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速度资料解释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632435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波速度资料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震波速度资料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震波速度资料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震波速度资料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震波速度资料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波速度资料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波速度资料解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波速度资料的解释 论文提要 地震波速度是地震勘探中最重要的一个参数,是地震波运动学特征之一。在资料处 理和解释过程中,速度资料均十分重要。例如在计算动校正时需要叠加速度,绘制构造 图进行时深转换时需要平均速度。近年来,速度资料在地震解释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1)进行时深转换、绘制深度剖面和构造图。(2)根据速度资料识别波的性质,如多次波、绕射波和声波等。(3)利用速度资料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和理论地震模型,对地震记录作模拟解释。(4)利用速度纵横向变化规律,研究地层沉积特征和相态展布。(5)利用层速度资料,预测岩性分布和砂泥岩横向变化。(6)利用速度资料计算反射系数图板

2、,进行烃类检测,判别含气亮点。(7)利用合成声波测井,进行砂体横向追踪和对比。(8)利用速度资料预测地层异常压力。由此可见,提取和分析速度资料是地震地质解释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熟悉各种有关的速 度概念、速度资料的求取方法和影响速度的各种地质因素对于应用速度资料解决地质问 题是很重要的。正文一、理论研究和实际资料证实,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与岩层的性质、岩石的成分、 密度、埋藏深度、地质时代、孔隙度、流体性质等因素有关,下面分别分析各种因素对 速度的影响。(一)影响速度的一般因素1. 岩性由于各种岩石类型的成分不同,其传播地震波的速度是不同的(图51);有时即使是同一种岩石类型,由于结构不同其波

3、速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地震波传播速度主 要取决于构成这些岩石矿物的弹性性质,一般来说,火成岩孔隙很少或没有孔隙,地震 波速度比变质岩和沉积岩的都高,且变化范围小;变质岩的波速变化范围较大,沉积岩 波速最低,变化范围大,这主要与沉积岩成分和结构复杂,受孔隙度和流体性质的影响 较大有关。表(51)是几种类型岩石与介质的波传播速度和波阻抗资料。2. 密度通过大量岩石样品物性研究和数据分析整理,发现地震波速度与岩石体积密度之间(图5 1(d)、(b),存在着一种令人满意的近似关系。即:p = U. 31(图52)中给出了按上式计算的理论曲线和测定的速度与密度的关系。图中可以看出,除岩盐和硬石膏偏差大一

4、些外,其他岩石均比较适用。这一经验公式具体地反映了 速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为参数之间的换算提供了方便。如在计算人工合成地震记录时, 如果已知速度V,缺少密度参数,可用上式进行换算。(图5 3)是胜利油田各时代 地层埋藏深度、层速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水怛卓I度弋 -41陀度股蜡袒疾孔囂車的販R上覆层座力砂页岩出图5 1影响地震传播速度的几种主要因素(据格劳尔等,1 9 8 7 )表51几种主要岩石类型与介质的速度变化范围岩石诚介康谨度0(kni/ 与 j波阴抗鬲球食 * tirrr 4.2 5.585-120粘土1,2-2. 518-554. 5-8.0L. 52. 516住H岩4- 56- 5

