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612031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doc(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山危险源汇总 / 目录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41 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51.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辨识与分析61.2职业危害71.3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72物质危险性72.1爆炸物质的危险性82.2爆炸后产生的危险、有害物质82.3粉尘112.4 H2S危险、有害性辨识与分析113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123.1爆破事故133.2冒顶片帮153.3采空区大面积崩塌163.4地表移动及塌陷173.5水灾173.6中毒窒息183.7车辆运输伤害183.8压力容器爆炸193.9电伤害193.10机械伤害203.11高处坠落与物体打击213.12火灾

2、223.13溜井堵塞和跑矿223.14滑坡、坍塌、泥石流233.15自然灾害234 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245 行为性诱导因素266主要危险、有害区域分析286.1井下采掘区域分析286.2 爆破材料库区分析286.3 废石场分析286.4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区域汇总表297重大危险源辨识30安全对策措施311自然危害因素及主要防范措施312对断裂构造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333安全技术方面对策措施334职业安全卫生方面对策措施545安全管理方面对策措施55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矿山采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多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不安全因素,即危险源。矿山危险源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较大的

3、能量,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伤害和损失,而且同一作业场所可能有多种危险源存在,对这些危险源识别和控制又都比较困难。与其他工业企业相比,矿山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历来就很突出。井下采掘工程可能引发主要危害为地面塌陷和暴雨冲毁废石场形成泥石流;井下采掘作业时可能出现围岩片帮、冒顶等灾害;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废水、废渣、噪声、振动等公害;可能因各种因素引发水害、火灾、爆炸等灾害及设备事故;选矿厂粉尘、废水、废渣、噪声、振动等公害。由于矿石采矿类型和性质不同,地质成因千差万别,开采矿矿技术条件千变万化,因此,在采矿生产过程中还会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工作面狭

4、小。受矿体赋存条件的限制,井下巷道掘进断面和回采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井下作业时,既要进行凿岩、爆破(支护)、装载、运输等生产活动,又要进行通风、排水和敷设管轨等辅助工作。此外,选矿厂各种生产设备、管线(如供水、电缆线等)等还要一定的生产空间,使选矿有限的空间显得更为狭小,增大了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2)工作面不断变位。井下生产作业过程中,采掘工作面是在不断的变位,因而使作业场所在时间、空间、生产条件上相应变化。如工人、设备和各种管线均要随着工作面的不断变位而不断移动,这一特点潜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3)工作环境较差。采矿作业空间狭小,无自然光,阴暗潮湿,空气流动困难通达地表的出口较少,选矿生

5、产过程中产生有害的粉尘、噪声和废水,不但易发生事故,而且易导致职业病。特殊的矿岩还有可能产生火灾、爆炸。采矿过程使用的炸药和爆破器材在使用、管理、运输中存在爆炸危险。(4)矿体围岩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在采掘作业过程中,形成了大小不等的空间,矿体和围岩的完整性及原岩内的应力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在地压作用下,可能导致冒顶、片帮、底鼓、支架变形,甚至大面积塌落,地表移动或塌陷等一系列事故。(5)地表救援人员的救援能力和井下作业人员的避灾能力受限。由于井下生产环境复杂多变,作业环境差,作业空间小,通达地表的出口少,井下一旦发生事故(如火灾、炮烟中毒、坍塌、涌水等),作业人员往往惊慌失措,避灾十分困难,

6、很多情况下难以自救,甚至发生次生事故。1 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危险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因此,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危险有害物质和能

7、量失控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3方面。本报告参照以下相关标准规范,对该矿山采矿建设项目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1.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辨识与分析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类。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1.2职业危害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8、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及其他有害因素等7类。1.3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8218-2009)及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中,列出的危险、有害物质及临界量;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把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规定为9大类: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的贮罐区(贮罐),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的库区(库),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等。在掌握矿山地下开采通常存在的危险源并在不断探索的基

9、础上,本报告通过资料收集对该矿山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辩识。2物质危险性小燕子沟金矿采矿工程在作业过程中使用的爆破器材(包括炸药、导爆管)具有物质危险性;同时采矿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CO、NOX、NH3等有毒有害气体,即具有物质危险性,又具有物质的有害性。2.1爆炸物质的危险性矿区设有炸药库一座,是存放爆破器材的场所。炸药、雷管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受热、摩擦、撞击、冲击波、电火花、明火等作用易发生火灾爆炸,造成大量能量外泄伤人、损坏设施,危害程度极其严重,其火灾危险性类别为甲类。危险性:高敏感度的雷管爆炸导致炸药爆炸而引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有害性:炸药的腐蚀性,使人在使

