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活动教学带进乡村中学地理课堂.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632310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活动教学带进乡村中学地理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将活动教学带进乡村中学地理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将活动教学带进乡村中学地理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将活动教学带进乡村中学地理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将活动教学带进乡村中学地理课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将活动教学带进乡村中学地理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活动教学带进乡村中学地理课堂.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活动教学带进乡村中学地理课堂摘要:陶行知先生认为:课内获得的知识是“闻知”“说知”,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通过师生活动获得的知识是“ 亲知”,学生很容易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因而“亲知”是根本,“闻知”“说知”要结合在“亲知”之上,才能成为“真知”。 1乡村中学的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为此,在地理教学时,笔者密切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适时引入地理课堂,通过师生活动探究其形成和发展的地理原理。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达成学生“学得”有效,教师“教得” 有效。关键词:观察 体验 地理 活动教学 学习方式有多种,归纳起来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 接受学习的

2、特点是“闻知”“说知”,学生掌握的是教师“给予”的现成知识,接受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里学习并掌握大量而又系统的地理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书本获得知识的习惯和能力。但是,接受学习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创新精神,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着缺陷,最刺痛老师的是“老师你没讲过”。发现学习的特点是“亲知”,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发现学习的优点很突出:它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掌握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特别是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欣慰老师

3、的是“老师我理解了”。利用活动进行地理教学,意图就是通过活动,提供学生发现的条件,融汇发现学习的思维和方法,改变单纯接受学习地理的状况,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一、活动教学的内涵活动教学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不断地逼近客体本身的反映过程。实践对于人类的认识发展来说,是具有基础性的动力因素。只有经历必要的感性阶段,积累相应的直接经验,才能促成学生有效的思考,使知识的掌握富于意义,最终上升为学习的理性认识,促进知识的有效建构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活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教师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对客体进行观察,体验,在体验中进行探索,充分积累直接经验,丰富感性

4、认识。另一方面,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语言和词汇,及时进行抽象、概括、综合、达到抽象的理解,实现由感性向抽象思维的转化,无论对未知知识的认识还是对已知知识的再认识,都应当要求学生用主动探索发展的态度和活动方式进行不断的认识,不仅要发现知识的由来;更要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实现认识的深化或发展。应将直接经验的积累和间接经验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凭借直接经验去理解间接经验的意义,借助间接经验去获取更广阔更深层的直接经验。否则,只有直接经验,难以发展学生系统化的认识;仅有语言讲授方式去间接地获取知识,学生不易深刻地理解知识和实际有效地运用知识。感性认识在认识领域中所占比例应该是比较大的,故应强

5、调以探究活动方式来展开对事物的认识。3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尝试给活动教学下这样一个定义: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4 二、开展地理活动教学的形式与类型1、观察、体验型的地理活动:(1)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观察、体验:如昼夜交替、地方时;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等地理现象的观察、体验。(2)大气自然现象的观察、体验:如大气的热力作用、天气系统、季风等地理现象的观察、体验。2、模拟型

6、的地理活动:如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地转偏向力、热力环流等。3、小型演讲会、辩论会:如街口的发展,是鼓励个人汽车消费还是控制个人消费;流溪河的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三、地理活动教学设计的原则:1、主题选择原则:应贴近教材,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层次分明,便于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选择主题是活动成败的关键。主题应紧扣教材、社会、生活三者。鉴于主题活动教学力求在地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上有所突破,是从传授、解惑发展到探究、创新的学习,因此它不应该脱离教材,应源于生活而体现在教材。例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学生在生活中是完全可以观察和体验到的,可提问“今天

7、你观察到的昼夜长短状况如何?为什么会这样?”,以此问题驱使学生去回忆、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通过活动回到教材寻找地理原理,这个活动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在以后地理课堂上可再重复这个活动,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脑袋里形成会“动”的昼夜长短变化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在巩固活动时,学生会说“我理解了”。 在选择主题时,还要考虑题目的层次性,便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浅至深分析问题,抓住事物本质,形成思维导向,以利于思维发展的循序渐进,融会贯通,逐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活动开展原则: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内容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在

8、积极指导,掌握全局的前提下,应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内容,制定活动方法,编排活动主题,控制活动时间,撰写活动心得等等。尽量避免模式化和公众化,给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从而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活动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活动的能力。例如每节课前五分钟,笔者都让学生上讲台讲一讲观察和体验到的地理现象,其中12月有一个案例是:现在我们的教室那边窗帘是拉上的?6月的情况又如何呢?地理原理是什么?课堂立刻活跃起来,座在南边的学生拉开窗帘,阳光射进教室,往北边看,窗和窗帘都是打开的。学生经过激烈讨论、争论后,讲台下有结论,讲台上有地理原理。因此,活动教学,一是活,二是动。活就

