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新旧对比.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63867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新旧对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数学新旧对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数学新旧对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新旧对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新旧对比.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唐燕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新教材与旧教材对比分析 一、新旧教材章节内容的变化。 旧教材有5个课节,分别是年、月、日、看日历、一天的时间、时间与数学(一)和时间与数学(二)。新教材把看日历一课,调整到第七单元第一课时中,这样的变动非常严谨。因为看日历一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认识年、月、日,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从日历找到有关信息。可是原来的旧教材确把年、月、日一课放在了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把看日历放在第二课时,两个课时分开来学习,但新教材把两个合并成了一个课时看日历。新教材就改变了练一练和正文不匹配的局面,第一课时是看日历,第二课时是一天的时间,第三课时是时

2、间表,第四课时校园中的测量,第五课时是搭配服装,第六课时是营养配餐,第七课时是共同的休息日和第八课时的日历中的规律。二、第七单元年、月、日新教材鲜明的特点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特点非常鲜明。1、旧教材:第二课时看日历,正文里主要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学生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信息,大量的练习去让学生理解平年和闰年,第四课时时间与数学(一)一课,只出现了两个情境图,然后就是做一做,练一练。正文内容特别空洞。第五课时时间与数学(二)同样是情境图简单,不利于学生学,也不利于老师教。2、新教材:每一课节都是“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新教材的正文特别好,情景设计注重了题材的多样与丰富,内容充实,循序渐进,

3、有利于老师把握教材,给老师研读教材、利用教材提供了一个支撑。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学习过程。也体现了引导学生自然展开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问题。 新教材的第七单元结构性更强,更适宜于学生学习,特别明显地是情境图都力图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组与课程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特定情境出发,展开一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过程。问题串很突出,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在主问题中都配了情境和问题串,这样老师教和学生学都有了一个载体,“问题串”的形式主要有以下情况:引导思考不断深入的问题串,由情境

4、产生而展开的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问题串,比如看日历一课(第67页),儿童在情境当中发现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产生讨论,层层递进不断探索的问题串的设计。如第一个情境图说说关于年月日知道什么,学生根据情景图中两个学生的回答内容,很容易,让学生说一说。关键是第二个情境图就有递进了,有31天的有哪几个月,有30天的有哪几个月,有28天的有哪几个月,让小朋友思考说说,为什么?这就不同于第一个情境图了,说一说就行了。最后一个情境图更有数学思考的挑战性,有28天的叫什么,有29天的叫什么,那你用什么办法能知道它们的区别?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产生讨论,不断探索。三、新教材有层次清晰的练一练。每个课节都安排了练

5、一练,供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用。1课时67页的内容,练一练为1页;2课时1页的内容,练一练为1.5页;正文和练一练的页码比例为1:1。每个课节都是正文和练一练各为1页。练习又有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并且正文当中的每一个问题串在练习当中都会有对应的练习题目,比如问题串1正好配练习第1题,保证了基本知识能够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正文与练习的匹配。带小问号的是拓展练习,不做考试要求,但拓展练习老师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比如关注学生的交流,对学生学习评价老师要把握好。三、实现新教材的教学目标采取的有效策略在本单元搭配中的学问、时间与数学中,使学生体验到对应的数学思想。在看日历、制作作息时

6、间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中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还有一个校园中的测量的学习,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测量工具的重要性。在时间表一课的学习中,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内容丰富而有趣的情境素材,这个情境图中有丰富的比较环节,比如两个城市的日出时间不同,小学上课时间不同等等。无论是哪一节课,都是让学生认识并体会到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时间作息。教学重点是理解“作息时间表”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相应的作息时间表。在教学中有如下几个环节,首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两个不同城市的学生的日出时间不同的活动,引发学生思考,两个之间的同?使学生主动发现不同情况作息时间也不同,引导学生先化曲为直,然

7、后再对齐拉直进行比较,再次让学生感受到制作作息时间表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在后面的练习环节中,我努力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表述,从而巩固原有的认识。问学生,你是怎么来制作的作息时间表?深入体会“时间表”的核心内容,也为他们今后的深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体验和认知基础。在校园中的测量一课的学习中,教材安排了四个活动:“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自我评价”。“议一议”是通过观察和推理就能够判断出轻重,教材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学校的体育器材的场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由此判断每幅图中需要使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小组分工情况,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情

8、景图,提出数学问题,有哪些测量工具,需要选择哪些测量工具,记录数据,以及如何小组分工, “做一做”通过观察无法准确地判断出长度,就要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增加学生的直观体验,通过动手操作来判断长度,进一步积累使用测量工具的活动经验;“想一想”引发了学生新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从而发现借助测量质量的工具,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的重要性。而在“自我评价”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自我的评价,可以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达到自我的提高,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整套教材在注重科学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更关注了教材的潜在功能,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学本,教师要在教学中指

9、导学生多读教材,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沿着有序的知识链条,在读教材、学知识、促能力的过程中,逐步的学会学习,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总之,新教材精心设计“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情境的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提供了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教材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注重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重要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运算技能的形成。练习与巩固适时适度,提供了数量合适、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习题,有效地避免了旧教材练习中题目“跳跃性”较大的现象。强调了数学理解的学与教共进的过程中,达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重,有了新的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