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621259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实践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实践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实践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实践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实践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实践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发展的实践与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一、问题的提出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仍然影响着一部分教师。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经历一次次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会真正地掌握知识,技能与思维的方法,才会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情感、态度、个性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课堂教学的研究,并经过实践,探索出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教学特征与教学策略。二、研究理论依据

2、和目标(一)研究的理论依据1、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是一门探索模式的学科,数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探索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模式。2、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活动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样需要特别强烈。3、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中学数学学习应该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思考性。4、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在自主探索学习活动中得以培养与发展。5、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是我们教学追求的理

3、想目标。它是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必要保障。6、符合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诣在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中发展。(二)研究目标经过一年实验,学生呈现:在课堂上,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学习能够自觉地、积极性参与教学全过程,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对书本提问,向老师质疑问难,向学生验证自己的看法,并学会有目的地学、有方法地学、有创造地学,通过主动地动脑,动口实践,探索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习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真正地提高。在课外,学生能独立运用理解的知识、能力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能独立完成一些开放性习题及动手操作题,使学生把数学的自主探索

4、能力真正应用于生活、应用于实际,真正得到会学、会用。三、研究对象、过程、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对象七()班七(5)班 八(1)班 八(6)班(二)研究内容:、“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特征。、“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教学策略。(三)研究过程和方法鉴于此课程研究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以行为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自2006年8月始。准备阶段:讨论研究课题,分析了解现状,确定实验班级,制定实验方案。研究阶段:()调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以兴趣相近,个性互补,规模适中为原则,组织学生组成开展自主探索的团体。()提出中学自主探索课堂教学的理论

5、框架,研究“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开设专题性的观摩研讨活动,建构“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归纳“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特征,探索“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教学策略,并不断完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及时反馈学生自主研究的过程,依据反馈原理,加强研究成果的反馈,改正研究方法,从而取得最佳的实施效果。四、研究成效:(一)建构了:“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特征,探索出“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教学策略。1、建构“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中学数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基

6、本结构。 激情引趣,设问引思。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展区,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或要掌握内容设计引语,所设计的引语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求的欲望,并能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定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联想,学生就可能提出有价值、有创造性的问题,这样就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自主探索、分层指导。教学时,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索的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也就是说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地、开放地多角度地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合作交流,共同整理:学生在个体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中组相互讨论、分

7、析与交流,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最后形成共识,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中结。在合作交流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互相交往中,表现出的尊重、沟通、包容、成果共享,互补、竞争氛围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时既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又要关注学生的认识不到位或解决问题方法的不简捷情况,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出“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迁移拓展,自主发展。通过让学生解决问题同类问题,如教材里的“做一做”和课后练习题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以获得对数学学

8、习的不同经历和体验,将知识用于解决课本习题。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归纳出“自主探索,合作发展”的课堂教学特征自主性特征: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方法和速度学习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原理,掌握数学方法,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落实的重要标志。民主性特征: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和谐的,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学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师生之

9、间互相讨论,甚至争论,学生的个性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开放性特征:教学内容是开放的,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程度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兴趣去学习数学,获得自己对数学的独特体验,教学结果是开放的,每个学生在掌握大纲规定的知识外,又有不同的发展。过程性特征: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学阶段,学生的探究过程和在探究中获得的愉悦体验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发展性特征:通过课堂交流,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新的思想方法,每个学生的思维是发展的。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学生的个性是发展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学生的体验是

10、发展的。创新性特征:每个都是独特的自我,个性具有鲜明特征。每个学生都是探索的主体,具有创新精神。每个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思维是独特的,思维具有创新性。(三)、探索出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策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首先,师生关系平等是前提条件,只有教师关系平等,学生才可能有自我,才能有机会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和研究。其次,民主是催化剂,在民主讨论氛围中,学生才会没有心理负担,做到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最后,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极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

11、和谐和平衡发展来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能动地学习起源于学习的兴趣,创造性的学习源于“自主探索”的欲望。如果说,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学生内在需求,来源于丰富自身,提高自身,发展自身的内在需求的话,那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则强调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讲学生学习知识这种内在需求转化为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内心需求的动力源泉。实验中我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学生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学会知识,学会求知,学会自主发展。重视“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过程,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广阔的探求空间

12、,充分发挥中组合作的优势,向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体验和“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能力。(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产生的有效影响1、它正确反映了数学观和教育科研的现代发展。2、增强五个意识:即问题意识、策略意识、应用意识、主题意识和创新意识。3、克服了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弊端,做到了“传授知识与获取方法”并重,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4.达到了研究目标。在课堂上,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兴趣浓厚,学生能够积极地、自觉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有85%的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敢问、会问、会学,做到有目的地问、有方法地学,能够自主探索、

13、合作探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课外,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五、问题与思考(一)问题:全方位包装与打造 在自主探索活动之前,教师已为学生准备好了一切:需要的学习材料、必备的学具等配套教学设施从数量规格到操作注意事项都作了充分的统一规定与千叮咛万嘱咐。在成功完美的实验探究背后,学生没有自己的猜想与创造,充其量知识被动地当了一回“操作工”。这能保证自主探索活动的有效开展吗?喋喋不休的游说 当学生展开探究时,教师总在一旁忙碌地给学生予以善意的提醒与不厌其烦的暗示,即使在巡视指导中组探究时,也是倾听少,授意多。在这种看似“引导”的干扰中,学生心领神会,放弃了自己的原创造思维与探究思

14、路,沿教师框定的捷径较顺利地获取了结论。这种手把手的引导又如何焕发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整齐划一齐步走, 学生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而在自主探索中我们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一点,教师往往作出硬性规定或统一要求。(二)思考对自主探索的解读 自主探索是指学习个体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从自身的已有的数学知识与经验出发,借助系列外部行动(观察、猜测验证)予以自我内化,经过自身思维碰撞、认知冲突、直至豁然开朗的顿悟等心理活动,从而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历程,在亲身体验与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识数学,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氛围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包括认知的活跃程

15、度、情感的兴奋水平和意志的努力强度,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展示过程,是学生主题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在自主探索中,教师定位与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的宗旨是对学生适时有效地提供必要的帮助与引导。当学生面临困难时,引导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中边探索边总结已获得的经验,而不是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学生对自己或同伴所获得的“数学猜想”没把握时,要求并帮助他们为验证寻求证据、修正猜想,而不是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 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毅力。对

16、动手操作的在认识 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让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对数学的理解。在数学中能借助动手操作来理解的内容很多,既需要不断挖掘,又要防止使用上的泛滥。任何一个活动都讲究一个度与量,操作活动也是如此,要适量与适度。适量就是指不要动不动就操作,操作也并不是多多益善;适度是指当学生的直观认知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在丰富的表象上及时抽象,有直观水平转化。如何把握这把度与量的标尺呢?这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直观、抽象思维的实际水平,知识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程度,因人而宜,始终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与开展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该如何克服上述弊端,深入体会与实施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呢?()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改为“授人以渔不如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