9、是地理活动的气氛活跃,丝毫没有压抑感,可以是讨论、争论、辩论、观察和体验等等。另外,地理活动教学中学习的知识是活的,方法也是活的。动就是地理活动一般都是在动态中进行的,如学生需要动口动手,并根据活动的需要经常性地调整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对于一些爱动、好表现自己的学生决不泼冷水,而是引导他发展自己的个性,成为活动教学过程中的主力军。 3、活动成果展示的原则:活动成果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无论课内还是课外的,教师都必须珍视每个学生的活动成果,让同学们通过班级活动形式充分展示自己活动的成果,表现自己活动的能力,同时教师对每一个活动成果给与表扬。这样通过活动的参与、成果的展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突破

10、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达成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5四、提高地理活动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开展活动教学目的是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而衡量活动教学是否取得成效,主要看“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学生是否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是否能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否能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是否激发了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笔者认为,提高地理活

11、动教学的有效性,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明确以活动促发展前提“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是新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学提出的一项新要求。开展活动教学并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其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获取知识和能力,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区分太阳日和恒星日,可选一排学生,教师与第一位和最后一位学生成一直线,教师绕第一位学生走一到两步并自转一圈,然后让学生模拟,再提问:你们看到最后一位和第一位同学时间上和动作上有什么区别?因此,地理活动教学应本着“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的要求,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我发展,使学

12、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产生深刻的心灵体验。第二、给学生以活动的悬念问题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这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一种活动,这一活动过程始发于问题。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认识始于问题,源于实践。教学活动应当从创设问题的开始。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思考即内隐性活动),有思考才会去探索(探索未知的活动则是一种外显性的实践活动),勇于实践、善于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古人说:“学则须疑,疑则有问。”疑问是发现之母。在地理活动教学中可以尝试采取“五疑式”教学模式,主要采取“师生生疑尝试排疑启导释疑练习解疑创造质疑”五步进行,它是一种以疑问为引线,激发学生学

13、习兴趣,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即,观察生疑自主探究的起点;尝试排疑自主探究的立足点;启导释疑自主探究的支撑点;练习解疑自主探究的落脚点;创造质疑自主探究的至高点。这一模式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将这一模式引入地理活动教学的实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效果非常好。例如,在深秋时可提问:近段时间,大家早上起床或晚修下课后有什么感觉?昼夜温差怎么样?用什么地理原理解释?说明了什么风来了?通过这个活动后,学生提出“温差最大和温差最小的季节是什么季节?温差最大和温差最小天气状况又是如何”等问题。第三、给学生以活动的时空机会少讲精讲

14、,留足时空。活动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是给学生留下必要的时空,把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而非自己。必须强调指出,这里的活动是自主性的活动,即学生作主人的活动,而非学生是木偶的活动,也非“表演式”的专供参观学习的所谓活动。对学生的要求是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确,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学习是试错的过程,不是复制、照相。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理解事物,都只能理解事物的不同方面,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理解。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错误,调整自己的教学,矫正或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使学生得到发展。例如,可让学生轮流出几道练习或测试题,并由当天出题的学生批改,这样可创造人人都能主动参与的机会。第四

15、、给学生以活动的环境场合学生的活动环境由人、财、物等教学资源所组成。首先,各种教学媒体是构成活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是教学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是连接教与学的桥梁,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这里的媒体是广义上的,它既指实物媒体,如粉笔、黑板、书本、投影、多媒体等各种实物器具,也包括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还包括网络环境媒体。由于媒体的触角很宽很广,因此,在“活动教学”中,充分开发媒体这块资源,必能使我们的教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锦上添花。例如,2010年广州市二模:1如图1中所示,该地当天的地理环境最可能出现图1我国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A白天多云,夜间晴朗 B大气逆辐射较强C夜间风

16、力较大 D昼最短夜最长此题图1就是来源于中国天气网正点天气实况气温。其次,就人的资源来说,则包括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关键。教学民主是地理活动教学的基本前提。在地理活动教学中,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必然压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只有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会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积极参与地理的教学活动,从而调动其学习地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五、给学生以活动的方法策略技能、过程和方法,既是活动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又是进行活动教学必须掌握运用的“工具”,教师要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基本的活动操作方法,从而保证活动顺利有效的进行。如观察、体验、探究、辩论等活动需要发散思维、感性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