出发,相遇地点到遗址公园的路程是面包车行驶的路程,而不是小轿车所行驶的路程。生2:因为50千米是两辆车共同行驶的路程,所以面包车行驶路程小轿车行驶路程全路程(50千米)。根据这一关系我们可以列方程求出两车相遇的时间。假设出发后x时相遇,那么,面包车行驶40x千米,小轿车行驶60x千米,相遇地点到遗址公园的路程是40x千米。具体过程如下:解:设出发后x时两车相遇。40x60x50100x50x0.540x400.520(千米)(答略)新授课的“自求自得”,让学生亲自弄明白道理,亲手实践知

6、识,亲身体验过程,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二、复习巩固课中的学生“自求自得”俗话说:“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写手生,三天不练腿生”。数学课程学习无一例外的需要复习巩固,学生做习题是复习巩固,“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不够,做习题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自然也离不开对习题错误进行纠偏匡谬。根据学生的“错误率”及“错误因”,安排学生提前12天对概念模糊题、易混易错题、典型错误题从错因剖析、解题思路、习题变式、解题关键、多元优化等方面积极“求得”,以便课堂有效“授得”。例2:学生习题中的易混错误题(分数问题)。2.1 选择习题。普惠集团今年生产电动三轮车400

7、0辆,( ),求去年生产电动三轮车多少辆数时,下面的条件与算式相对应的是(连线显示):今年产量相当于去年产量的 4000今年产量比去年产量少 4000今年产量比去年产量多 4000(1)去年产量相当于今年产量的 4000(1)去年产量比今年产量少 4000(1)去年产量比今年产量多 4000(1)2.2 学生展示:生1:这一类型题,大家比较模糊,错误率也比较高。我认为这一题的答案是这样的(详见上面链接):具体分析如下:今年产量相当于去年产量的,是把去年产量看作标准单位“1”,今年产量与去年产量相比较是去年产量的,知道今年产量(比较数量),求去年产量(标准“1”数量),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8、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因此,“今年产量相当于去年产量的”与“4000”相对应。同理可知,“今年产量比去年产量少”与“4000(1)”相对应,“今年产量比去年产量多”与“4000(1)”相对应;去年产量相当于今年产量的,是把今年产量看作标准单位“1”,去年产量与今年产量相比较是今年产量的,知道今年产量(标准“1”数量),求去年产量(比较数量),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去年产量相当于今年产量的”与“4000”相对应。同理可知,“去年产量比今年产量少”与“4000(1)”相对应,“去年产量比今年产量多”与“4000(1)”相对应。生2:分数问题的解题关键是:一定要弄

9、明白“标准单位1数量”和“比较数量”,条件是“标准1数量”还是“比较数量”,需要求出的是“标准1数量”还是“比较数量”,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分析得如此透彻,清晰,我们还有必要一味的“灌输”吗?三、整理与复习课中的学生“自求自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加强烈。”数学学习中,整理与复习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进行归纳整理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整理与复习中不乏有模棱两可问题、概念混淆问题等,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自教自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辨析能力,满

10、足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欲望。例3:(整理复习“年、月、日”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问题1:“2个月”与“60天”有什么关系?疑问: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2个月”与“60天”是相等的。它们真的相等吗? 生1:“2个月”大于“60天”。理由是:这两个月都是大月(7月、8月),共有62天,大于60天,与“60天”不等;生2:这两个月中,有1个大月、1个小月(5月、6月或6月、7月),共有61天,与“60天”也不等;生3:两个月是2月和3月时,闰年时2月29天,3月31天,共60天,与“60天”相等;平年时2月只28天,3月31天,共59天,不等于“60天”。

11、问题2:“一年有365天”的说法是错误的。疑问:经常听到“一年365天”的说法。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谁知道我的理由是什么?生4:“一年365天”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班内一片叫好声。心得体会:学习不能存在丝毫的侥幸心理,“大概、差不多”不应该出现在学习之中;诀窍是:不放过细微之处,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四、“自求自得”课堂教学的体会4.1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成功的关键学生正处于发展时期,智力、思维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完全放手,任其自由发展,难免出现“枝杈”,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促进学生智力健康、卫生发展。4.2 要重视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12、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校长在一次报告中说:“很多老师讲课,内容讲得很清楚,但是不讲思想方法。结果是学生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上,而抓不住问题的本质,这对培养创造性思维非常不利。”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见识不够深广,“自求自得”时大多“就此论此”,很少达到“精细”,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思想与方法,引导学生“触类旁通”。4.2 “自求自得”是学生之幸,教育之幸据媒体报道:美国威斯康辛州有一位闻名遐迩的数学教师,所教学生成绩出类拔萃,无谁能比。人们十分诧异,纷纷踏至取经。结果发现这位教师并非数学高材生,教学能手。他只是在教学上让学生“自求自得”,同时要求学生把“自求自得”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相互质疑辩解,直到全班同学都明白为止。如此循环往复,结果全班学生都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知识技能也与日俱增。社会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知识技能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更需如实俱进。倘若课程教学如此让学生“自求自得”,将是学生之幸,教育之大幸也。总之,“自求自得”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发现、研究、探索”的心灵,点燃学生的“向学、求知、成功”欲火,引发学生多元思考,激活学生认知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