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琴汇报材料.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614903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雅琴汇报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陈雅琴汇报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陈雅琴汇报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陈雅琴汇报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陈雅琴汇报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雅琴汇报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雅琴汇报材料.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的课堂如此多娇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研讨会掠影陈雅琴金秋十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24日,我们一行八人的娘子军开始了深圳之行。对于“主题学习”课题实验,因为困惑,所以期待。当我们来到深圳市福田区上沙小学时,报到时的小意外并没有阻挡希望的再次燃起。今天,我站在个人的角度谈谈此次学习体会。一、印象中的上沙小学那是一所村办学校。置身其中,你丝毫发现不了“村”的痕迹。小巧别致的校园,亲切温馨的小书吧,豪华舒适的阅览室,就连卫生间也是香气弥漫,流连其间,很是羡慕,但我们也能清醒地认识到人家是经济特区,特区就是有钱,没办法,但我想有些东西不是用钱就能包装的。比如学校的文化氛围,从一楼到三楼,看到最多的

2、就是图书。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所有门窗,墙壁都成了孩子们的阅读元素。每一扇门或是一个故事情节的画面,或是一本书的封页,又或是一首诗的插图,让图书无处不在。在这样的熏陶下,孩子们轻松地开始“悦读旅程”。这里已将阅读变成另一个“悦读”了。你看,一张张人物名片在孩子们手里变成了一个个小风铃。一份份读书卡透露着孩子们的喜悦心情。而老师们也在阅读中修炼了气质,一个个说话轻言细语,笑脸如花,那叫优雅。二、梦想中的小语“峰会”我做梦也没想到我还能亲眼目睹来自香港、台湾、大陆的三位小语会理事长的风采。他们是香港中国语文教育研究学会会长刘筱玲博士,台湾小语会理事长吴敏而教授,中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教授。真可谓三大巨

3、头齐聚一堂。这也提升了此次研讨会的品位。而我和瞿利云老师还有幸和崔峦教授、刘筱玲博士合影留念。也可谓是“三生有幸”了!三位专家给我们作了精辟独到的阅读报告,具体内容王主任还会给我们作详细评析。三、期盼中的异彩课堂本次研讨会上,我们观摩了四种不同课型的教学实况。四节课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把值得借鉴的地方和我的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要说本次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有三点:一是我终于弄明白了上次实验老师开会时,谢校长给我的提问什么叫反三归一?二是我对几种常用课型的操作流程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三是我也终于弄清楚了我上次讲课为什么会超时15分钟。因为以文带文的课型中可以不安排预习检测这个环节。字词检测可以放到专门的识

4、字课型中。下面还是说说这几节课吧,第一节是上沙小学范征老师讲的二年级识字7。我没有带过低段,不知道怎样教孩子识字。但范老师的识字方法多样化让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亮点一:识字的层次感。老师首先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认读,再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主动认读,然后只剩下生字了,比赛认读。最后还把生字打乱顺序,全班抢读。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变化中,学生一遍遍地认读,不但巩固了认识,还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亮点二:理解词语生活化。比如文中有一个生字“嬉”。学生组词“嬉戏”。此时老师并没有让学生说“嬉戏”的意思。而是练习说话。如果是我肯定会问“谁能用嬉戏说一句话?”而范老师却是用问题引导:生活中我们看到谁在哪嬉

5、戏?学生一下子就想到自己在操场上嬉戏,鸭子在小河里嬉戏,小鸟在枝头嬉戏无形中,孩子们已经知道嬉戏的意思,并能运用了。亮点三: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我们看到范老师努力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退到一旁当指挥者或旁听者。比如在小组合作后,她分别请几个同学当小考官检测学习效果。自己提问,自己点名回答,完了要给予评价。老师不作任何表态,那小考官当得有模有样。可见她们平时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井井有条。本节课最大的特色就是老师的教学语言干净利索,毫无废话,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二节课是福田荔轩小学刘学金老师讲的草船借箭。课型是以一篇课文的学习带动整本书的阅读。刘老师也是给足机会让学生当学习的小主人。有一

6、个细节特别值得我借鉴,就是亮点一:在交流展示这个环节,刘老师让学习小组的所有成员上台作主讲。推荐一个代表把小组内讨论的过程和交流的结果讲给大家听。这样,课堂上只听到主讲人侃侃而谈,振振有辞,而旁听者也敢于质疑,针锋相对。而且争得有理有据,还不忘彬彬有礼,让所有听课老师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群孩子确实训练有素!亮点二:教育智慧与课堂调控。整节课给人的感受是老师在带着学生聊三国演义。他抛出一个话题便隐身幕后,让学生自己去讲,要求有据可依。当学生讲得不清不楚时,老师站出来适时点拨,学生便豁然开朗。而当学生讲得不可开交时,他便冒出一句:“同学们,这个话题我们聊透了,换个话题好不好?”一收一放之中,彰显着刘老

7、师过人的教育机智。这一点还体现在教学设计上,从章节的品析到整本书的阅读,以及中心问题的设计,始终抓住人物描写的不同方法这个突破口。第三节课是福田荔湾小学全运姬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这节课的新颖之处是导入有点意思,有点悬念。从辛弃疾揭竿起义的故事讲起,又把这首词当成一个故事来讲。全老师的教学风格和窦桂梅老师很相近,估计她是窦老师的粉丝,表演力特强。但我个人认为,老师对文本挖掘太深,本来很轻松闲适的一首词,教学中出现三次小组合作,四次文本链接,像题临安邸、满江红等,一个小学生,因时空的距离,怎么能理解文字背后的这些深意?所以我想,教师的煽情表演却未能引领学生深入浅出,再次证明教师不能占据课堂阵地。

8、第四个出场的是河南省林州实验二小的侯华丽老师,全国主题学习名师团成员,一个创造99.7分的神话人物。她讲的是以文带文课型跑进家来的松鼠。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朗读多元化。精讲课文主要是以读代悟、自由读、比较读、小组合作读、表演读等等。第二大亮点是:科学合理地处理教科书与阅读丛书的关系。崔峦教授说:在主题学习实验中,教师要正确处理教科书与阅读丛书的关系。侯老师这一点做得非常好。她用精讲课文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再去阅读两篇同类题材的文章。每篇文章提出一个问题,培养一种能力。如阅读杨生之狗,提出问题:文中写了哪两件事?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出来。培养学生概括能力,阅读麻雀是动物界最后的烈女,提出问题:读完之后

9、,你知道了什么?培养学生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这节课无论是教材的处理还是时间的调配,都让我明白了如何用40分钟去完成这种新课型的教学任务。最后还有一节“绘本文学圈”教师体验课,由专门培训教师的李祖文老师亲自执教。这节课让我学习了一个新名词“文学圈”,它有两个核心因素:一是给孩子选择图书的权利。二是要让孩子充分讨论,尽情分享。体验课的目的是让我们换位思考,感受学生的感受。活动方法是每个老师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分成小组先自主阅读,在提供的五个问题中任选两个做好批注,读完后,小组讨论,共同完成读书卡上的内容,然后全班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大家突然发现,虽然读的书各不相同,但每个小组讨论的焦点却很相似。确有“殊途同归”之感。体验课的目的也终于达到:原来可以这样教孩子阅读让我们在书中相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