5、加巒陟岩L. X-4, 027-6Utr油.1-1.412- 153地层时代 实际观测资料表明,岩石的成分和深度相近,地层时代不同时,地震波速度差异也较大,时代较老的岩石比年轻的岩石速度大(图51 (c)。这主要与年代较早的岩石 成岩作用时间长,岩石较致密等因素有关。4埋藏深度在岩性和地质年代相同的条件下,地震波的速度随岩石埋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埋 藏越深的岩石,承受上覆地层压力越大,压实作用强,岩石较致密,其波速增大(图53)。 但地震速度梯度的变化表现为浅处速度梯度较大,随埋藏深度增大速度梯度变化减小, 这主要与深部岩石压实作用趋缓等因素有关。5孔隙度与裂隙孔隙度是影响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6、研究表明岩石类型相同,成分相近、孔隙度大 小不同,速度变化范围较大(图51 (d), (e), (f),高孔隙度一般对应为低速,而 低孔隙度则一般对应为高速。碎屑岩的孔隙度通常随着岩石致密程度和胶结程度的增大 而减小,其速度随胶结程度的增大而增大。此外,岩石中存在着大量的微裂隙可导致岩石的速度减小,这种现象一般在碳酸盐岩储集层或断裂破碎带中较为发育。o治1m 2-恳42& 2.7 2.3体决解度5应冊巧泗05IKI0aOfj2WQZ-ffpCfj/cm3)?QQVMMc(tn/s?3CNMiSOW图5 2 地震波速度与岩石密度的关系图5 3地层埋藏深度、层速度与密度的关系厂(已饱和卤水)二)、

7、地震波速度与多孔介质流体性质关系1 .流体性质地震波在沉积地层中的传波速度与岩石孔隙度和流体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岩石孔隙中含 油、水或气时,岩石的波速会降低,引起波阻抗变化,并导致反射波振幅发生变化。所 谓的亮点技术,就是利用饱含油气地层引起界面波阻抗差和反射振幅的强弱变化而直接 找油气的方法。研究表明,在浅层岩层中,含有一点点气就会使岩石速度显著降低;但 当地层中气体含量达5时,再增加含气饱和度只对岩层的速度产生很小的影响,这样就造成有远景的气藏和近于枯竭的气藏在地震参数上是相似的。实际计算证明,时间平均方程不能应用于气体饱和情况,只能采用近似的计算公式:式中:VF为流体饱和砂岩速度;,为流体

8、饱和砂岩体密度=为 岩石骨架体积模量;二为岩石颗粒体积模量;脇为流体体积模量;为孔隙度;,为 颗粒密度;为流体密度。图(54)所示为水饱和砂岩、气饱和砂岩和油饱和砂岩的 计算结果。可以得出几点认识:(1) 油和水饱和砂岩之间的速度差别很小。(2) 气饱和与水和油饱和砂岩在小于1600m深度时,速度差别较大;大于此深度时 有一定差别,但差别很小。(3) 气饱和砂岩和页岩(按v 1/5z=1585计算)之间在浅层速度差异大,但在大 于约2000 m以上时不存在差别。(4) 页岩和水饱和砂岩之间的速度差别较小。2异常压力在正常压实情况下,岩石孔隙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这种变化使地震波的速度随深 度增加

9、而增大,地震上叫做微分压力,这种微分压力对速度有较大的影响。微分压力由下式定义:式中:PF为地层压力,pf为流体压力。0- 1 Q. 2 小 34 4夕卜几力图54含不同流体成分页岩和砂岩的速度与深度关系曲线 图55速度与外压力的关系理论和实际研究表明,压缩波的传播速度正比于Ap(图55),随微分压力的增 大,地震波速度减小。这就意味着当承受正压力和较大的流体压力的地层存在一较大的 压力差时,在沉积层系中将出现一低速层。沉积岩中,作用的总应力pr = pf + Ap, 如果孔隙中流体容易排走,与地表水相通,则pf为静水压力,如果孔隙中流体排泄不 畅或不能排出,流体就要承受一部分由岩石内骨架承受

10、的压力,这时流体压力大于静水 压力,地层岩石中的孔隙欠压实,称为欠压实带或欠压实地层。欠压实地层地震波速度 减小,这就是利用地震速度预测压力的基本原理。(三)、几种与油气关系密切的岩层速度特征104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教程三、几种与油气关系密切的岩层速度特征自20世纪7 0年代初以来,在研究岩石的波速变化规律与各种因素的关系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 下面以几种与油气藏关系密切的岩层的速度特征为例,讨论页岩、砂岩和碳酸盐岩的速 度特征随深度变化的一般规律(图55、图57)。jOOQ5映机 OU7QW)11 5-6各种不同粹仃地连波传播速度區棵度变化 图5-7 地下岩石和流体地震披传播速度的正常范围(据