10、用过程中皮肤受损。雷管和炸药均具有爆炸危险性,所以在运输、储存、使用爆破器材时,应严格按照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操作,防止爆破器材的燃烧或爆炸。2.2爆炸后产生的危险、有害物质(1)CO危险、有害性CO是一种易燃、易爆、无色无臭、有毒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危险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能引起燃烧爆炸。有害性:吸入后,CO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

11、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椎体系或椎体外系损害为主。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2)NOx危险、有害性除五氧化氮为固体外,其余均为气体。分子式NOx,其中N2O4是NO2二聚体,常与NO2混合存在构成一种平衡态混合物。NO和NO2的混合物,又称硝气(硝烟)。相对密度:NO接近空气,N2O、NO2比空气略重。熔点:N2O5为30,其余均为零下。均微溶于水,水溶液呈不同程度酸性。NO、NO2水中分解生成硝酸和氧化氮。N2O 300以上才有强氧化作用,其余有不同程度氧化性,特别是N2O5在-10以上分解放出

12、氧气和硝气。危险性:氮氧化物系非可燃性物质,但均能助燃,如N2O、NO2和N2O5遇高温或可燃性物质能引起爆炸。有害性:NOx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后,易使人急性中毒。当气体吸入人体后,当时可无明显症状或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经6h7h潜伏期后出现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可并发气胸及纵膈气肿。肺水肿消退后2周左右出现迟发性、阴塞性细支气管炎而发生咳嗽、进行性胸闷、呼吸窘迫及紫绀。少数患者在吸入气体后无明显中毒症状而在2周后发生以上病变。血气分析使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胸部X线片呈肺水肿的表现或两肺满布粟粒状阴影。硝气中如一氧化氮浓度高可致高铁血红蛋白症。(3)NH3危险

13、、有害性危险性:NH3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分子量17.03,相对密度0.7714g/l,熔点-77.7,沸点-33.35,自燃点651.11,蒸气密度0.6,蒸汽压1013.08kPa(25.7),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氨在20水中溶解度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水溶液呈碱性,0.1N水溶液PH值为11.1。有害性:氨气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人接触553mg/m3可发生强烈

14、的刺激症状,可耐受1.25min;3500g/m3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可出现紫绀、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及水肿、呼吸率快、肺部锣音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喉水肿痉挛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致窒息,还可并发气胸、纵膈气肿。胸部X线检查呈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肺炎或肺水肿表现。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误服氨水可致消化道灼伤,有口腔、胸、腹部疼痛,呕血、虚脱,可发生食道、胃穿孔;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死亡;眼接触液氨或高浓度氨

15、气可引起灼伤,严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皮肤接触液氨可致灼伤。2.3粉尘在凿岩、爆破、矿石装运、井下通风等工艺过程中,将会扬起大量粒径极小的粉尘。有害性:粉尘吸入后引起肺组织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2.4 H2S危险、有害性辨识与分析硫化氢无色、微甜、有浓烈的臭鸡蛋味,当空气中浓度达到0.0001即可嗅到,但当浓度较高时,因嗅觉神经中毒麻痹,反而嗅不到。硫化氢相对密度为1.19,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一个体积的水可溶解2.5个体积的硫化氢,所以它可能积存于旧巷的积水中。硫化氢能燃烧,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为4.345.5时有爆炸危险。 主要危害:硫化氢剧毒,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阻碍生物氧化过程,使人体缺氧。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较低时主要以腐蚀刺激作用为主,浓度较高时能引起人体迅速昏迷或死亡。0.0050.01%,12小时后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0.0150.02% 主要来源:有机物腐烂;含硫矿物的水解;矿物氧化和燃烧;从老空区和旧巷积水中放出。硫化氢毒性极大,但硫化氢比空气重,且极易溶于水而形成氢硫酸。故地势低处危险性比高处大;下风向硫化氢浓度大,上风向则浓度低等;在突发事故中用湿毛巾等捂嘴鼻、向高处避毒、向上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