11、Lind seth, 197?)1 页岩 研究表明页岩速度、密度与深度有密切的关系,这主要由于页岩沉积后易于压实的 特点所至。实质上页岩的这种速度变化主要与孔隙度变化有关,页岩沉积初期的细粒粘 土物质其含水量可达6 0%70%,密度为1 .7g/cm 3,速度是1 6 0 0 m/ s左右,随深度增加和成岩作用增强,孔隙水挤出,含水量可能只有百分之几,密度为 2.6g/cm3,速度增大到4 0 0 0 m/s以上2 砂岩 不同成因类型的砂岩,具有明显不同的速度特征。分选良好的滨海砂层,颗粒坚硬, 压实作用对孔隙结构的改变影响不大,因此,速度、密度对深度只有微弱的依赖关系; 与之相对应,河道砂层

12、由于搬运距离短,分选不好,随埋深增加,易于压实,速度会发 生显著的变化。总的来说,埋藏深度对砂岩的影响不如页岩明显,当深度从零增加到40 0 0 m,砂岩的孔隙度大约从30%减小到百分之几,速度大约从2 5 0 0 m/s增 加到4 5 0 0 m/s。正是因为砂泥岩速度在深部趋于相近,因而对于深部地层很难利 用速度信息区分砂泥岩。3.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沉积后即成岩,其速度特征比较稳定,随深度变化较小,速度值在4 5 0 06 5 0 0 m/s的范围,比砂岩大,更大于页岩。碳酸盐岩速度的变化主要与 裂隙作用有关,当构造作用强烈,裂隙发育,其速度明显降低。(四)、速度分布规律 在沉积地层中

13、,速度的空间分布受地层沉积序列、岩石类型、横向展布与地质结构 等的控制,因而具有成层性、递增性、方向性和分区性。(1) 成层性:沉积岩的基本特点是成层分布,由于各地层沉积条件、岩石性质的 不同,在各地层中波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由于速度在剖面上具有成层分布的特点,这 为地震勘探解决地质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 递增性:在正常地层层序条件下,速度随地层深度和地质年代是线性增加的, 但速度变化的梯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少。(3) 方向性:由于地质结构和沉积岩相的变化,速度沿水平方向也会变化。一般 来说,速度变化的水平梯度不大,但由于构造作用和沉积相变会出现断层、断块、地层 不整合和地层尖灭等,往往在这

14、些部位速度的水平梯度会发生突变;这正是提高处理和 解释精度所必须考虑的问题。(4) 分区性:受构造或沉积条件的控制,速度在平面内的分布具有分区分带的特 点。例如长期剥蚀的构造隆起区,速度值高,但速度梯度小;由于沉积环境不同、相带 和岩性横向变化,速度也相应发生变化。实际工作中正是利用速度分区、分带的变化规 律与岩性的内在联系进行地质解释的。总之,改进层速度资料,提高速度分析精度,是利用速度资料进行岩性解释的关键, 这需要地质人员与物探人员合作来完成。二、速度参数十分重要,但又很难精确地测定它的数值。其原因由于地质介质的不 均匀性、速度是矢量,即使在同一岩层不同部位和沿不同方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也各 不相同,它是空间坐标的函数v = v(x,y,z)。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不可能真正 精确确定这种函数关系。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根据用途不同和地震技术所能达到的水 平,对极其复杂的实际情况作种种简化,建立近似的介质模型,并引入各种速度概念。 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几种与解释有关的主要速度概念、使用范围和相互关系。(一)、速度的概念1.平均速度当地震波的射线垂直穿过水平地层时,平均速度定义是:一组水平层状介质中地震 波垂直穿过某一层以上各层的总厚度与总的传播时间之比。对于n层水平层状介质的平 均速度是:(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